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1章
寻找痛苦根源之旅

“人很难放下自身的痛苦。出于对未知的恐惧,人们宁愿忍受他们熟悉的痛苦。”

——一行禅师

关于痛苦,首先需要做一个重要的澄清。本书所指的“痛苦”,是心理和情感层面的痛苦。面对生活中的变故,你总有选择不去承受心理和情感之苦的权利。

这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经历只是人们凭空捏造或想象出来的。每时每刻,世界的某一角落都在发生可怕或不幸的变故。我要说的是,尽管人难免经历生命不可承受之痛,但承受痛苦并不是一堂必修课。换言之,生命之痛是人生必经的一道坎,但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与艰难处境取决于我们自己,并进而影响我们对痛苦的感受。

佛教《杂阿含经》中有一种说法,人遭不幸,犹如身披两箭。肉身受箭,其痛自不待言。但心为箭伤(即痛苦),其痛更甚。

佛言:“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

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不禁感到困惑。道理我懂,但我不知道要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如果人有选择痛苦与否的权利,恐怕没有哪个心智正常的人会选择承受痛苦吧。

如何“不生心受”?如果行如言一般容易,我想这世上恐怕再无受苦之人。直到数年后,我对痛苦从何而来有了新的认识,我终于能从根源处消除痛苦。

在自我提升的旅程中,我曾接触过无数种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问题的课程、研究和方法。我阅读上百本书,学习心理学,约见心理咨询师,追各路思想领袖的演讲,尝试改变个人习惯,凌晨4点起床,调整饮食,训练自己更有条理、更自律,研究人格类型,每日冥想,参加心灵静修班,追随心灵导师,研究各派传统宗教。

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我恐怕都尝试过。我疯狂地追寻答案,因为我想知道如何消除生命中的痛苦,度己,度人。尽管上述方法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我的痛苦并未休止。我仍然日日沉溺在焦虑恐惧、空虚沮丧、烦躁愤怒中,身心俱疲。我把这些方法一一试过,心中的疑问却仍不得解,甚至比早先更加迷茫。

我的人生渺无方向,找不到目标,看不到希望。我惶然四顾,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该向谁倾诉。但就在这人生的至暗时刻,一点希望如微光般出现。

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追寻,一次偶然的因缘,我遇到一位导师,指引我走上心灵成长之路,并向我揭示了“不生心受”的奥秘。

在揭开其奥秘之前,首先要弄清我们大脑的工作机制,以及人类体验的创建过程。 7aNXKxDL/DQ5RkvrJBiFGCXuABAgyVd3TJ0QAxhWuIyTu1aeylWa5JC7gYpLKO4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