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华尔街最佳金融炒作工具
——黄金

凯恩斯称“黄金是野蛮的遗迹”;泰戈尔戏谑“在鸟的翅膀上系上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而巴尔扎克则形容“黄金的枷锁是最沉重的”。

巴菲特在金价还是每盎司1750美元时就说过:“如果把全世界的黄金储备合而为一,可以锻造成一个边长大约21米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价值9.6万亿美元。这些钱可以买下全美国所有农田、16家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随后还剩1万亿美元余款。你可以抚弄这个立方体,但它不会有任何反应……”

黄金不是避险品种

前几年,“中国大妈”买黄金的事被媒体频频炒作。据称,由于股市跌宕起伏,“中国大妈”撤出股市转战黄金市场,致使金饰品商店的销售额急剧上升,其中100克、200克的金条尤为抢手,有的大妈买入5公斤黄金(价值达100多万元),还有一口气购买20公斤黄金的。

当时正值金价低位,“中国大妈”们认为,投资金条既能传给下一代,又可作为应急避险的工具,还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相较一纸变化万千的股票,至少黄金是握在手中的实物,压在自家箱底心里踏实。

黄金是理想的避险品种吗?黄金真的能抵御通胀吗?

自从废除金本位制,特别是在1971年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就失去了其货币属性,渐渐地变为一种贵金属。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所谓的“黄金窗口”(此前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这扇窗口用美元换取黄金),彻底斩断了货币和黄金之间联系的百年历史。

但由于人类对黄金的特殊情结,黄金被华尔街用来作为最佳的金融炒作工具,更由于黄金本身并不能带来回报,而且储存黄金还需支付保管费、交易费等,便只能依靠买卖的差价来牟利,也就是说,黄金根本就不是投资品。

事实上,1971年至今任何一个连续的20年,黄金都不存在抵御通胀的记录。其实早在30多年前,金价就曾被炒高至突破每盎司850美元,即使按最保守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来估算,那时的850美元的价值,也超过现在的2200美元!而从前100年来的历史数据分析,在任何一个30年的周期内,黄金都不能抵御通胀!

综观这46年来,黄金牛市只有两个阶段: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1980年1月21日,金价一路涨到每盎司850美元(考虑到通胀因素的话,相当于目前的六七千美元),随即跌回到每盎司250美元上下,沉寂于熊市20多年;另一次是从21世纪初开始启动,金价一路涨到2011年9月的每盎司1923美元(考虑到通胀因素的话,相当于目前的2500美元上下),随即又下跌回到熊市至今。

而且,考虑到美联储即将进入加息周期,这次熊市显然才刚开始,至少还得持续5年,甚至10年(到2026年)。也就是说,这两次牛市的时间延续了15年。在55年(1971—2026)中,上升阶段只占比27%,而其余大多数时间(73%)都处于熊市之中,和中国股市类似——牛短熊长。

虽然市场的具体走势无人能准确预测,但市场总体趋势是能够判断的。在2010年之前,金价的合理价位应该在1000美元/盎司以下。而当下,考虑到这几年的通胀因素,以及美元的汇率升值等,金价的合理价位应调整到每盎司1200美元/盎司上下。

然而,因为黄金本身并不带来回报,一旦下跌,就很有可能跌回上一轮牛市(20~30年前)的最高点——850美元/盎司。如果真是那样,那现在买入黄金,就好比是接住一把正在坠落的刀!

至于“中国大妈”在金饰店抢购的金条,就更不能算作投资品了,只能将其归划为奢侈品,显然是无法作为抵御通胀的产品的。如果真的对黄金情有独钟,从长线来看,只能当金价在合理的价位之下时买入金条(既不是纸黄金,更不能是金饰品),以待价格上升后抛售赚取差价。

黄金没有投资价值

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投资——基于价值的变动;投机——基于价格的变动。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新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也就是说,凡只能靠价差获利的,都不是投资行为。

因此,从上述定义来看,黄金不是投资品!

