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号敌人:失败

当你认为自己会失败时,你就已经失败了!

我实在不想讨论失败,可我又无法回避它。在个人的词典里,我早已抹去了“失败”这一词汇,对我来说,“失败”只不过是“一时的挫折”而已。但是,当我与一些年轻人谈及梦想时,他们总是会不时提及“失败”,甚至说“失败”是人生成长中最大的敌人。

当一个人意识到“失败”的存在时,他往往已经远离了自己的梦想。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挑战的勇气,以及应对挫折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力。一旦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他会接受“失败”,进而选择放弃。

对于“失败”,人们最常用的策略莫过于回避。而回避“失败”,通常意味着对梦想的放弃。因此,我将“失败”视为谋杀梦想的1号敌人。

作为1号敌人,“失败”像一道魔咒,潜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由于“失败”所具备的威慑力,它以三种状态存在着:

1、对于很多人来说,“失败”从未曾发生过,它只是活在他们的意识中;

2、一些人经历了一次“失败”,便甘于“失败”;

3、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折磨之后,承认了自身的“失败”。

无论以何种状态存在着,“失败”都有着一个重要的特征:一个人只有自己承认失败时,他才真正失败!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不承认自己失败时,他就尚未失败!

◎意识中的“失败”

自2008年冬起,我开始在众多高校进行公益演讲,演讲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每次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之后,我都会与现场的听众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互动,我会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与他们的对话之中,我发现了“失败”强大的力量。

“请问一下,如果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失败,应该怎么办呢?”几乎在每一次演讲之后,都会有人提出这一问题。

“你有没有尝试过走出校门去找工作?”我问道。

“暂时还没有。”

“那么,你为什么会担心遭遇失败?”我接着问。

“因为很多学长们遭遇了失败。”

“那么,你的学长中有没有成功找到工作的?”

“当然有了,而且还不少。”

“那么,请相信你自己,你也会成为成功者中的一个。”

很多人的“失败”从未曾发生过,他们只是潜意识的感觉到“失败”的存在,那些提问的大学生们无一不是如此。尽管“失败”只是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之中,但是,“失败”的影响力丝毫没有受到损害,很多人因此而选择了放弃。

当“失败”存在于一个人的意识中时,他会不断的告诉自己“我会失败”,同时,他也会觉得身边的人总是在对他说“你一定会失败”,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失败”真正来临。因为,从此之后,他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失败者。

意识之中的“失败”使得很多人放弃了行动,甚至甘愿承认自己是一位失败者。

◎一次“失败”等于终身“失败”

人人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大多数事实却截然相反,“失败”通常不是成功之母,而是“失败”之父。

——在很多人那里,“失败”并没有带来成功,恰恰相反,一次微小的“失败”带来了更大的“失败”,甚至是一生的“失败”。

2009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我像往常一样前往位于山塘河畔的吴门琴馆,我需要在那里完成一幅工笔重彩画。穿过熟悉的街道时,我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呼唤我的名字,因为天色已经非常昏暗,我必须靠近才能看清对方的脸,这是一张愁苦不堪的脸。

对方不待我开口,便兴奋的对我说:“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你隔壁班级的王大凡。”

我迟疑了一下,因为我无法将眼前的这位中年男人与当时充满活力的青年诗人王大凡联系起来。我认真地看了看对方的脸,最终确认对方的确是当年的王大凡。

由此,我们站在马路边开始了一场对话。

首先自然是一阵寒暄,说一些略带虚伪的客套话,接着的话就有了一些主题。

“我在网上了解了你的信息,知道你在管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真是羡慕你啊,我就很糟糕了,不但工作不顺心,年前还离了婚。”他略带哀伤的对我说。

我感到异常吃惊,他的妻子也是我们的同学,是个贤淑善良的女子,他们两人的情感一直很好,在大学时就是他人羡慕的一对情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诧异的问。

“唉!我……算了,不提了。”他欲言又止。“还是说说你吧,你要去哪里?”

