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义结四方友

结束游侠回归故土,刘邦眼前的现实依旧残酷——如何生存?如何糊口?因此,再就业成了他面临的第一个尴尬难题。

为此,他做了两件改头换面的事。

第一件事:改名字。

刘邦认为“季”字太文气,像个姑娘的名字,与自己的形象不符。于是,他索性把名字从“刘季”改成了“刘邦”。

“邦”是他对自己游侠生涯的总结,寓意要讲哥们儿义气,才能独霸一方。同时,改名也代表着刘邦此刻已经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了。

第二件事:结贤人。

如果说以前的刘邦只满足于召集几个小混混,和“小人物”一起混,那么,此时的他,眼光已经变高了,开始结交“大人物”。而这些“大人物”中,最有分量的就是萧何。

萧何是丰沛之地土生土长的人,出生于地主之家,萧氏家族在丰沛之间的影响力比刘太公家族高出不止十倍。他自幼饱读诗书,文笔精湛,尤其擅长写文书,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萧何本人才华横溢,再加上家族的非凡影响力,走入仕途后也是一帆风顺,成为了沛县的主吏。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 主吏掾。

主吏是什么官职呢?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组织部部长,可以说萧何是仅次于县令的“二把手”。当然,在古代,“官”和“吏”是有区别的,“官”是有国家正式编制的,而“吏”却没有。吏,是用来辅佐官的。秦朝实施郡县制,最基层的官员正是县令。但是,吏也是古代统治系统中的管理人员,也是有相对应的绩效考核的。

萧何在考核中,几乎年年拿下第一名,令人惊叹不已。萧何为什么工作能力这么强呢?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因为专业对口。萧何一直敏而好学,而他最精通的就是历代律令。而和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打交道,对主管人事的萧何来说自然是如鱼得水。

再加上萧何生性勤俭节约,性格随和,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这对他的工作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他深受沛县人的称赞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萧何工作太出色,秦朝中央政府除了多次表彰他之外,还想把他调到中央机关单位去工作。

县令顺水推舟地对他说:“萧何啊,你才华非凡,我愿意向上举荐你。”然而,令县令感到意外的是,萧何居然想都没想,就以“无德无才无能”为由直接拒绝了。

其实,萧何不想到秦朝中央政府为官,真正的原因是他早就看出秦王朝有迅速衰败的迹象,倘若在朝廷为官,只怕将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更重要的是,此时的他认识了一个人——一个很特别的人,一个大腿上长着七十二颗黑痣的人。

那是一个天气很热的夏天。萧何和县衙的几个小吏到城外的护城河洗澡。洗完澡躺在河边休息时,萧何不经意间看见了一个躺在草地上的人,他那高高跷起的左腿上还长着几排黑痣。为了弄清他腿上究竟有多少颗黑痣,萧何主动上前和那人聊天。

“啊,这不是萧大人吗?”萧何还没说话,那人便惊叫着坐起身来。

“嗯,你是……”

“在下刘邦!”

就这样,萧何一边和刘邦聊天,一边数他腿上的黑痣,最后确定不多不少正是七十二颗。萧何不由得大吃一惊,一下联想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上古时期,五位主持天事的帝王中,赤帝的脸上就有七十二颗黑痣……

“这人难道是赤帝的化身?”萧何想。

偶然相识后,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后来据萧何说,当他看到刘邦腿上那几排奇特的黑痣时,就断定这人一定非同寻常。

从此,萧何和刘邦成了莫逆之交。

萧何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刘邦,后来才能成为大汉的开国丞相。

刘邦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萧何,后来才能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

当时泗水亭正好缺一个亭长,萧何立即向县长举荐了刘邦。从此,刘邦告别了“无业游民”的身份,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秦始皇当初设立郡县制之后,又在县里设立了亭乡制。所谓亭乡制,就是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每亭设亭长,每乡设里正。

那时的亭长不但管辖的地盘有十里之多,而且管辖的范围也很广,包括解决各种治安问题、民事纠纷,以及登记和检查本地的流动人口等。当然,亭长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兼任这十里之地的捕头。

由此可见,亭长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岗位,弄不好还有伤身子掉脑袋的风险。但无论如何,身为亭长的刘邦好歹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可以拿国家俸禄了,这可比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游侠强多了。

而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萧何的举荐。

很多人都感叹刘邦的运气实在太好,遇到了贵人相助,但很少有人往深里去想这事儿。萧何之所以愿意助刘邦一臂之力,必定是因为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刘邦好施,宽仁大度,所以三教九流的人都愿意跟他交往。

在沛县,除了萧何这个铁哥们儿,刘邦还结交了夏侯婴。

夏侯婴属于典型的三种人,一是粗人——一个赶车的车夫,二是闲人——喜欢吹牛,三是文人——被任命为沛县的文吏。

有一天,有个读书人听夏侯婴又在那天南地北地吹,忍不住嘲笑说:“你一个车夫,好好赶车才是你该做好的事,整天关心天下大事,你不怕别人笑话你吗?”

