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1.在学习的内容方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是如何规定的?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究竟要学些什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六条作出明确规定:

一是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情感融入。建立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党员教育教材体系。

二是教育引导党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所阐述的“十个明确”。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4)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5)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8)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9)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3.如何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为“十四个坚持”:(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这“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内在逻辑,体现了目标要求、路径方法、步骤规划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在“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中,既有总体性方略,又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性方略。总体方略和具体方略共同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政策和方略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4.如何才能牢牢把握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新的实践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思想观点,形成了贯通理论和实践、贯通历史和现实、贯通国际和国内,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在掌握基本内容、丰富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贯穿其中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胸怀“两个大局”的宏大思考、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解决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问题,又解决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问题,还解决了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武装、提升工作本领的路径问题。这对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从“以人民为中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从“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到“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实践观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人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箭”来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更加鲜明突出。坚持实践观点首先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历史新方位和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坚持实践观点,就要做到知行合一。只说不做不行,说了做了没有成效也不行,中国共产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了不是白说,说了就必须做到”。

(3)科学方法:用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科学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中体现为通过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提出和回答时代的重大课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回答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一个分两步实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确保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举措,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括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共赢观。

6.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将其基本内容梳理归纳为十三个方面:(1)明确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2)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明确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4)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5)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并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而不断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6)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7)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明确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9)明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0)明确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11)明确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要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2)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13)明确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7.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紧紧围绕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刻阐述了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有:

(1)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2)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4)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强调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5)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6)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7)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8)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9)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0)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强调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11)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8.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当前对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时隔一个多月,《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涵。

(1)重要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重中之重:“十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

一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做好对外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是新时代赋予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

三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总目标。

四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这是新时代对外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

五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

六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七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

八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努力方向。

九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是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是中国外交的精神标识。

9.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要义是什么?

“强军强什么?怎么样强军?”这是时代抛给我们的重大命题。作为曾经的军转干部,如今的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人民军队怀着深厚感情,也一直对新时代的强军之路进行深邃的理论思考。这一思考凝练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成为一块成型的“理论整钢”。2018年第15期《求是》发文阐释了这一思想的理论要义,概括为以下“十个明确”:

(1)强军使命: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2)强军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3)强军之魂: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4)强军之要: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5)强军之基: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6)强军布局: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7)强军关键: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8)强军动力: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9)强军保障: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10)强军路径: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习近平强军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领域,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军队和地方两大部门,涵盖战争指导、建军治军和改革创新等各方面,打通建设、指挥、管理、监督等链路,求是求实、知行合一,敏锐洞察新时代军事领域的矛盾运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军事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强军之道、制胜之道,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军事辩证法。 mDADSo0vftnzbxn7jovjWNwovkDdWvY12PknIo5JSDzEA6EThVjq7mWrwI3/pN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