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四狂飙

在日本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周恩来有失落,也有收获。官费学校的大门在向他慢慢关闭,恰在此时,传来了南开学校决定创办大学部的消息。他决定回南开上大学。

海风还是那样柔和,海水还是那样碧蓝。

周恩来站在船头,向海的西面望去,那儿有他的祖国。

船到大连时,二弟恩寿在码头接他。想不到弟弟已经长大了。周恩来的东西不多,一手提着箱子,一手牵着弟弟,坐车回到沈阳伯父家里。

伯父拿出绍兴黄酒,与受了一年多“洋罪”的侄儿对酌起来。

周恩来很想在沈阳多呆些日子,伯父视他如同己出,弟弟也好久未见面了。但他不能南开学校在呼唤着他。

周恩来4月底回到了南开学校,激动得差点流出泪来。那熟悉的校园,引起他许多美好的回忆。

然而,校园不复有往日的宁静。

1919年 5 月4日,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了。

这场运动是由巴黎和会引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曾对德宣战,本来是“战胜国”之一。但在1919年上半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但不把德国过去从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归还中国,反而转交给了日本。并逼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来,立即遭到全体中国人民最强烈的反对。5 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游行,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火烧当年亲手签订卖国密约“二十一条”的段祺瑞政府的交通总长、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当年的驻日公使章宗祥,要求严惩曹、章、陆(即陆宗舆,曾任驻日公使,中国汇业银行总办,多次做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的经手人)。反动的北洋政府不但不支持学生的正义之举,反而派出大批军警残酷镇压,逮捕学生30余人。

一石激起千重浪。全国上下群情鼎沸,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开展罢课、罢市、罢工活动,五四运动席卷了全国。

天津紧邻北京,响应十分迅速。5 月4日,许多学生不顾保安队的阻挠、威胁,在南开学校大操场集会,然后上街游行讲演、散发传单。接着,学生们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女界爱国同志会等学运组织。

周恩来立即投入了战斗。在那段极不平静的日子里,他天天去南开学校。

5 月10日,他出席学校的一次晚会,受到学运领袖、回族学友马骏,学校国文系助理主任马千里等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了解、关注五四运动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消息令他十分震惊:南开学校校方将要聘请曹汝霖任校董。

曹汝霖不就是被学生烧掉了住宅的卖国贼吗?让他当校董,真乃南开之耻!周恩来即去找校长张伯苓。

“恩来,什么时候回来的?”张伯苓示意周恩来坐下。

“我是上月底回来的。老师,听说学校拟请曹汝霖作校董,果有其事?”周恩来问。

“是啊。”因为师生关系较融洽,张伯苓吐出苦衷:“南开学校办大学部,需要大笔资金,一时无法筹措。如让曹任校董,可拉来大笔捐助。”

“他可是国人皆曰可杀的卖国贼呀!”

张伯苓两手一摊:“学校方面也是出于无奈。”

证实确有其事后,周恩来回到住所,连夜起草了一封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他要联络海外的校友向张伯苓施加压力。

信上说:“南开的事体……实在是危险的很。校长也许别有肺腑,不过我总看不出,不止我,所有知道校长的人,都这样说。……倘要接近卖国贼(指曹汝霖——引者),从着他抢政府里的钱、人民的钱,实在是羞耻极了,哪能谈到为社会的事。……校长近来人心大变,总是拿中国式的政治手腕办教育。‘新’的一线生机仅仅在于学生。校长方面是天天讲民主,可是样样事武断,闹的人心都离体了。”

留日南开同学收到这封信,为南开的发展前景深为忧虑,对校长的不智之举表示愤慨他们不但自己传阅此信,还于 5 月21日将信节录,抄寄留美南开同学会。

在校内校外同学的一致反对下,张伯苓不得不改变态度。曹汝霖的图谋没有得逞。周恩来回国后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获得胜利。

6月3日后,五四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工人阶级走到了运动的前列。北洋政府害怕烈火焚身,使出了各种花招。在天津,省教育局在7月初召开各校校长会议,决定提前让各学校放暑假,让学生分散。

这一招十分阴险恶毒。显然,反动当局想釜底抽薪。

这时,曹、章、陆已被免职,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没有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的差不多已经达到。运动进行了两个多月,天气越来越热,大家的情绪慢慢松懈。加上学校要求家长约束学生不许参加运动,不少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回去。于是,学生们纷纷离校。

这个动向为学运领袖们所关注。

6月下旬,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正副会长谌志笃、马骏等人,为了把学运引向深入,决定主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简称《会报》。

在确定《会报》的主编人选时,大家几乎没有异议,一致认为周恩来最为理想。他过去主编的《敬业》、《校风》,不是很有生气吗?他去日本留学,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是很新锐吗?