不过,在大众普遍的印象中,黄金好像是公认的投资品,那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以致把投资品和投机品也混淆了。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黄金为什么没有投资价值。

其实,地球上的黄金并不少。然而从勘探寻找金矿,到把地下的黄金开采出来,再到将黄金冶炼成一定的纯度,这样的过程使得黄金的开采成本提高了。不过,黄金除了大部分被储备在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中,以及被人们用作首饰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工业用途。

而且,黄金的工业用途,几乎都有其他类似的或更优的替代品可以替代。黄金之所以还具有市场价值,那是因为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候,黄金曾经是一种形式的法定货币,或曾经被确定为某种法定货币,而赋予其价值。也就是说,除了开采成本(关于黄金成本的估算,在下面会详谈的),黄金的价值源于千百年来人类赋予它的货币属性,使得人们相信它的价值。

但是,自从罗斯福废除金本位制,特别是自1971年黄金彻底和美元脱钩之后,黄金便失去了其货币属性,降格成为大宗商品,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目前,虽说黄金在人们的心中依然是特殊的贵重商品,但黄金已经无法像货币那样能带来利息(新财富),而且储存实物黄金还必须支付昂贵的保管费。显然,黄金已经不是投资品了。

我们再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看黄金有没有投资价值。著名美国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给出了他的研究结果:从1790年到2010年(220多年,还恰逢2001年到2011年之间历史少有的黄金大牛市)黄金的名义价值和通胀调整后价值的对比图来看,长期而言,金价的起伏正好和通胀持平,那么如果扣去昂贵的保管费的话,黄金并不能抵御通胀。也就是说,长远来看,黄金既不能保值,更不能增值。解释一下,所谓“名义价值”(Nominal Gold Price)就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可由于通胀,目前的100美元已不等于去年的100美元了,假设通胀率6%,那目前的100美元实际上只值去年的94.34美元。

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黄金不具有投资价值。不过,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政治事件等),金价上下起伏很大,使得黄金可以利用价差获利,即拥有了投机价值。

人类千年“黄金情结”

谈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问,既然黄金不能保值,那为何各国央行要用黄金作为保险品呢?

大家知道,在货币金本位制时,央行储备黄金是必需的,因为没有黄金,就等于没有货币。如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确立了金本位至高无上原则,发行货币必须有黄金支持,当时要求必须至少有40%的黄金储备。

现在世界各国都早已废弃了金本位制,以信用货币取代了金本位货币。不过,虽然信用货币与黄金脱钩,但绝大多数央行仍把黄金作为一种储备,这是由于几千年来,人类对黄金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黄金情结”,央行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其实是给货币持有人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相信政府不是在凭空印钞票,而是有黄金这一“压箱底”的资产来作为信用担保的。一个词——“保险”,以备不时之需,更像庙里供着的佛、菩萨一般。

也就是说,目前各国央行拥有黄金是作为最后的保险品,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自己发行的货币的信用信心不足的国家。

再说回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长期而言黄金并不保值,更不会增值。众所周知,金融市场上既有投资品,更有投机品和保险品等。随着市场外部情况的不断变化,各种金融产品此消彼长:经济向上时,投资品向上,保险品向下;经济动荡时,投资品持平,投机品向上;经济衰退时,投资品向下,保险品向上;经济崩盘时,保险品到顶,投机品横行,投资品蛰伏。但无论何时,投机品和保险品都不是投资品。

比如“中国大妈”们,她们所购买的大多是金饰品,比国际金价高出至少20%。而且即便国际金价涨回她们当初抢购的价位,金饰店也不可能按市价将金饰品回购。

另外,好多投资者担心人民币贬值,期望用黄金来保值,那结果会令他们更加大失所望,因为黄金是由美元定价的。尽管美联储退出了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指数上升,可美元指数中并不包括人民币。事实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依然在不断上升,除非人民币实现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才有可能改变这个趋势。

因此我的建议是,一般的投资者不碰黄金为好,即使“中国大妈”们真的对黄金情有独钟,也一定要清醒地知道:黄金并非投资品,更不可能抵御通胀,也就是买一些来压箱底,图个心理安稳就行了。

事实上,脱离了金本位之后的黄金,因不符合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全球官方总黄金储量正逐渐削减。因为,一方面,对于各国央行来说,归根究底,黄金不是金融结算工具,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结算,主要还是用美元、欧元或日元。另一方面,用大量外汇购买黄金,必定是一路追涨的过程;而一旦需要外汇,又必须抛售黄金。且不说是否有国家愿意当接盘侠,即便有人接盘,压价也是必然之举。所谓的“追高吸纳,低价吐出”,因此外汇必将大幅缩水。

