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处置与急救

一、运动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

(一)肌肉酸痛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在进行较大运动量锻炼以后(如长跑、爬山),或者是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会出现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之中或运动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后 24 ~ 48 小时,这种酸痛也称为肌肉延迟性疼痛。

原因: 肌肉对运动、负荷未完全适应,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产生痉挛所致。

处理: 当出现肌肉酸痛后,采取以下方法能使酸痛得以缓解或消除:①热敷。可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此法有助于损伤组织修复及痉挛的缓解。②按摩。按摩能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③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 C有促进结缔组织的中肌元合成的作用,口服维生素C有助于加速损伤的结缔组织修复,从而减轻和缓解酸痛。④针灸、电疗。针灸、电疗等方法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预防: ①根据锻炼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②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③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肌肉的伸展性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

相关链接:4 个动作有效缓解肩背压力

(二)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地突然性强直收缩,并变得异常坚硬。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屈拇肌和屈趾肌等。

原因: 在剧烈运动中,由于肌肉快速连续性收缩,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交替被破坏,特别在局部肌肉处于疲劳时更易发生肌肉痉挛。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情绪过于紧张、准备活动不够、肌肉猛力收缩或收缩与放松不协调时,都会导致痉挛。

处理: 痉挛发生后应立即对痉挛部位的肌肉进行牵引,如小腿腓肠肌痉挛时,即伸直膝关节,并做足背伸动作;若屈拇肌、屈趾肌痉挛时,则用力将足趾背伸直。在处理时最好有同伴协助,切忌施力过猛。配合按摩、揉捏、叩打以及点压委中穴、承山穴、涌泉穴等,可促使痉挛缓解或消失。

预防: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可事先进行按摩。夏季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要注意补充盐分;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游泳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三)运动中腹痛

原因: 人体进入运动状态后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血液回流受阻,致使腹部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引起腹疼;也有的因运动前吃得过饱,饮水过多,或腹部受凉等原因,引起胃肠痉挛而导致疼痛。运动性腹痛多发生在中长跑运动时。

处理: 出现上腹痛,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慢速度、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变速跑一段距离等方法处理,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立刻停止运动。

预防: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饭后至少 1 小时才能进行运动。做好准备活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节奏。

(四)运动性昏厥

原因: 运动中,如果脑部供血不足,氧债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一时性知觉丧失,这一现象称为运动性昏厥。表现为全身无力,眼前一时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处理: 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向心方向按摩,同时指压人中、合谷等穴位。若出现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利呼吸道畅通。若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度休克者,由同伴搀扶慢走,并进行深呼吸,即可使症状消失。重症患者经临场处理后遵医治疗。

预防: 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疾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久蹲也不要突然站起,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

(五)运动中暑

中暑早期会有头晕、头痛、呕吐现象,逐步发展为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虚脱、痉挛、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等。

原因: 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易发生中暑,特别在温度高,通风不良,头部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最容易发生运动中暑。

处理: 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同时采取降温消暑措施。解开衣领,额部冷敷作头部降温,喝些清凉饮料或“十滴水”,并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送医院治疗。

预防: 在高温炎热季节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锻炼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时,宜穿浅色运动服装,戴遮阳帽;在室内锻炼时,应保持良好通风并备低糖含盐的饮料。

(六)运动性低血糖症

出现低血糖时,轻者有强烈的饥饿感、疲乏无力、心慌、头晕、皮肤苍白及出冷汗等。较重者神志模糊、语言不清或精神错乱、手足颤抖、步态不稳,甚至昏倒。

原因: 低血糖症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使体内消耗掉大量的血糖;或体内肝糖原储备不足,而又没有及时补充;运动前补充糖分过多,精神紧张过度,运动后强烈的失望情绪或患病(如胰岛疾病、严重肝脏疾病)等,都可能使血糖含量降低,导致低血糖症。

处理: 轻度患者经平卧休息、口服糖水或少量含糖流质饮食的处理,症状短时间便可消除。重症或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应迅速静脉注射 40 ~ 100 毫升 50%葡萄糖。这样处理后一般即可纠正低血糖并消除症状。若病情仍未缓解,可继续予以5%~ 10%葡萄糖静脉点滴,同时点掐人中、涌泉、合谷等穴位,配合下肢按摩,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预防: 对平时缺乏锻炼、患病未愈(或初愈)及饥饿者,应避免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在运动前 2 小时按每千克体重进食 1 克糖(每小时不能超过 50 克)的标准补充糖分;运动中还要适量地补充含糖饮料。此外,应注重早餐质量,这对预防低血糖症也有一定作用。

