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A.踔厉奋发

B.攻坚克难

C.凝聚力量

D.奋发图强

2.中国的未来属于(),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

A.中国共产党

B.领袖

C.世界

D.青年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最为明显的是()的学习理念和态度。

A.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B.既打牢扎实基础,又及时更新知识

C.既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又积极掌握实践技能

D.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向群众学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强调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

A.调节的领域相同

B.实现的方式相同

C.实施的载体相同

D.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5.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要有担当精神,要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应坚持()第一、知行合一,求真务实、有为善为。

A.知识

B.品德

C.实践

D.技能

6.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下列关键词中最为准确的是()。

A.重要转型区

B.新时代

C.战略机遇区

D.新时期

7.关于崇高的理想信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崇高的理想信念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

B.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和事业的灯塔

C.崇高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着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

D.崇高的理想信念会导致人生勇气、意志和毅力出现严重问题

8.()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思想道德素质

D.法治素质

9.下列关于新时代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已经实现

C.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D.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10.在(),青年一代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A.改革开放时期

B.革命战争年代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1.下列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2.“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A.有本领

B.有担当

C.有责任

D.有理想

13.下列关于中国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B.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C.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D.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不一定和每一个中国人相关

14.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抓住机遇,谋取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活出人生巅峰

B.要有崇高的理想,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C.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D.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15.下列关于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认识,错误的是()。

A.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B.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素养比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

C.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在学习中养成、自律中锤炼、实践中升华

D.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把握发展机遇、做好人生规划、书写时代华章的必备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基础

C.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

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它们是一个综合体,表现为()。

A.政治素养

B.学习能力

C.道德品格

D.法律意识

3.大学生应该以()为根本要求。

A.有理想

B.有纪律

C.有本领

D.有担当

4.()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A.有信念

B.有梦想

C.有奋斗

D.有奉献

5.法治素养是指人们()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品质和能力。

A.学习法律知识

B.理解法律本质

C.运用法治思维

D.执行法律命令

6.新时代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A.立大志

B.明大德

C.成大才

D.担大任

7.作为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手段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二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A.调节领域

B.调节方式

C.调节目标

D.追求目标

8.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B.基于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新变化

C.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

D.基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

A.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改变

10.关于中国梦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B.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C.中国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成功实践

D.中国梦不是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的他国梦

11.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的美好前景。

A.社会进步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中,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

A.制度支撑

B.法律保障

C.理论依据

D.政治方向

13.大学生面对时代使命,要洞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

A.人生真谛

B.生命价值

C.事业方向

D.赚钱商机

14.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把握发展机遇、做好人生规划、书写时代华章的必备条件,需要在()。

A.学习中养成

B.自省中完善

C.自律中锤炼

D.实践中升华

15.下列关于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C.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三、辨析题

1.当代大学生既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2.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道德水平也越高。

3.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对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没有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4.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

5.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

1.“青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表现在哪些方面?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大学生有什么作用?

3.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二者的关系如何?

五、论述题

1.中国梦的含义和特征有哪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1917 年 1 月 9 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希望。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二曰砥砺德行。……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1)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开宗明义、语重心长。谈谈你对“大学”的理解和认识。

(2)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说,“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大学生”之“大”。 704gzlVvscJh1P/3lWgK/Ma69CcVPQNAtRHtHpGkMwW8ikwbibVt5EpT7FRrT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