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学任务5
田园山水
——陶、谢之诗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已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雎”“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备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的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以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也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但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阮籍《咏怀》)这样的认识。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魏末晋初诗坛,山水田园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拈隐诗》)。山水田园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一、田园诗宗——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后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相关作品如《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都脍炙人口。

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深受玄学思潮的影响。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现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陶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已。《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尔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显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情怀的自然流露。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也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图1-5-1 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诗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对后来的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二、山水诗祖——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图1-5-2 谢灵运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最著名的作品是《山居赋》,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则开模山范水、雕镂字句的先河,创南朝的一代新风。谢灵运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谢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钟嵘说谢诗“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萧纲也说:“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同时山姿水态在谢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钟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如其《入彭蠡湖口》,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关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是细致入微。

谢灵运的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特别是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其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山孤屿》)“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过始宁野》)“春晚绿野秀,岩高自云屯”(《入澎蠡湖口》)“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浑然天成,深得后人激赏。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运是绝对灵慧的,观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因而在魏晋时代汉族诗歌中独树一帜,令后人有“谢诗如新发芙蓉,自然可爱”之说。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是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拓展阅读

1.作品赏析

(1)

时运 并序

陶渊明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 [1] ,景物斯和 [2] 。偶景独游 [3] ,欣慨交心 [4]

迈迈时运 [5] ,穆穆良朝 [6] 。袭我春服 [7] ,薄言东郊 [8]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 [9]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10]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11]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12]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13] 。挥兹一觞 [14] ,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悠清沂 [15] 。童冠齐业 [16] ,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17] 。但怅殊世 [18] ,邈不可追 [19]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20]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21]

图1-5-3 《时运 并序》

【题解】

“时运”,指春、夏、秋、冬四季之运行。《庄子·知北游》:“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大戴礼》:“故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前视则睹鸾和之声,侧听则观四时之运。”“时运”二字本此。此诗仿《诗》体例,取首句中二字为题。

【注释】

[1]春服既成:春服已经穿定,气候确已转暖。《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成:定。《国语·吴语》:“吴晋争长未成。”注:“成,定也。”

[2]斯:句中连词。和:和睦。

[3]景:同“影”。偶景:以自己的身影为伴,表示孤独。张华《相风赋》:“超无返而特存,差偶景而为邻。”王胡之《赠庾翼》诗:“回驾蓬庐,独游偶影。”

[4]欣慨交心:欣喜与慨叹两种感情交汇于心。王胡之《释奠表》:“仰望云汉,俯枕欣慨。”

[5]迈迈:行而复行,此言四时不断运行。夏侯湛《庄周赞》:“迈迈庄周,腾世独游。”

[6]穆穆:和美的样子。嵇康《赠秀才入军》:“穆穆惠风,扇彼轻尘。”

[7]袭:衣加于外。《文选》潘岳《籍田赋》:“袭春服之萋萋兮。”

[8]薄:迫,近。《左传·文公十二年》:“薄诸河。”言:语气助词。郗昙《兰亭诗》:“薄言游近郊。”

[9]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意为青山从朝雾中显现,天空罩上了一层薄云。霭:云翳。宇:《淮南子·齐俗训》:“四方上下谓之宇。”暧:遮蔽。霄:云气。

[10]翼彼新苗:意为南风吹拂新苗,宛若使之张开翅膀。翼:名词用作动词。

[11]洋洋:水盛大貌。《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平泽:涨满水的湖泊。漱、濯:洗涤。《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2]邈邈遐景,载欣载瞩:意为眺望远景心里感到欣喜。邈邈:远貌。遐景:远景。载:语气助词。

[13]称(chèn)心而言,人亦易足:意为就本心而论,人的需求也容易满足。称:相适应,符合。《国语·晋语六》:“称晋之德”,韦昭注:“称,副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称心:犹与心相副。此犹《庄子·逍遥游》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14]挥兹一觞:意为举觞饮酒。《还旧居》:“一觞聊可挥”,义同。

[15]延目中流,悠悠清沂:意为当此延目中流之际,平泽忽如鲁地之沂水。言外之意,向往曾点所言之生活。延目:放眼远望。中流:此指平泽的中央。沂:河名,源出山东东南部。悠悠:形容水流之悠长。

[16]童冠:童子与冠者,未成年者与年满二十者。齐业:课业完成。齐,通“济”。《荀子·王霸》:“以国齐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杨倞注:“齐,当为济,以一国皆取济于义。”《尔雅·释言》:“济,成也。”

[17]我爱其静,寤寐交挥:意为我爱曾点之静,不论日夜皆向往不已,奋而求之也。“静”乃儒家所谓仁者之性格。《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汤汉注:“静之为言,谓其无外慕也,亦庶乎知浴沂者之心矣。”寤:醒时。寐:睡时。《诗经·周南·关雎》:“寤寐求之。”交:《小尔雅·广言》:“俱也。”挥:《说文》:“奋也。”

[18]殊世:不同时代。

[19]追:追随。

[20]翳(yì)如:犹翳然,隐蔽貌。

[21]黄:黄帝。唐:尧。莫逮:未及。渊明《赠羊长史》:“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评析】

