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基础,对目标的执著追求,才会形成坚强的团队。这就要求企业团队能够“认准一个目标走到底”。1990年,联想推出自己的品牌电脑,而且从此以家用电脑为目标,在这条道上坚持走到底。
在1992年以前,如果作一下划分,外国电脑厂商对中国市场的策略还基本处于单纯的“产品输出阶段”,即通过进出口公司把他们生产的电脑卖到中国大陆。在1992年之前,美国的著名电脑公司只有为数不多几家在中国北京设有办事处。而今天,无论IBM、康柏、还是惠普AST(美国虹志电脑公司),都已经在中国设立工厂和公司,在中国中等以上的城市随处可见这些公司的销售机构和服务机构,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咄咄逼人的广告。英特尔公司(世界最大的电脑中央处理器制造企业)从1995年开始,几乎365天天天都在通过电视台喊,要“把大千世界演给你(中国人)看,说给你(中国人)听”;比尔·盖茨结婚典礼跑到军队封锁的海岛还不过瘾,还要坐豪华专列火车在中国大地风光一圈儿,从北京一直跑到广州。
不过,1992年的时候,中国没有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电脑市场还小,全国一年的需求也只有20万台左右,而IBM在全世界的销量是几百万台。柳传志预见到了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随着电脑的普及,家用电脑将很快走进中国家庭,那个时候,中国电脑需求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正是预见到了这一情况,柳传志才认准了联想的目标——在外国电脑厂商进入以前就出自己的品牌电脑,笨鸟先飞早跑几步。柳传志习惯要求他的部下“跳出画面看画”,实际上他本人在制订战略时始终保持着走出庐山的自觉。在1995年的时候,柳传志就不断地说要“想着打,不能蒙着打”。“想着打”和“走出庐山”看出前路艰险的联想人承认自己是笨鸟,然后就理所当然选择在1990年“先飞”一步推出联想电脑了。盯准了这一目标之后,柳传志坚定不移地代领联想的团队精英们,朝着家用电脑进军。
通过全公司员工的齐心努力,联想的家用电脑从1992年筹备并在1993年推出。“家用电脑”这个概念是联想的创造,他们借此来区分商用和家用两个市场。国外通常的做法是把电脑称作“个人电脑”,没有严格的商用家用之分。家用电脑的概念从1993年开始由中国市场进行推广,到1994年底中国的消费者和其他电脑厂商都接受了这个概念。领导世界电脑技术潮流的龙头老大——美国,也接受了这一概念,他们还创办了一本中文意译为“家用电脑”的杂志。
作为“家用电脑”这个概念的倡导及推广者,联想集团在中国家庭市场的业绩首屈一指。其实,从联想为自己的家用电脑的命名中,就可以看出联想的目标有多么远大,“联想1+1”——很多人都在猜,“1+1”就是一个家庭一台,这表明联想的胃口很大。不过,联想人自己有一个解释来自于数学领域那顶很多人都知道的皇冠。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对“1+2”有了领先世界的论证,但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对“1+1”加以论证,因此“1+1”成了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联想人用“1+1”表明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念,而且他们还把极具纪念意义的第十万台联想电脑赠送给了陈景润。
其实,不管“1+1”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家用电脑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认可和成功,已经证明了柳传志当时为联想设立的长远目标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坚持走家用电脑离的经营目标,已经融入到每个联想人的头脑之中,成为团队成员的共识。这一目标把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为一体,从而成为一种动力,一种凝聚力。
可以说,团队的目标赋予团队一种高于团队个人总和的认感;而盯准一个目标走到底,则让这种认同感深入人心,变成了一种自动自发的凝聚力和动力,从而促使他们紧密团结、夺发向前,实现目标而开发潜力,最终将企业推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