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广州东郊约四十里地外,有一个小小的黄埔岛。

小岛南连虎门,是广州第二门户。

岛上林木葱茏,山峦起伏,景色十分美丽。

然而,真正使这个小岛名扬四海的还是创建于岛上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人们又称它为黄埔军校。

周恩来面临的又一件工作就是去黄埔军校任职。

黄埔军校建立于1924年6月,它是孙中山探索救国道路屡遭挫折后,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而创立的。开学典礼那天,孙中山站在演讲台上自豪地说:“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非常重视军校的工作,亲自担任了学校的总理,还请廖仲恺任党代表,请曾到俄国考察过的蒋介石任校长。

当时,国共两党都已经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因此,军校创办后,两党都很看重双方分别派出许多重要干部到学校学习或任职。由于黄埔军校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在组建广东地方党的工作的同时参加黄埔军校的工作。

能够参加黄埔军校的工作,周恩来十分高兴。因为从事军事工作,是他梦寐以求的志愿。在旅欧期间,他就已经认识到军事工作对革命的重要意义。1922年,他在考察欧洲革命的过程中已深切地体会到:劳动阶级若不能整齐军旅,来同这样一致而又坚固的资本阶级奋斗,结果只有败退。他还说:“真正革命非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

1924年11月,周恩来接受邀请,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的主任。

说来也很巧,周恩来能够到军校工作,与他在欧洲时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的推荐是分不开的。

1923年,张申府从欧洲回国后,曾受中共中央委托到广州参与筹备黄埔军校的工作,并就任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他与廖仲恺的关系非常好。那时,军校刚刚建立,非常需要有才干、有能力的干部。廖仲恺多次找张申府,请他从中共干部中提出一个名单。张申府开了一批名单,其中第一个名字就是周恩来。那时,周恩来还在欧洲。

周恩来迈入黄埔军校的这一步,对于他一生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初入黄埔军校时,周恩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政治教官,他的主要工作是给学生讲政治经济学,有时也讲形势课。周恩来很有魅力,讲课特别生动,深得党内外教官和学生的好评。这也是他很快即被邀请为军校政治部主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埔军校从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政治部主任接受校长、党代表和副校长的命令,受教育长的指导,掌管该部一切事务。政治部专门负责学校的政治教育训练事宜。不过,最初政治部组织很简单,除了主任及几个临时教官外,几乎再没有什么人。

在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前,曾有过两位主任。第一位是戴季陶,他上任不久,因为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而愤然离去,走时连一声招呼都没有打。第二位是邵元冲,工作能力较差,没有能够把政治部工作认真开展起来,孙中山北上时他相随而去。商团事变后,国民党军政要员忙于应付时局,没有再派人主持政治部工作。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维持到周恩来就职。

周恩来的工作是从头开始的。

那时,周恩来住在广州市内文明路广东区委办公地。每天一清早,他就匆匆起身赶路到码头乘小艇渡过波浪滚滚的珠江,到对岸的黄埔岛上去上班。晚上要天黑才回来,大量广东区委的工作还等着他去处理和商讨。周恩来常常要忙到深夜。

周恩来对政治部的工作十分尽心尽力。他根据苏联红军的经验,建立健全了政治工作的秩序。他亲自主持制定了政治部工作的细则,规定:政治部对于学校官佐、员生、士兵、伕工有政治训练和指导之责,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知识,增进革命精神,自觉地遵守革命纪律,坚定对三民主义的信仰,完成国民革命的历史使命;对外则负责宣传、组织及政治指导的责任,使人民深切地了解革命军是为被压迫民众谋利益而奋斗,以实现总理武力与人民结合,成为人民的武力之遗训,使革命军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帮助。

周恩来还提出,政治教育以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课程包括《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各地革命史》、《苏联研究》等。学生可以任意选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等书籍。

周恩来对政治部的机构也进行了调整,部内增加了部员,分为指导、编纂、秘书三股。他从黄埔一期生中选调了共产党员杨其纲、王逸常等到各股主持工作。周恩来常常同他们一起研究工作,向他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周恩来对他们说:“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学校也没有多少真正进步的政治工作可言,这怎么能把学生训练成真正革命的军事干部呢?今后我们要加强联系,共同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在军校推行列宁创建红军的经验。”

