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感觉没有享受公平的对待

如何完美地带领和控制好团队?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其中有一点重要的因素,会得到很多成功管理者的一致赞同,那就是:保持团队内部的公平气氛。

所谓公平的对待,并非代表团队成员分担完全相同的任务,创造完全相同的业绩,获得完全相同的评价,成就完全一致的个人目标,这既不现实,也无法维持一个团队具体的分工与合作。实际上,团队成员更关心的是公平的“待遇”。所谓待遇,主要包括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资源的支持。

第二,工作表现的机会。

第三,评价方式和标准。

第四,管理者的奖惩和态度。

如果管理者能从这四方面入手,努力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那么,团队成员就会体验到应有的团队气氛。反之,则团队的工作激情很可能被对公平的渴望而消耗一空。因此,管理者应该理解并尊重团队成员对公平环境的追求,看到自己在保障团队平衡性过程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工作气氛是否足够公平,首先来自于管理者的激励方式。

茉萍管理着某饭店的服务员团队。通过她的管理,服务员的工作受到了入住宾客的肯定,在意见簿上,经常留下了客户赞美的话语。

某次,饭店最重要的合作公司老总也来到这里住宿,由于工作日程紧密、行程匆忙,他在离开房间的时候将手机丢在枕边,正好被前来收拾房间的服务员小黄捡到,并及时通过保安打的到机场,送还给了老总。老总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后来特地向饭店管理层表扬了小黄,由于这件事留下的好印象,该老总很快在不久之后提供给饭店更强的资源支持。茉萍因此得到了上级的夸赞。

事情并没有到这里结束,茉萍从此以后就把小黄当成了“教育”其他服务员的范例。每当员工有什么错误需要改正,或者出现什么问题时,茉萍总会冒出一句:“你们应该学习小黄……”这既让小黄不自在,更让其他员工觉得挺刺耳。更明显的是,只要有参加比赛、评选或者出头露面的机会,茉萍一定会想到小黄。

员工们渐渐相互评论起对茉萍口头禅的看法,有人说:“小黄怎么了,她的服务也有缺点,不过是运气好捡到手机送还给客户而已。”又有人说:“是啊,还不是因为小黄让茉萍在高层面前获得了夸奖,所以就算小黄有问题,她也不愿意说啊。”最后,员工们得到的结论是,这样干下去,“真没意思”。

其实,茉萍内心的确比较欣赏小黄,也对她给自己挣来“面子”这件事情印象深刻,对她评价较高也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员工们看来,这种习惯性的表扬已经成了不公平,茉萍作为管理者,带头打破了团队成员之间的那种微妙平衡,并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激情。

团队需要做到内部的平衡,才能保证工作机制顺利地运行和开展。但平衡究竟是什么?作为同一个团队中的同一个阶层,成员们拿到的薪水、提成、福利都按照企业制定出的相同标准执行,工作时间相同,履行的工作责任也相似,面对的压力大小也相差无几。因此,很多情况下,员工们内心所渴望和追求的公平,并不是什么真切的数据、明确的事实,而更多来自他们的主观内心感觉,像一种暗示着“人人都有机会”的气氛。这种感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管理者的评价和激励倾向,来自于管理者提供给每个员工的机会,来自于管理者对员工看法的无意识流露。

如同茉萍一样,过于突出评价心目中那些优秀的员工,势必会带来其他员工的“反弹效应”。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人都有叛逆心理,对于越是被单方面强调其优秀完美的事物,越有寻找其瑕疵的主观愿望;而从人际关系学上来说,人又无可避免地具有嫉妒成功者的劣根性,多多少少会对超越自己的人有所不满。

当寻找瑕疵的努力宣告失败,不满累积地来越多时,大部分员工就会将所有内心不舒服的感觉归到管理者身上:正是管理者制造了不公平。管理者让少部分人显得过于优秀,而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平庸;管理者让少部分下属成为“心腹”,而把大多数人排除在圈子外面;管理者将工作的成果归功于少部分员工,哪怕大多数人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

这就是茉萍的错误所在,同时也是她的团队成员为什么会感觉到不平等。其实,不平等并没有实际存在,这种幻觉来自于茉萍的亲手制造。

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要看到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侧面激励方式的重要性。

比如,既要树立典型,让整个团队看到一个优秀者的作用,同时又要肯定大多数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强调正是他们整体营造出的环境才培养出其中的优秀者。更重要的是,要给其他成员看到希望,让他们明白,只要他们肯努力付出,就随时能获取同样优秀的成果,获得同样良好的评价。

当然,员工“不公平”的感觉,并不仅仅因明确的评价而产生,甚至只是管理者对待员工微小的态度差别,都会影响团队成员的正确心态。

艾文是某企业技术部总监,最近,技术部承担了两款产品的设计任务,分别交给老廖和小鸣执行。

艾文自己是设计工程师出身,所以对产品本身了解得相当透彻,对这两款产品,他同样关心。于是,就经常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分别和老廖、小鸣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

考虑到小鸣工作经验差一点,又是自己的校友,于是艾文对小鸣关心比较多,经常直接中肯地提出建议,让他回去修改。而他觉得老廖是设计部的老员工,加上对其能力放心,所以艾文就没有过多提出自己的意见。

两款产品的设计最终完成,交给上级进行评测。结果很快出来了,高层点名表扬了小鸣的设计,而对老廖的设计稿只字未提。小鸣自然很开心,不停感谢艾文。艾文虽然有点吃惊,但也没有多想。

然而,老廖对艾文此时已经有了相当的不满,他悄悄告诉别人说:“不就是一个学校的么,总监给小鸣那么多意见,对我就不闻不问。”听到他这么说,同事们想想似乎也有道理,于是艾文“照顾”小师弟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

艾文是不是很冤枉?但实际上又不能说他一点责任没有。

实际上,如果艾文能做出一两句解释,很可能就会消除老廖的那种“不公平感”。比如,在事先主动向老廖解释,说因为相信他的能力,就不提太多修改意见。或者,在事后同老廖交流,告诉他上级表扬小鸣的设计稿,主要还是出于鼓励新人。

这样的对话并不难进行,同时还可以完美地解决潜在的问题:老廖不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领导的有力支持。

管理者要通过以下的方法,给予团队成员充分的公平感:

首先,采用同样的评价和激励方式,不要因人而异,更不要只想树立典型,而忘记整个团队的感受。

其次,要显示对不同员工给予的相同程度支持,体现出他们拥有相同的工作资源和表现平台。当然,以上这两点,都必须建立在管理者充分尊重团队成员,充分理解他们的想法基础上。

用同理心来推测成员如何期盼公平,如何追求公平,并将下属的期盼感受体现到你的管理中去,管理者将成为“一碗水端平”的团队操控者。 Z5/g0NOZjnkAHioGRmJxUA7gYwJNUMeLj4wOnGa2L9KrnVoZ/B0n7v9VDRtem2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