体育视窗

1.“极点”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落后于运动器官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机能障碍,身体内酸性物质逐渐堆积,会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活动失调,使人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头晕胸闷、下肢沉重、动作迟缓,并伴有恶心等现象,这种运动生理反应现象称为“极点”。

2.“第二次呼吸”

极点现象出现后,再继续坚持运动,随着机能的调节及内脏器官机能的改善,氧供应增加,运动能力又将提高,极点现象会逐渐消失,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次呼吸”。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个体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症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身体健康和运动锻炼的正常进行。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等。

1.擦伤

原因与症状: 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处理: 小面积擦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2.撕裂伤

原因与症状: 在剧烈、紧张的运动时,或突然受到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感。

处理: 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果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

原因与症状: 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伴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等。

处理: 24 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 小时后,可采用按摩、理疗等方式帮助恢复。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在做临时性处理后,及时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

原因与症状: 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拉长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挫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则是肌肉撕裂。

处理: 轻者可采取即时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方法。24 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二)关节、韧带扭伤

原因与症状: 常见的主要有肩关节、踝关节及腰部扭伤,一般因关节用力过猛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理而造成损伤。例如,肩关节损伤多发生于投掷项目、排球扣球和大力发球时;踝关节扭伤多发生于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腰部扭伤多发生于挺身式跳远中,展体过大所致,举重上挺时,过分挺胸等情况也易引发腰部扭伤。其症状有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关节活动受限。

处理: 单纯韧带扭伤,可冷敷,加压包扎。24 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施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转入慢性损伤。急性腰扭伤处理后应卧硬板床或腰部垫一个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

(三)关节脱位

原因与症状: 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如摔倒时,用手撑地,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对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现象。

处理: 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立即送医院治疗。必须注意,如果没有把握处理时,切不可随意做手术,以免再度增加伤害。

(四)脑震荡

原因与症状: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感受器功能失调,以致引起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在体育锻炼时,两人头部相撞或撞击硬物,或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都有可能造成脑震荡。

致伤时,神志昏迷,脉搏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稍大但能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清醒后,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并伴有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处理: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出现昏迷,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发生呼吸障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经过上述处理后,出现反复昏迷或耳、鼻、口出血,两瞳孔放大且不对称时,表明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在运送途中,要让患者平卧,头部固定,避免颠簸。在恢复过程中,可定期做脑震荡平衡试验,以检查病况进展。其方法是:闭目、单腿站立、两臂平举,如果能保持平衡,表明脑震荡已基本治愈。这时,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翻滚和旋转性动作。

(五)运动骨折

原因与症状: 在运动中,身体某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撞击时,造成骨折。如在踢足球时,小腿被踢,造成胫骨骨折;摔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或桡骨骨折;滑倒时造成髌骨骨折等。

骨折是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一般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热、口渴,甚至休克等全身性症状。

处理: 出现休克应进行处理,即点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摩;若伴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及康复训练

(一)急救方法

1.冷敷法

冷敷可以使得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和减轻局部肿胀的作用。冷敷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冷水冲洗伤处后将冷毛巾敷于伤处,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氯乙烷喷涂伤处。

2.抬高伤肢法

抬高伤肢,可使得伤处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在采用加压包扎后,仍应该注意抬高伤肢。

3.压迫法

压迫法可以分为指压法、止血带法、包扎法等。其中,指压法包括直接指压法和间接指压法两种。

(1)直接指压法即用指肚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但由于直接接触伤口,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最好敷上消毒纱巾后再进行直接指压。

(2)间接指压法即用指腹压迫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血管处,如能压迫在相应的骨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的目的。

(3)常用的止血带有皮管、皮带、布条、毛巾等。先将患者肢体抬高,再在患处上方缚扎止血带。缚扎时最好加垫干净纱布,以防缚扎太紧,造成肢体坏死,一般止血带缚扎时间不应超过 3 小时。

(4)包扎法主要是用绷带包扎伤处,包括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反折螺旋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等。

相关链接:常见的急救方法

4.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是在人突然发病或突发事故造成心跳、呼吸停止时,周围人在医生到来之前所能做的简单高效的急救方法,现实中不乏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患者就被救回来的案例,所以简单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以 2 ∶ 30 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 2 次,心脏按压 30 次。如现场抢救仅有 1 人,也应按 2 ∶ 30 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和步骤如下。

(1)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2)患者意识判断:双手轻拍患者双肩,同时双耳交替呼叫患者。如没有反应,采取下一步措施。

(3)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必须立即呼救。现场有会急救的,一起来帮忙。多数情况下,在仅有一人的情况下首先应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要说明地点、原因、伤者数目、伤员情况、联系电话、姓名等信息。

