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此的秦始皇是何等人物,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话,那就是:少年坎坷,中年辉煌,老年悲催。
首先,来看秦始皇坎坷的少年。
在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执掌秦国时,当时的赵国正如日中天,兵强马壮,是个惹不起的主儿。为了维持两国关系,按照惯例,秦昭襄王把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嬴政的父亲送到赵国当人质。
后来,嬴政便出生在了赵国。虽然贵为秦国公子,但因为寄人篱下,他的童年受尽冷落,可以说是灰暗的。
九岁时,嬴政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十三岁时,祖父秦昭襄王突然暴崩,历经坎坷的嬴政时来运转,从此登上秦王之位,开启了一统天下的征程。
公元前 230 年,秦军多年积蓄的力量得以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韩国。韩国成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出局的国家。
两年后,秦将王翦一骑铁骑如尖刀直插赵国腹地,迫使赵国国君签下了“城下之盟”。赵国出局。
又过了两年,秦军攻陷燕国首都。燕王无奈之下,来了个大义灭亲,杀了太子求和,暂时保全了燕国的“生存权”。燕国待定。
接下来的楚、魏两国是最难啃的骨头。善于用人的嬴政重用青年将才李信和王贲,这对“双子座”大将不负众望,一路风雨无阻地攻下了魏国首都大梁城,并且活捉了魏王。魏国成了第三个出局的国家。
拿下了魏国后,嬴政重用老将王翦,对楚国发难。楚军凭借天才军师项燕,和秦军斗智斗勇,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
结果,王翦笑到了最后。随着项燕兵败自刎,楚国成了第四个出局的国家。
这时候的秦国,已无人能与之争锋。接下来,秦国毫无悬念地撕毁了与燕国的“和约”,清除了燕国的残余势力。燕国出局。
同年,秦国又撕毁了和齐国的“盟友”条约,挥师进军齐国。这时的齐王哪还有反抗的勇气和胆量?他直接放弃抵抗,向嬴政献上了齐国这块沃土……
十年磨一剑,个中辛酸和艰苦谁人知,颇具雄才大略的嬴政挥舞手中利剑,不畏风雨,勇往直前,结束了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于公元前221 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其次,来看秦始皇辉煌的中年。
嬴政一统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后,豪气云天的他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安内。
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嬴政为自己起了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皇帝,他自称为秦始皇。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这个称谓被沿用下来,成了千古创举。
接下来,为了巩固皇权,秦始皇在全国施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下令收缴民间兵器,统统扔进火炉里熔铸成铜人、铜像、铜鼓、铜锣等。为了把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他还亲自批阅所有奏折,处理一切政务……
就这样,大秦王朝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制”,说白了就是“一切权力皆归中央”,也就是秦始皇一个人说了算。
但是,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却没有得到人心。随后,他做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毁誉参半的事,使得大秦王朝由强盛迅速走向衰败。
第二件事:攘外。
做好“强基固本”的安内之事后,秦始皇并没有停歇,而是马上开始“攘外”:征南越和伐匈奴。
按理说,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秦始皇没必要去招惹邻邦,引起边境骚乱;但这时的他,得到了方士卢生献上的一本从海上得来的宝书《录图书》,书里有这样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就是为了这五个字,他伤透了脑筋。
是啊,秦始皇忍辱负重,费尽了千辛万苦才统一天下,实现了自己的千古帝王梦,他自然希望秦国能万代永传。
可是现在,居然出现了“亡秦”这两个毒刺般的字眼,始皇帝当然不能忍了。于是,对这个“胡”,他开始高度重视起来。
思来想去,秦始皇下了这样的决断:“胡”分两种,一种是“南胡”南越,另一种是“北胡”匈奴。为子孙万代着想,秦始皇开始调兵遣将,对其实施军事行动。
首先是征南越。
当时的南越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和越南的部分地区。之所以先拿南越开刀,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南越人很不安分,时不时就越境捣乱;二是南越一带盛产犀角、象牙等物品,征服这里就能得到可观的财富。
在靠铁骑征服天下的秦始皇心里,征服南越只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这一次,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秦军在南越遭到了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南越人全民皆兵,利用复杂的地理环境大搞游击战,成功击破了强大无比的秦军,连秦军主帅、名将屠睢也命丧黄泉。
得知前线溃败的消息后,秦始皇震惊了。等他清醒过来,马上下令举国征兵,不惜一切代价,再征南越!
于是,全国最底层的强壮民众都被征送到了前线,包括犯人、商人、女人等。最后,整个南征大军竟超过了五十万人。
五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当时全国总人口只有三千万左右,相当于每六十个人中,就有一人踏上了征途。再加上粮草和其他物资的需求,可想而知,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给国家带来的负担有多重。
最后,南征大军几乎是用尸骨把南越这块弹丸之地给填平了。剩下的士兵原本还庆幸自己走到了最后,以为出生入死的付出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然而,秦始皇的一道圣旨却把他们再次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南征大军原地不动,留守边疆。
君令如山,南征大军一个不少地留了下来,但他们的心却在这一刻死了。哀莫大于心死,诚如斯也!