总之,对于央行来说,黄金最多也就是个保险品而已,这也就是为何近几年,除了中国、俄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央行还在增加黄金储备,绝大多数央行非但不增持,甚至还在抛出黄金储备。如对于美联储来说,由于绝大多数大宗商品(包括黄金)均由美元定价,而美元至少还能保持20年的绝对强势,所以美联储早就不持有黄金了;而资源大国加拿大的央行也早就抛光了黄金。可俄罗斯央行却在不断地增持黄金。

因此,尽管黄金的储备价值受到了质疑,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央行依然是最大的“黄金多头”。

对于央行来说,黄金只是最后的保险品。而买保险的目的,恰恰是不希望用到保险。就像拥有核武器的目的,恰恰是防止使用核武器。

金市最容易被操纵

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目前,全球开采出来的黄金总计17万多吨,其中,60%的黄金是以一般性商品状态存在,如成为历史文物、首饰制品,用于电子化学等工业产品之中;另外的40%——总量接近7万吨——作为可流通的金融性储备资产,存在于世界金融流通领域。不过,其中3万多吨的黄金是各个国家拥有的官方金融战略储备(由于历史原因,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即最后的保险品,同时也作为一些国家信用货币的背书,这点将在后面详谈),2万多吨黄金为大企业及私人等所拥有的民间金融黄金储备。也就是说,其实,平时只有1万多吨黄金作为金融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交易。按目前每盎司1280美元计算[35274(每吨约35274盎司)×10000多(吨)×1280美元/盎司],不过5000亿美元上下的价值。

而那6万多吨的各国央行储备和民间储备,在市场动荡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随时参与到金融流通领域中。但即使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整个黄金市场满打满算的体量,还不如一个苹果股票(目前7000多亿美元)的规模大,很容易被操控。如全球最大黄金基金ETF SPDR Gold Trust(GLD)一般就拥有800吨到1000吨黄金,再加上华尔街几家大黄金基金,就至少占有了30%市场流通的黄金。再加上利用“黄金杠杆”的保证金合约,可以大大放大华尔街大庄家控制的流通体量。

这就是说,几年前所谓的“中国大妈”抢金300亿美元打败华尔街,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中国大妈”根本无法撼动整个金市。

然而对于华尔街而言,与汇市、债市、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相比,金市是很容易被几个庄家联手操纵的。也就是说,黄金是华尔街的最佳投机炒作工具之一。

黄金的合理价位是多少?

黄金既然是商品,最终也总会按照供求关系回到合理的价位上。也就是说,即使投机也离不开合理价位。那作为贵重金属的黄金的合理价位是多少呢?我就从开采成本谈起,目前来看,应该在1100美元/盎司到1200美元/盎司之间。

记得前几年不知道是误传还是某黄金公司(或基金)故意“忽悠”,说黄金成本是1200美元/盎司,并说即使考虑了其他因素(如合理利润),只要金价低于1400美元/盎司,长线而言,甚至哪怕1500美元以下,就可大胆买入,肯定不亏。当时我就引用了非常权威的数据(当时的黄金开采平均成本是600美元/盎司)反驳了这种说法。再退一步来说,其实只要用最简单的逻辑来推论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金价在2010年之前都在1200美元/盎司以下,直到2011年之后才涨到1400美元/盎司以上,然而到2013年又跌回1400美元/盎司以下。虽然金矿(或黄金基金)也可能亏一两年,但绝对不可能一直亏,而且黄金产量每年都在不断创新高,难道矿场主都是活雷锋,在2011年之前都在赔本赚吆喝吗?