“哦,我去山塘街的吴门琴馆,去画画。”我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答,脑子里还在想他为什么要离婚。“说说吧,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在我的鼓动下,他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2008年秋天,他一向顺利的事业突然遭到了打击,他所任职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之中宣告倒闭,他因此失去了工作。从大学毕业开始,他就始终在这家企业任职,从普通文员一直做到了行政部主管。他将这家企业视为自己的家,一时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尽管如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收入,他还是制作了新的简历,开始找工作。可是由于他所熟悉的行业——服装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所以他的尝试受到了无情的拒绝。从此以后,他就开始消沉,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最糟糕的是他将这种情绪带进了家庭之中,他的妻子为了开导他却遭到了他的辱骂,并且由于心情不好,他还时常动手打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有一天,他失手打肿了儿子的脸,他的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儿子离家出走。半个月后,妻子回来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从此,他更加消沉。

在听他述说的过程中,我曾打断过一次他的谈话,我问:“你后来找了几次工作?”他狐疑的看着我,说:“一次,难道一次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我相信很多人立时可以了解王大凡为什么会失败了,他将一次“失败”等同于一生的“失败”了。“失败”对他来说,不但没有激发出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反而使他就此屈服,承认自身天生就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带来了更大的“失败”。

一些人在平时谈论“失败”时,或许还会有一股勇气,甚至还有一些意气风发的味道。可是一旦当自以为非常有把握的事遭遇到“失败”之后,便会改变原先的想法,接受了“失败”的命运。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人,总是会告诉他人,“你看,我努力过了,我真的不行啊。”然后,心甘情愿的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下。

◎“我真的无能为力了!”

最彻底的“失败”莫过于经历了多次“失败”折磨之后承认的“失败”。我曾经尝试着帮助一些年轻人走出“失败”。对于那些对“失败”心存畏惧的青年人来说,只要让他们鼓足勇气,在取得一些微小的成功之后,他们便会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对于遭受过数次“失败”便偃旗息鼓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做的是继续行动,因此,必须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失败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非永恒。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他们便会重新振奋起来。

但是,对于那些经历了多次“失败”折磨的人来说,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则非常困难。他们会跟你说“我天生就是一个失败者,我从未曾获得过任何成功,我得到的全都是失败!”你的劝告对他来说也毫无意义,“我已经非常努力了,每一次失败之后,我总是重新振作起来,可是结果还是失败,不要再安慰我了,我真的无能为力了。”

——“失败”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心中。

2009年9月中旬,王默终于决定放弃写作,他撕毁了已经写出的几万字初稿,推掉了出版社的合约。“我成不了一个作家,我对自己很失望。”他用近乎绝望的语气说。

王默是一位很优秀的年轻人,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作家梦,曾多次尝试写作,但大多半途而废。2008年冬天,王默曾完成一部书稿,却因为出版方的问题而无法出版,这次失败给了他异常沉重的打击。2009年春天,他接到了一家文化公司的约稿,参与创作一套颇具影响力的丛书。可是以往失败的写作经历始终令他感到沮丧,因此,他的写作进展极其缓慢,出版社因此两次推迟了他所创作的那本书的出版计划。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每一次重新开始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根本无法忘记过去失败的经历。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力了,看来我真的不适合做一位作家。”这是他最后一次跟我谈起写作时说的一段话。

但这不是事实,事实是他的写作非常出色。巧丽是一位编辑,职责是审阅稿件,她曾认真细致的阅读过王默当初写下的样章,“他写下的文字非常棒,我对他的写作充满期待。”她作出如此评价。

对于王默来说,每“失败”一次,他对“失败”的畏惧就会增加一层,直到一天,他认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于是,选择告别写作。事实上,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我所接触的大多数失败者,都有类似于王默的经历,他们总是在即将成功时选择了放弃。

在第一章内,我曾下过一个武断的结论:“人人都(曾)拥有梦想。”也曾经说过“成功者就是实现梦想的人。”当然,实现梦想的人并不多,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则是失败者。请听听他们对梦想的评价:

“我根本做不到,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我已经很满足了。”(这些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败。)

“成功总是属于少数人,他们命中注定能够实现梦想,而我则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梦想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从未想过它能够变成现实。”

……,……

大多数人从不曾想过自己能够应付“失败”,或许这样说更为准确:他们认为自己注定无法成为成功者,所以甘愿成为一名失败者。

——在对“失败”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无论是以哪一种状态存在着,“失败”都来自于人们的感觉。只有那些承认自己“失败”的人,才会成为真的失败者。

“失败”就像是一位冷酷的杀手,对梦想毫不留情。平常的日子里,它总是静静的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旦面对选择,——通常是具备决定性意义的选择之时,它会在一霎那之间跃入你的脑海,然后你将成为它的俘虏,被它所左右。而关于梦想,从此你可能连想都不敢再去想了。

1号敌人正是这样谋杀了我们的梦想。 6BjlNL+5v+NjAQjEoQHM2vYpW7aBwzXg8WLjMXdwPEuPrh6gxkTHe3RekEv+tl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