其次是伐匈奴。
在秦始皇眼里,南胡是“胡”,匈奴更是“胡”,为了消除“亡秦”的威胁,刚平定完南越,秦始皇就立马对北面的匈奴发起了进攻。
南征五十万大军一去不复返,那么现在打匈奴,就得重新征兵了。这时候的秦始皇不顾上次征兵弄出来的怨声载道,依然故技重演,硬生生地从全国各地征调了三十万士兵。
如此看来,秦始皇“征南胡”和“伐北胡”总共动用了八十万人马,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相当于当时的秦朝每四十个人就有一个人被送到了战争第一线。
考虑到匈奴也不是吃素的主儿,这次秦始皇派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大将蒙恬。蒙恬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赫赫战功。此时派他挂帅,自然志在必得。
名将就是名将,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蒙恬带领的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被匈奴人奉为“黄金宝地”的河套牧场。
对此,大惊之下的匈奴人决定避其锋芒,选择往北边的草原和沙漠撤退,同时改变战术,打起了游击,时不时地南下劫掠。
为了巩固战斗成果,秦始皇做了三个决定:首先,将河套牧场一分为二,设立了云中和九原两个郡;其次,实施南人北调,迁徙三万户百姓去那里安家;最后,嘉奖蒙恬及其手下将士,鼓励他们再立新功。
蒙恬自然不愿让秦始皇失望。他率领军队,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僵持战。
此时的攻防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以前匈奴人居有定所,秦军可以锁定目标集中打击,而现在,匈奴丢了大本营,反而放开了手脚,不断骚扰秦军,而秦军一旦出城反击,面临的只有一片荒芜,不仅很难找到匈奴人,而且因为不熟悉地情,无法找到水源,所以很难长期生存。想守,整个河套地区一望无垠,根本无险可守。
攻又不能攻,守又不能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匈奴的骚扰呢?作为统帅的蒙恬犯难了。正在这时,秦始皇双管齐下,来帮他排忧解难了。
首先,秦始皇下令修直道,也就是从秦国首都咸阳向北修一条“高速公路”,直抵北方边境。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配合军队打匈奴。一旦匈奴大规模入侵,陕西的秦军可以通过这条“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增援边境。
其次,秦始皇下令筑长城。他果然是军事天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想法诞生了:从陇西的临洮到辽东,将原秦、赵、燕的北边长城连起来,筑成一条人工屏障,彻底把匈奴关在国界之外!
有了这样一条高不可越的万里长城,眼前的边境之虞不仅可以解决,后世子孙也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匈奴人则只能望“城”兴叹。
设想确实高妙,但秦始皇却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条件,那就是在当年,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具,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呢?修建万里长城一共死了多少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统计,但有史学家说,万里长城是用尸骨堆积而成的。
万里长城血肉筑,筑就长城千夫苦,苦尽悲来卿奈何,何止孟姜一人哭。
秦始皇在无形中创造了一个神话,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破坏了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神”的形象。
对一个刚刚成立的王朝,秦始皇如此劳民伤财,显然伤到了大秦王朝的根基。根基一旦动摇,即使万丈高楼也会顷刻倒塌。
如果说南征北伐、修直道、筑长城都是为了保疆卫国,那么如此大费周章也无可厚非,但接下来这几个工程,就纯属秦始皇的个人享乐了。
万里长城修好了,秦始皇惦记着不能让那些长年劳动的民工都“下岗待业”,所以创造条件,大手一挥,让大家转战后方,统统去帮他盖房子。
秦始皇之所以想起了干这个,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秦始皇现在居住的宫殿,还是他在夷平六国之前的。可如今,天下归一,他已经是整个泱泱中华的皇帝了,那小小的咸阳宫,与他九五之尊的高贵身份不般配。
其次,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秦始皇后宫佳丽太多,要想金屋藏娇,就得多造一些宫楼别苑。
最后,可能也是为了怀旧。相传,秦始皇还是秦王时,曾疯狂地爱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爱情的最终结局却很悲惨。为了纪念这位自己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这座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其实,自打建好了万里长城,秦始皇的思想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眼里,如今国家统一,最大的威胁——匈奴又被挡在了关外。无内忧,无外患,一切都平静下来了。秦始皇认为从此便可人生得意须尽欢了。
传说后来项羽入驻咸阳时,一怒之下放火烧了阿房宫。那把大火整整燃烧了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由此可见这座皇家宫殿的规模之大!
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天意。如美女般风华绝代的它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仇的命运。
除了修建生前的寝宫,秦始皇还着手为自己修建死后的陵墓——骊山陵。骊山陵是个不折不扣的地下工程,但它一点儿也不比长城和阿房宫这样的地上工程简单,因为秦始皇有自己的宏大计划——死后继续在阴曹地府做皇帝。
因此,与其说骊山陵是座陵墓,倒不如说它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地下皇宫。据说,这项工程穿过了三道地下水流,里面存放了大量的金银宝石。为了防贼防盗,四周都以水银为河,布成天罗地网,让人难以进入。为了让秦始皇到了阴间都能坐拥千军万马,陵墓旁还建造了列阵以待的冥兵,或驾驶战车,或挟弩握戟,威风凛凛,不怒自威。
据说,这项工程因为规模太过庞大,到秦始皇死时都没有竣工。最后,还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快刀斩乱麻,砍掉了许多辅助工程,集中精力加快了主体工程的进度,才得以让秦始皇早日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