马骏亲自去请周恩来。

周恩来在别的事上可能会有所犹豫,一听说要他出任《会报》主编,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他拍着马骏的肩膀,说:“办《会报》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学生爱国运动能坚持下去,必须注重爱国教育。”

马骏出门时,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这事全拜托你了。”

周恩来点点头:“我所以回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参加救国斗争。同学们既然需要我编辑学生会报,我愿与大家共同努力,负些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会报》作为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肩负着指导学生运动的重大使命,必须尽快出版。但要在短时间内创办一份高质量的报纸,谈何容易!

把办报的事应承下来后,他便离开回到天津后所寄宿的伯母家,住进了南开学校。

办报必须有得力助手。听说以前的南开同学潘世纶从外地回到了天津,周恩来连夜找到他家里,问他:“暑假在津有事没有?”

“没有。”潘世纶说。

周恩来很高兴:“那么,你帮我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吧!”

潘世纶欣然应允。

《会报》租不起房子,承印这份报的荣业大街协成印刷局的一间小屋就成了编辑室。

因为缺少经费,一切只得从简。学报从搜集新闻到撰稿,从编排、划版到校对,甚至卖报,都由周恩来主持,潘世纶从旁协助。为了保证质量,周恩来亲自撰写社论和主要文章。为了打开销路,扩大影响,他还在《南开日刊》上发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为《会报》做广告。在辛劳之余,周恩来的生活十分清苦。晚上加班,饿了就买点烤白薯或烧饼吃,从来不下饭馆。当时有电车了,但他和潘世纶坐不起,每天从家步行到办报的地方,半夜后又步行回家。

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7月21日,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号和读者见面了。

创刊号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周恩来起草的社论《革新、革心》。在这篇社论中,他提出“革新”就是改造中国,改造社会;“革心”就是革除人们思想上的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和影响。

果真不同凡响,许多同学争相传阅,觉得社论写出了大家心中的要求。马骏扬起《会报》对天津学联的骨干说:“看!看!这篇社论真带劲哪!这比我们站在几千人面前大喊一阵,可有用得多咧!”

当时在天津较有影响的《少年世界》直率地评价道:“天津学生办的报有点价值的自然要算这报了。”

《会报》起初是三日刊,很快改为一大张对折的日报。发行量也相当大。创刊之时,印数就达两万多份。除在天津销售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南京、保定等地。

8月初,济南镇守使马良采取屠杀政策,杀害了当地回教救国会的马云亭等三位领导人。马良是个媚日军阀,五四运动爆发后,被北京政府指定为山东戒严总司令,学生早就对他十分反感了。惨案发生后,群情激愤。8月23日清早,北京和天津的学生代表二十五人,到北京北洋政府的总统府门前请愿,抗议山东惨案,要求惩办马良。但请愿的学生代表全部被捕。

马骏把京、津学生代表全部被捕的不幸消息告诉了大家,大家非常愤慨。

周恩来沉着有力地说:“这正是继续加强爱国运动的时机,用不着惊慌紧张,依照计划进行就是了。被捕,只要经得起考验,不算什么!但营救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简短的话语,使大家振奋起来。

紧接着,在一间会议室里,天津学生报社联合会召开了临时会议。周恩来向各报代表报告了请愿代表在北京被捕的消息。他提出:“目前应把注意力集中到请愿斗争上来。必须进一步唤起民众,联合斗争。”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随即出版了号外,向社会呼吁:“同胞们!京津的请愿代表都被捕了!我们要群起反对!要营救被捕的代表!”

盛夏的天津,烈日似火,阵阵热浪掠过街巷。

天津沸腾了,群众愤怒声讨卖国政府,纷纷要求参加赴京请愿的斗争。不多久,就有一千多人报名。考虑到交通问题,最后决定去一半人。随即,天津组成了几百人的请愿队伍,由马骏带领,于25 日分批赴京。26日,北京、天津两地学生共三四千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总统府进发。

新华门前,反动军警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北洋政府拒不接见请愿代表。请愿团在各界群众支持下,不分昼夜地坚持斗争。第三天,北洋政府下了毒手,军警用枪托毒打学生,并且在天安门逮捕了请愿现场指挥马骏。

消息传到天津,再次掀起巨澜。周恩来闻讯后,即和张若名等代表率五六百人赶到北京,营救马骏和全体被捕代表。他们连日在总统府外露宿请愿,并且动员了几千学生,包围了北京的警察厅。

在广大群众汹涌澎湃的爱国运动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在8月30日释放了两次逮捕的全部代表。 SeGdteceYj6HuuXhR7pAojSi4vhvYx+75/ynTiAIIMqg48EVuzP1AsfmzaQm+48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