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义勇军进行曲》当之无愧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曲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4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三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忧患意识是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非常浓烈。《易·系辞》有言:“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孔子在后面特别加上一句:“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即认为忧患意识乃是《周易》作者的主体思想。孟子说了一个道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时候,东北已经沦陷,华北也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亡国灭种的危机近在眼前,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当时的实际。这部文艺作品,成为时代的号角,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中国人民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进发,为什么还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因为《义勇军进行曲》蕴含的时代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先贤司马相如所说的“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兴必虑衰,安必思危”,值得每一位国人铭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黄佐临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他1925年去英国留学,入伯明翰大学商科,在校期间受英国著名喜剧大师萧伯纳的赞赏与鼓励,从此开始涉足戏剧。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佐临回国行前,萧伯纳寄语:“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去掌握它,那个未来的盛典将是中国戏剧,不要用我的剧本,要你们自己的创作。”1941年秋天,黄佐临与周剑云、姚克、费穆等组办了“上海职业剧团”,导演的第一个戏是曹禺的《蜕变》,在“孤岛”一炮打响。剧中当黄佐临夫人金韵之(丹尼)饰演的“丁大夫”说到“中国,中国,你应该是强的”时,全场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和高亢的爱国口号。《蜕变》在卡尔登剧场(长江剧场)连演37场,场场爆满。1949年7月,黄佐临赴北平参加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届文代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50年,黄佐临参与创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长达44年。1965年,他在谈到导演经验时认为,导演工作必须搞“民主集中制”,工作方法上要像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所要求的那样,要善于当班长。导演工作也要像邓小平说的“负总责”。黄佐临的一生及其作品,生动地诠释了“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现在,黄佐临的塑像守候在上海市徐汇区安福路288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口,每当华灯初上,睿智谦和、笑容可掬的黄佐临,都欣慰地看着那些喜欢话剧的观众走进剧场。自1996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设立“佐临话剧艺术奖”(佐临奖),以弘扬黄佐临倡导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奉献于话剧事业的真诚艺术家”的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人们都不会忘记,1978年,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创作、编排的话剧《于无声处》,犹如一声惊雷,冲破禁锢,解放思想,不仅对于繁荣职工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更在艺术领域、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是一些在学识、精神和性格方面的巨人” 。在我国发展史上,文艺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文艺作品一方面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要为时代而歌;但另一方面也不宜一味被动地跟着时代亦步亦趋,这样很容易出现特定类型的文艺产品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也容易造成急就的应景之作频出。时代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文艺作品要成为时代最敏锐的发现者和感知者,体现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话语和表达,特别是要抓住时代的特质而不是表面。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kTfwbXdRIVkSJtS4AYAVGaoB+DsIlfSWg/MCsGVmHrKXlABVnuUYyTnkEMPPwp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