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为什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不断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在这方面,我们党历史上是有过惨痛教训的。

20世纪30年代前期,以王明为代表的一批“党内理论家”,只会背诵马列著作中的某些词句、条文,没有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会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导致中国革命一度几乎陷入绝境。直到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才转危为安。

历史和实践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1HAI4TpT5OpZyYeLE8G8ZET5bA4o9k2M0iQxmBO8mvi5ykkbdMuswHeEycpUJWbe



二 关于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实现民主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 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拓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HAI4TpT5OpZyYeLE8G8ZET5bA4o9k2M0iQxmBO8mvi5ykkbdMuswHeEycpUJWbe



11.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道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从制度上保障了亿万人民始终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比如,我们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等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HAI4TpT5OpZyYeLE8G8ZET5bA4o9k2M0iQxmBO8mvi5ykkbdMuswHeEycpUJW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