那么目前黄金开采成本是多少呢?最近,国际权威采矿研究机构Intelligence Mine在研究了全球140个大中型金矿的黄金生产成本之后发现,其中10座大金矿,就算国际金价在目前的水平上暴跌50%,它们仍然可以盈利。如:Voro金矿开采成本不到400美元/盎司,Blagodatnoye金矿开采成本不到450美元/盎司,Lagunas Norte金矿开采成本为514美元/盎司等。这10座金矿也是全球最赚钱的金矿。

至于目前全球平均黄金开采成本是多少,在这个报告中没有给出具体数字,不过,之前看过的所有关于黄金开采成本的报告都显示,最高也没有超过800美元/盎司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不论金价如何,国际黄金生产巨头都在拼命降低生产成本。根据2016年6月的数据,成本最低的俄罗斯极地公司已经将平均总现金成本降低到了每盎司390美元。

于是,这就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随着勘测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黄金开采成本非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不断下降。

有了开采成本这个基础,再加上一般商品价格构成中的税金利润,如生产税金、生产利润、商业税金、商业利润等,以及黄金这个特殊的贵重金属的高保管费等,可推算出,目前而言,黄金的市场合理价位在1100美元/盎司上下,即使再加上其他因素(如市场的需求突增等,会在后面详细分析),合理价格也不会超过1200美元/盎司。

这里特别提一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克大学财经教授Campbell Harvey在2012年6月时曾发表研究报告,提出当时的黄金合理价位是800美元/盎司,也就是说,即使加上通货膨胀率6%,那当下黄金的合理价位也仅为1071美元/盎司,即还不到1100美元/盎司。

以上只是根据开采成本和运输成本及其他一系列综合成本估算出的一个合理的成本价位,可以作为投机时的一个参考依据。

接下来,将详谈为何黄金将延续之前的5年熊市,继续困在漫漫熊市之中,以及各国央行为何要储备黄金。

金价跌入漫漫熊途

为何黄金还将困在漫漫熊市之中呢?

非常简单,关键还是在美国,美联储已经进入加息通道,且短期内不可能再重回减息通道。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的负债规模曾经不到9000亿美元,经过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目前的负债规模已超过4.4万亿美元。

纯粹的信用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得以使用的历史很短,如果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森体系解体、美元和黄金脱钩算起,只有短短的四十六七年光景(还不到半个世纪)。人类社会在使用信用货币方面还没有积累起充分的经验。前些年以美元为首的全球货币持续宽松,而“MoneyisDebt”(钱即是债),债务已经高到难以为继,严重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和美联储缩表,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到来,这是历史性的变化。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紧收,美元指数将长期走强,而国际金价以美元定价,显然,金价和美元指数成负相关,即美元指数越高,金价越低。因此,黄金将延续之前5年的熊市,继续困在漫漫熊市之中。

国内很多财经专家建议百姓投资黄金,并发明了所谓“人民币黄金”的说法,可能的意思是,由于这些年来人民币的供应量激增,人民币相对美元一定会大幅贬值,因此,黄金相对于人民币而言,还是能保值,甚至增值的。

这个观点我不认同。

首先,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之下还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中国央行决定。在此防火墙之前,任何做空人民币的企图无疑是以卵击石。

其次,从2005年至今,汇改10年有余,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人民币在海外已经是一种进场交易的货币。特别是在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又一个国际储备货币。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道路雏形及汇改机制已经相对成熟,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这听上去可能会有种官方说法的感觉,但却是客观现实。

最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已明确表态,货币政策宽松已到达周期的尾部,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必须转向紧缩。显然,别说经济面向好,哪怕持续几年走在底部,人民币兑美元也不可能大幅贬值,甚至会存在升值的可能性。

因此,由于黄金由美元定价,国际黄金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只要人民币不大幅贬值,就不存在所谓的“人民币黄金”。

那么几年前抢金的“中国大妈”何时能解套呢?

先撇开抢购金饰品的大妈们。因为那只是消费行为,和投资、投机、保险都没有关系,只是给女儿准备嫁妆而已,这里不做讨论。

就只说当年购买金砖作为投资或投机的大妈们吧。2013年金价的最低点出现在4月16日,为1321美元/盎司,大妈们普遍是从4月12日开始抄底,抢金高潮出现在4月13日、14日两天,这也意味着大妈们建仓的成本普遍为1335元左右。而买入和回购所需的手续费正好能和人民币这几年兑美元的贬值相抵。考虑到这4年来的通胀至少在6%以上,也就是说,当年抢金的“中国大妈”手中的黄金要达到保值,至少得等到金价升至1685美元/盎司。那就不是什么一步之遥了,而是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GdWHt9bEPWfFOi56Y+qlstgMCYfz2MgtGFAoiUMOWBIwkOY5ZcDTeKlGAMeI5y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