夏侯婴听了也不生气,解释说:“我不过是好奇而已,说几句让自己开心的话,你们也不要当真啊。”

夏侯婴和刘邦可以用“相爱”两个字形容,他们经常在一块玩,畅谈天下大事。夏侯婴作为沛县“专职”马车夫,通过接送来往官员,获取了众多官府和官员的内部消息和秘密,而这些正是刘邦所期待聆听的“天外之音”。因此,两人每每相谈甚欢也不足为奇了。《史记》用了十个字概括:“ 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当然,两人也有不和谐的时候。有一次,夏侯婴和刘邦喝完酒后,一时兴起,拿着剑“切磋”时,刘邦不小心把夏侯婴给刺伤了(《史记》记载:“ 高祖戏而伤婴。 ”)。

这件事本来是民不举官不究的,然而,被一个不怀好意的好事者无限放大了——他向官府告发了刘邦。

所谓的好事者显然是刘邦得罪过的人,《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从“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可以判知刘邦为人之高调,当了泗水亭长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对各级公务员发展到了“狎戏侮辱”的地步。因此有人抓他的小辫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时的《贼律》规定,过失或者开玩笑刺伤他人,是要除去官职的。因此,作为泗水亭亭长的刘邦面临开除公职的严惩。

刘邦这下慌了,赶紧找到夏侯婴说情。

夏侯婴当然不愿刘邦葬送前程,他为朋友两肋插刀,马上去沛县县令那里说是自己不小心划伤自己的。

在对簿公堂时,刘邦坚称自己没有击伤夏侯婴,夏侯婴也一个劲儿地点头称是自己不小心伤到了自己。

好事者却声称亲眼目击到了刘邦将夏侯婴刺伤,并说夏侯婴是由于家属被刘邦道上的兄弟胁迫而不得不撒谎。最终,夏侯婴因为作“伪证”而受牵连,被关在了监狱里一年多。

其间,他被“掠笞数百”,受严刑逼供。出人意料的是,夏侯婴威武不屈,始终坚持原来的证词,保全了刘邦。

一年后,在萧何的“打理”下,夏侯婴被保释出来,得以重见天日。

因此,刘邦对夏侯婴感激涕零:“是我不小心伤了你,你不仅没有怪我,还为我申辩下狱,将来我一定要厚报你。”

夏侯婴听了,摇头傻笑着说:“千万别谢我,如果因为我受伤而让你受到刑罚,那样我的心里也不会好受。”

在日后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时,正是因为夏侯婴的存在,才使刘邦逢凶化吉,胜利逃亡。而刘邦没有食言,在汉朝建立后,他把夏侯婴列入了汉初十八功臣之列,并封其为汝阴侯。

此外,刘邦和曹参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曹参,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人,在沛县大小是个名人,他和萧何两个人是沛县政府部门的好搭档。萧何、曹参都是任职于监狱机构的,不同的是萧何是主吏,曹参是典狱长,萧何是曹参的上司,但是这并不影响二人的感情,两人交往比较密切。

要知道,秦朝法令严苛,人们动辄得咎,特别是楚地百姓,不习秦法,获罪者尤多。曹参作为狱官,为人低调,大智若愚,结交了不少朋友。刘邦便是其中一个。他和刘邦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一见如故,两人关系相当铁。刘邦没钱,哥嫂又不太待见他,经常找曹参蹭吃蹭喝,曹参对此丝毫不以为意,每每拉上萧何,不醉不归。

总之,刘邦在草根创业时期,跟随他的基本上都是同乡亲朋、故旧知己,他日后在沛县起兵,最初的依仗也就是二三千人的沛县子弟兵。其中就包括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奚涓、王陵、王吸等人,他们都是刘邦在当泗水亭亭长时走得极近的朋友。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日后的发迹史中,刘邦不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一句话:所谓好运气,就是机会正好落在了你努力的时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通过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成了泗水亭的亭长,迈出了成功转型的第一步。

都说“时势造英雄”,与其说是“时势”,不如说是“环境”。当然,这里所说的环境更多指的是社会环境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环境。这点很好理解,生活在海边的人学会游泳的概率总比生活在内陆的人更大。同样的道理,长久处于某个角色的人也自然能掌握更多与角色相关的技能,哪怕最开始不会,在周围现实环境的压迫下,也会迅速学习。

刘邦日后起义主要是依靠丰沛故交起家的,后来,他对丰沛功臣集团颇为宽和,同乡雍齿与他不对付,曾经多次反叛他,他也念着故旧之情,不仅没有要他性命,反而封他为侯。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显然更多的是看在当年出生入死的同袍之情上。 UciYT5vwFb3eKRj0WHw5xhgk8BmJRUeEoVoWy3riVOPZT3qRDpB97WvBrtNL0D8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