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邦的第一桶金

就在陈胜称王后,各郡县的官吏们纷纷组织起来,刺杀了长官,举城以实际行动响应陈胜的义军,顿时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一句话——天下大乱了!

此时正值深秋,秋雨飘零,淅淅沥沥。沛县县令愁绪满面,坐立不安,楚地义国的风起云涌让他感到了惊慌和恐惧,眼看形势如此发展下去,义军很快就会打来,当务之急是谋求自保。想到这里,他马上找来两个最为倚重的“秘书”——萧何和曹参来议事。可惜他不知道此时的萧何和曹参早已达成共识,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议事厅里,三人正襟危坐。

“陈胜自从大泽乡起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要攻的城还没有哪一座能守得住。”萧何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可走了吗?”县令一听,吓得面如白纸。

“不战而降,不是大丈夫所为。”曹参狠狠地将了他一军。

“守又守不住,降又不能降,那该怎么办?”县令可怜巴巴地将目光再度转向了萧何。萧何装腔作势地沉思片刻,然后煞有介事地给县令指出了另一条路:请刘邦出山。

首先,刘邦威望高。他既是游侠出身,又当过泗水亭亭长,在沛县拥有较强的人气和威望。请他出山,对自保大有助益。

其次,刘邦的情商高。因为公务失职,他现在带着几十号人马在芒砀山落草为寇,让他带领手下那些“见不得光”的逃犯来守城,他定会知恩图报。

此时,县令已别无选择。他无可奈何地问道:“那我要派谁去才能把他请来呢?”

“非杀狗的樊哙不可。他和刘邦是连襟,派他去找人轻车熟路。”萧何慢条斯理地说。

樊哙也是沛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在街上杀狗卖肉为生。吕公见他高大雄武、诚实本分,就把小女儿吕媭嫁给了他。刘邦娶的是吕公的大女儿,樊哙娶的是吕公的小女儿,吕公把两个宝贝女儿都嫁给了贫寒人,并不讲究什么门当户对。但从日后刘邦和樊哙飞黄腾达,特别是刘邦成了一国之君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吕公识人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

“樊哙只能算是刘邦的亲人代表,我觉得作为县里的代表,夏侯婴是不二人选。由他们两个去,可以确保万无一失。”曹参接着说。

“行!”县令大手一挥,樊哙和夏侯婴便朝芒砀山奔去。

事实证明,县令还是一个有头脑的人。樊哙和夏侯婴前脚刚走,他突然想起什么来,觉得请流寇刘邦到城里来,无异于请虎下山,引狼入室,不觉心生邪念。

“叫萧何、曹参来见我。”县令一吩咐,手下人马上照办,但很快又回来了。“两人早已人去楼空了。”手下垂头丧气地说道。

萧何和曹参在沛县声名远播。县令动杀念时,早有知情人快马加鞭地给他们通了风、报了信。于是,两人脚底抹油,赶紧翻墙而下,逃出了城。而就在这时,他们碰到了正兴冲冲赶来的刘邦、樊哙等人。

“可恶、可恼、可恨、可痛!”听说事情原委后,刘邦怒不可遏。他带领众人气势汹汹地杀到城下,迎接他们的是“闭门羹”和“流箭雨”。

强攻是不可能了。一来,刘邦他们装备不足。甭说云梯、冲车这些高科技攻城设备了,就连基本的刀、箭等武器都少得可怜。二来,人员不足。斩白蛇起义时,跟着刘邦的人很少。虽然后来他们逃到了芒砀山,陆陆续续有沛县的乡亲父老慕名来投,但总共也就一百来号人,如果强攻城池的话,效果并不会很好。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关键时刻,刘邦写了一封信,然后命人射入城中,信上是这样写的:“ 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 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 父子俱屠,无为也。

意思是说,天下百姓受够了暴秦的压迫,父老乡亲们现在还帮县令守城,这是很危险的事啊。天下的义军很快就会从四面八方包杀过来,到时候攻破城池,肯定会血屠沛县,你们就这样为县令殉葬,真不值得啊。大家何不一起杀掉县令,把我放进去,我可以保证让大家都平安无事。

城中父老乡亲看到信后,个个热血沸腾,意气风发,纷纷抄起拖布笤帚把县令给杀了。随后,他们打开城门,敲锣打鼓地把刘邦迎了进来。

当然,这个做法是很奇怪的,因为杀人这种事不是普通百姓说干就能干的。更何况史书压根儿就没有记载是谁充当这个“杀手”的。其实,刘邦仅凭一封书信就要了县令的命显然是不现实的。以当时的通讯手段,这封信能让众人都看到是极难做到的,更不可能会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

