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励精图治,选定抓经济为突破口

逃到孤岛台湾后,蒋介石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自己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的崩溃上。为了安抚民心,他决定从抓经济入手,重塑自己的形象,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

然而,改革经济,非一朝一夕之功,只得从长计议。蒋介石为了海岛不再发生中共在大陆掀起过的土地革命,他开始在台湾实施“土地改革”政策。此举重在安定民心,励精图治。从1949年末开始,他首先实行“三七五减租”。此前台湾佃农要缴纳高达收获中的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七十给地主。实行“三七五减租”,“是从佃农的收获量中减除肥料等实际费用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余则由地主与佃农各分百分之七十五的平均分配方式”。

1926年的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中共都曾促使和希望国民党政府实行孙中山的“二五减租”政策,但是都遭到蒋介石的反对。如今亡命台湾孤岛,他不得不自觉执行了。虽为时已晚,但为最后的这块栖息之地,解脱如坐在火口上的忧患,再不愿做的事情,现在他也去做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蒋介石被困在汪洋中的孤岛里,梦想三次世界大战不成,向大陆诉诸武力,必遭失败,退而求其次,着眼于本岛的稳固和经济发展。

1958年至1961年的三年间,为台湾的经济恢复时期,他开始大量引进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

1972年5月,蒋经国在台湾“外交”上遭到彻底失败的颓势下出任行政院长。为“救亡图存”,蒋经国提出“十大革新”办法。如,提倡“廉能政治”——人事调整是彻底换班,阁员年龄降至61.8岁;严惩贪污受贿。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经济建设上采取所谓“自由制度,统合平衡,平等公开”的政策。

9月,蒋经国为防止工业快速增长而引起农村劳力外流,农业衰退,宣布拨款5000万美元,作为加强农村建设之用。

10月31日,台湾南部横贯公路竣工,正式通车。

1973年11月29日,行政院长蒋经国作《行政工作口头报告》,宣布台湾九大工业建设计划,即,南北高速公路、台中港、北回铁路、苏澳港、石油化学工业建设、高雄大钢厂、高雄大造船厂、铁路电气化和桃园国际机场。总投资额为64亿美元。

1974年1月26日,台湾“行政院”会议通过“稳定当前经济措施方案”,依据(一)巩固经济发展基础;(二)保持国家财政健全;(三)照顾大众生活利益;(四)增进军、公、教、福利四项原则而制定,于翌日即开始实施。

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50周年纪念,台湾陆军军官学校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蒋介石派行政院长蒋经国代表其主持大典,“勖勉”全校师生,“开启再北伐,再统一奋斗,创造60年代光辉”。一派轻言妄语吓死人!

时至1974年年底,台湾“国民平均收入增至70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香港、新加坡”。其中,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加工业占半数以上,基本上改变了台湾过去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工人、农民和职员、教员等的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蒋介石在孤岛上的“励精图治”见效了,经过苦心经营,终于保住了孤岛上的小王朝。

【点悟】蒋介石这番抓经济,选中了台湾励精图治的突破口。在蒋介石的处事术中,原来只重军事而轻民生,此番转变,可以说他是动了一番脑筋,并且一举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以后,他全力攻其一点,以实现对危局的突破。经过他十几年的努力,台湾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跃至亚洲四小龙之列,他的这一转变,其实是以经济促军事,仍然梦想着富活自己失去的“天堂”,但是,他的这“一点突破”,还是扭不转台湾长期处于劣势的乾坤。 ke+iHf5bC8sP8CoUr0ASgG+EgXBcfp/IWzmFUc4wujfpo2xvWKdlrPRKP3nm+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