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周恩来突出了两点:一是为什么要革命,二是如何处理军民关系。

周恩来说:“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和贪官污吏。”他在讲到黄埔学生所担负的任务时说:“依着孙中山总理的训词所指出的那样,必须为民前锋,救国救民,扫除一切害人虫,建设新中国,进入大同世界。”

周恩来每天到校后,除了用少量时间浏览政治部同志为他准备的报纸、剪辑、工作日记,批阅来往函件外,用了大量时间与学生谈话和抓工作落实。经常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志回忆说:“他思考事物周密,处理问题敏捷,原则性和灵活性掌握适度,他经办的事没有不水到渠成的。”

当时,上政治课多半是四个队集中到一起听周恩来讲课。他的特点是先讲个概要,紧接着让听讲的学生们提问题,他用笔认真地记录下来。一般情况,他尽量当场作出详细解答。凡是遇到当场不能解答的问题,他总是相约下次一定解答。周恩来讲课深入浅出,易懂易学,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称他是最好的老师。甚至几十年后,许多黄埔毕业生仍然清晰地记得周恩来当年的精神风采和他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

在对军校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周恩来还担负起对军校教导团士兵进行政治训练的任务。

军校教导团是平定商团叛乱后,利用缴获商团的枪械组织起来的。周恩来亲自选派黄埔一期毕业生曹渊、蒋先云、许继慎、张际春等分别担任教导团下属各连的党代表。周恩来经常深入教导团中,和他们一起操练、学习。教导团中的许多军人对周恩来非常感激。他们说:“学校把我们教育成军人,而周主任则把我们教育成为革命军人。”

走进黄埔军校,一幅幅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拥护三大政策”、“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教室中、操场上歌声嘹亮:“莘莘学生,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国家。”可以说,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

然而,在这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背后,也潜藏着严重的危机。在黄埔军校内,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尖锐的斗争。国民党中的右派势力极力反对国共合作。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在周恩来主持下组建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由共产党员蒋先云负责。后来,蒋先云在北伐途经河南时作战阵亡。噩耗传来,周恩来深感痛惜。他说:“蒋先云是个将才,这是革命的损失。”为纪念这位共产党人,周恩来亲自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演说。

1925 年2月1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州举行成立大会。大会发表宣言,号召革命军人“为救国、救民、救自己计”,联合工、农、学、商各界民众,“拥护全民的利益及幸福”,“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

联合会是以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联合粤军讲武堂、滇军干部学校、桂军军官学校等校中的青年军人组成。这是周恩来为首的黄埔军校政治部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是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军人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组织。

联合会成立后,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团结革命力量,同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位当年的联合会成员讲过一段有趣的往事:

一天,周恩来参加黄埔军校内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大家在一起绘出一幅漫画,画的是戴季陶穿着长袍,背上背着孙中山的塑像,向孔庙走去。这幅画的含义是说戴季陶从理论上把孙中山解释成是孔孟之道的继承人。周恩来看后哈哈大笑,并解释说:“这是讽刺戴季陶把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拼命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领域中拉,鞭挞他妄想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反对共产主义的反动行径。太有意思了,画得好,画得好啊!”

在军校期间,周恩来还十分重视组织革命的军队,并开始摸索创建革命军队的办法。

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不久,即同中共广东区委的同志一起商讨建立由中共自己领导的军队的问题。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开始筹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铁甲车队”。当时,正巧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周恩来从中选调了徐成章、赵自选、周士第三人分别担任铁甲车队队长、副队长和军事教官。他还通过广东区委选派了廖乾吾、曹汝谦分别担任党代表和政治教官。同时从各地调来了一批工人、农民、青年参加。铁甲车队直接受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而这支武装的建立和发展浸透了周恩来的心血。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政治部的工作局面终于打开。

然而,工作刚刚起步,广州的形势开始恶化,等待周恩来的又是什么呢? 6QmYoQwYLjv2cyzXWG0P5r0bw6nW9vxCUcW14QZeAgQZYxNPtSasG6e1BXQu2R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