(4)将患者置于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患者仰卧位仰卧于坚固的平(地)面上,头颈躯干应躺平摆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解开患者领带、领扣,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5)同时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同时进行判断,时间不超过 10秒钟)。

(6)患者无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立即给予人工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手法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利用掌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按压频率为至少 100 ~ 120 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为 5 ~ 6 厘米。边按压,边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开放气道

(7)检查颈椎有无损伤。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口腔有异物,先清除口腔内异物。有义齿者,予以取出。患者呕吐时,将其头偏向一侧。

(8)开放气道:仰(压)头举颏法进行人工呼吸(注意虎口对着鼻)。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抢救者吸一口气,张开口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完全包住),抢救开始后,给予 2 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 1 秒,同时捏住两侧鼻翼,向肺内吹气,见到胸部起伏即可(换气时松开手指)。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 ∶ 2,依次做五个循环。

(9)五个循环做完后,重新评估患者:触摸颈动脉(5 秒),同时观察呼吸情况。患者有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面色、口唇、甲床转红润,眼球、肢体出现活动,复苏成功。

(10)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整理患者,进一步生命支持。

相关链接:了解心肺复苏和AED除颤仪

(二)康复训练

1.ROM康复法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有两个含义:一是按该关节所具有的解剖活动轴的运动范围进行活动;二是应尽可能地做大范围活动。

常用的锻炼方法有以下几种。

悬挂练习: 用三角巾和相应数量的绳索及挂钩,将拟活动的关节或肢体用三角巾拖住,用绳索挂于挂钩上。将欲活动的关节部位对准挂钩,这样可使外周肢体得到最大的、在水平方向的自由活动。一个关节的几个活动轴的活动应用不同的体位来完成。其优点是设备简单,在消除远端肢体的重量后可使关节活动范围得到增大。

重力摆动肌练习: 可依据不同的关节部位,选用不同重力摆动肌,进行被动摆动练习。利用有节律的摆动,可牵伸因粘连而造成的活动范围受限,增进活动范围。但应注意控制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起始治疗时重量不宜过重,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损伤。

持续关节功能牵引: 持续关节功能牵引是通过持久牵引破坏关节周围粘连组织的黏滞性,但又不破坏其组织弹性,从而达到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其要点是重量中等、时间较久才能达到要求。具体方法是:固定障碍关节的近端,将该关节的远端套上牵引套具,挂上适宜重量的器具,此时患者的患肢必须处于比较舒适的体位,以利于放松被牵引关节附近的肌群。重量可从 0.5 千克开始逐渐增加至被牵引的关节有酸紧感觉为止。

2.有氧训练法

有氧训练法是以发展耐力运动为主的运动疗法。其运动强度约为最大耗氧量的40%~ 70%,因而体内的能量代谢主要以有氧形式进行。这种训练对发展心、肺功能和改善糖及脂肪代谢具有较突出的作用。常用的运动项目有行走、健身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因为这类训练约有 75%的肌群参与运动,对心、肺和代谢功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1)行走。行走是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有氧训练活动,强度较小。它又可分为平地行走和坡地行走两类。行走一般从短距离和慢速(60 ~ 80 步/分钟)开始,以后可逐步延长距离并加速至中速(80 ~ 100 步/分钟),甚至快速(大于 100 步/分钟)。

坡地行走也称医疗行走,是一种定量的医疗运动,即应规定上下坡所需的时间、运动的节律和休息间歇等。由于坡地行走时心、肺的负荷明显大于平地行走,故必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2)健身跑。健身跑运动强度大于行走,有大量大肌群参加运动,可以增加肺的通气量,增加气体交换,对提高心、肺功能效果良好。健身跑的常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慢间歇跑: 慢间歇跑可以是慢跑和行走相交替的一种过渡性练习(见表 2-2),也可以是慢跑和快跑相交替。

表 2-2 慢间歇跑

重复跑: 重复跑与间歇跑的区别在于跑步后(跑步距离稍长)有较长时间休息,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即心率下降到 100 次/分钟以下,呼吸几乎不出现短促时再重复进行。间歇跑则是跑短距离(100 ~ 400 米)的重复,且休息时间短,不必等心肺功能恢复。

相关链接:有氧运动——氧气充分供应下的体育锻炼

知识回顾

1.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常见的运动性损伤有哪些?

4.运动中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5.简述心肺复苏术的方法和步骤。

6.结合本章所学知识,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为自己设计一个运动处方。 C9O9TktsyqAg0/tVO+8DriuRtt/Ttif0p1v7149TkHuM42I3ci6orOiY/H4PKs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