不过可以推断的是,这封信,起到了劝说城里的父老乡亲偷开城门迎他们入城的作用,或者这封信本身就是暗号,通知早就蛰伏在城的内应开门献城。

而刘邦一旦入城,县令的末日也就到了。然而,沛县的县令虽然不是什么好官,但也不是什么特别十恶不赦的坏官,只能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庸官,因此,斩杀他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此,没有人愿意承认是自己干的。

就这样推来推去,真正的“杀手”被推到了幕后,而沛县的父老乡亲们被推到了台前,成了杀死县令的集体凶手。

刘邦一入城,沛县民众就一致推举他做新县令。

要知道,当时率领沛县民众起义的头目,除了刘邦,还有县里德高望重的萧何和曹参,为什么众人一致力推刘邦为县令,而不是萧何和曹参呢?

一方面,萧、曹显然是有顾虑的。

自古以来,造反成功率都不高,尤其是底层人民造反成功的几乎没有。但是造反一旦失败,头领往往结局悲惨,极可能会被诛杀全族。而跟随者却多数能够保存性命,有时还会因为主动投诚获得封赏。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萧何和曹参作为沛县的头面人物,一旦失败损失太惨重,自然不愿意冒这么大风险,所以采取了不做出头鸟的方式自保。史书记载,“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这句话意思是,萧何和曹参这样的小吏,担心造反失败被抓后会被秦朝政府报复,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于是,把带兵造反这样的事都交给了刘邦。

其实,同时代的陈婴母亲说得更明白。陈婴在东阳起兵,下属们要立陈婴为王,陈婴母亲告诫陈婴说:“咱们家世代没有贵人,根基不深,担不起这个大名。不如投奔其他诸侯,事成可以封侯,不成也好逃跑,不会被当局追着不放。”陈婴于是投奔了项梁,后来又依附刘邦,果然因功被封为堂邑侯。

萧、曹都有造反的心思,又不想承担危险,权衡利弊,一致力推刘邦做沛公。

另一方面,刘邦有根基。

刘邦自幼深受战国游侠之风熏陶,不事生产而喜欢结交朋友,凭借他的豁达大度和游侠气质,成为沛县黑白通吃的风云人物。

他的岳父是和沛县县令交情深厚的大家族吕公,官场上有萧何、曹参罩着,还有樊哙、卢绾、灌婴、周勃等牛人的依附。他逃亡芒砀山后,更是聚拢了一批出生入死的兄弟。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可以说刘邦选择逃亡时,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以刘邦这样的身份,带领百姓起兵,自然容易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服。

当然,虽然刘邦心里喜不自胜,但面上的作秀还是不可少的,于是他选择了婉拒:“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

刘邦的言下之意是,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咱们如果不安排好老大,一旦失败,那就是遍地肝脑涂染的下场。我恐怕能力不行,不能保全父老兄弟的性命,这种大事,还是另外推举更合适的人吧。

针对刘邦的自谦,以萧何、曹参为首的群众马上反驳道:“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意思是说,我们平时听到刘邦许多奇异的事情,看来刘邦是该显贵的,而且又经过占卜,没有比刘邦更吉利的。

就这样谦让再三,刘邦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家的推举,成了沛县的县令,也就是沛公。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上沛公的刘邦也不例外,马上点起了“火”。

第一把火:祭拜天下。刘邦率众祭祀黄帝和蚩尤,杀牲歃血,衅鼓旗。《史记》记述如下:“ 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 帜皆赤。

第二把火:各司其位。占领沛县后,刘邦身边此时已有近三千人。要想打天下,就必须提拔和重用人才。一番拜天祭地之后,刘邦对手下人进行了分封:萧何任丞(相当于参谋长),曹参、周勃任中涓(相当于副官),周昌为舍人(相当于会计),夏侯婴为太仆(相当于出纳),樊哙、卢绾、任敖、周苛等为官从(相当于队长)。

第三把火:各负其责。被委以重任的萧何、曹参等人分头募集兵员,征集粮草,并日日列队操练。很快,大家伙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沛县对刘邦来说是福地。在这里,他收获了自己起义后的第一桶金。有了地盘,有了部队,该是崛起的时候了。 ceDurrD0AeyE6xxZWItLG/mnBbzoMfZCFJHjmG/DJZFblh8poFjVoxze7jwreo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