这首诗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诗题取首句中的两个字,诗前有小序,点明全篇的宗旨。诗前小序的大意是:暮春时节,景物融合,独自出游,唯有身影相伴,欣喜感慨,交杂于心。全诗四章,一章出游,二章所见,三章所思,四章归庐。恰是前二章说欣喜之情,后二章叙感伤之意。独游时心与景融,陶然自乐;乐中又有不得与古人相交之慨叹。暮春之景,隐居之乐,怀古之情,浑然交融,渊明之性情与人格毕现。

这首诗表现的情绪、蕴含的内容是复杂而深厚的。诗人从寄情自然中获得欣慰,但仍不能忘怀世情,摆脱现实的压迫。他幻想一个太平社会,一个灵魂没有负荷的世界,却又明知道不可能得到,所以说到底他还是痛苦的。但无论是欢欣还是痛苦,诗中表现得都很平淡,语言也毫无着意雕饰之处。陶渊明追求的人格,是真诚冲和,不喜不惧;所追求的社会,是各得其所,怡然自乐,因而在他的诗歌中,就形成了一种冲淡自然、平和闲远的独特风格。任何过于夸张,过于强烈的表现,都会破坏这种纯和的美,这是陶渊明所不取的。

(2)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昏旦 [1] 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 [2] ,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3]

林壑 [4] 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5] 荷迭映蔚,蒲稗 [6] 相因依。

披拂 [7] 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 [8] 物自轻,意惬 [9] 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 [10] ,试用此道推。

图1-5-4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注释】

[1]昏旦:傍晚和清晨。清晖:指山光水色。

[2]娱人:使人喜悦。憺(dàn):安闲舒适。这两句出于屈原《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分忘归”,意思是说山光水色使诗人心旷神怡,以至乐而忘返。

[3]入舟阳已微:是说乘舟渡湖时天色已晚。

[4]林壑:树林和山谷。敛:收拢、聚集。暝色:暮色。霏:云飞貌。这两句是说森林山谷之间到处是一片暮色,飞动的云霞已经不见了。

[5]芰(jì):菱。这句是说湖中芰荷绿叶繁盛、互相映照着。

[6]蒲稗(bài):菖蒲和稗草。这句是说水边菖蒲和稗草很茂密,交杂生长在一起。

[7]披拂:用手拨开草木。偃(yǎn):仰卧。扉(fēi):门。“愉悦”句的意思是:愉快地偃息在东轩之内。

[8]澹(dàn):同“淡”。这句是说个人得失的考虑淡泊了,自然就会把一切都看得很轻。

[9]意惬(qiè):心满意足。理:指养生的道理。这句是说内心感到满足,就不违背养生之道。

[10]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此道:指上面“虑澹”“意惬”两句所讲的道理。

【评析】

宋少帝景平元年(423)秋,诗人辞去了永嘉太守的职务,回到故乡始宁县的庄园中。这首诗就是描写诗人徜徉于故乡山水间的情景。诗人从早出至晚归,游赏山水终日,虽然变化甚多,却总结为“清晖”二字。其后便着力描写黄昏时分湖光山色的景致:落日斜辉、暮色苍茫、晚霞聚集,万物生命在此柔和与朦胧的光照下顺然生长。

首先,全诗结构绵密,紧扣题中一个“还”字,写一天的行踪,从石壁—湖中—家中,秩序井然。但工笔重点描绘的是傍晚湖景,因而前面几句只从总体上虚写感受。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因虚实详略得当,故毫无流水账的累赘之感。其次,全诗熔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结尾议论,正是“愉悦”之情的理性升华,仿佛水到渠成,势所必然。前人赞其“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黄子云《野鸿诗的》),信非溢美。全诗充满了明朗奔放的喜悦情调,确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敖陶孙诗评》)。难怪连大诗人李白也喜欢引用此诗佳句:“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即此亦可见其影响之一斑。

2.佳句欣赏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陶渊明《杂诗·丈夫志四海》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陶渊明《四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谢灵运《初去郡》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谢灵运《游南亭》

探究思考

1.陶渊明的许多作品当中都出现了菊花这一意象,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找找陶渊明诗中写到菊花的句子。

2.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出“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特点,请同学们试着去体味谢诗中的这种新特征。

3.推荐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知识链接

玄学

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中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推崇《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玄学以《老子》的“无为”之论,《庄子》蔑视礼法的态度和《周易》的神秘主义合为主旨,以道解易又符合先秦两汉道家易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又称《南华经》,此二书又被称为“玄宗”。

魏晋之际,玄学的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为玄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或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烦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依据的问题。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建构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上的贵无与崇有两派。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形而上”简单来说即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便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而就其盛行时代玄学亦可称为魏晋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天下大乱,所以文化上比较繁荣。一般天下大乱时思想百家争鸣。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晋风骨。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先秦之后又一次思想碰撞融合。 /OfYDkAdnvQds7mffAadNQWqlq3wI88ZkzNsh144ruRTwueificwpl/z6oCZ/j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