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北宋题刻

白鹤梁共有北宋文字题刻24段 ,镌刻时间从开宝四年(971)至宣和乙巳年(宣和四年,1125),共计154年。题刻内容有诗句,有水位标示,亦有游赏题名。题名人则以川渝官员为主,间或有本地文人士绅。北宋一朝较为有名的黄庭坚、吴缜、孙羲叟、庞恭孙、张永年、王蕃等人均曾在此题名。

如果说将宋代作为白鹤梁题刻繁盛期的话,那么北宋则毫无疑问是题刻勃兴期。很多关于白鹤梁题刻的镌刻内容、思想表现、题刻准则均于此时出现,并对后世题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题刻记载来看,开宝四年,涪州官员谢昌瑜将涪州石鱼奇观上报黔南地方官员,于是黔南(时黔南移涪州为行府)诸官“通判、司徒、巡检、军州官吏”等遂乘舟前往,并在白鹤梁上题字以记其事。可以说,这一题刻是目前白鹤梁现存题刻中有明确年代的最早题刻,也可以说从这时起,涪州石鱼始见于文献记载。

又比如,镌刻于元符三年(1100)的《黄庭坚题记》(又有称《“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该题刻虽寥寥数字,却是黄庭坚晚年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另外,镌刻于皇祐元年(1049)的《刘忠顺等倡和诗》,是时任涪州知州刘忠顺与知梁山军水丘无逸的七律倡和之作。刘忠顺诗的韵律,以及将石鱼出水与地方官员是否有贤德之政绩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对后世诗文题刻影响很大,特别是明清时期,白鹤梁上出现很多针对刘忠顺诗作的和诗,大都严格遵守了刘诗格式。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镌刻于大观元年(1107)的《庞恭孙题记》,该题记中明确记载“大宋大观元年正月壬辰,水去鱼下七尺”。从这一记载可以推算,大观元年(1107)是仅次于清嘉庆七年(1802)的长江上游第二低水位。而这一题刻连同之前熙宁时期的水位题刻,为后世有关水位的记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图2-1-1 《申状题记》

录文:

□□□□□□□□□□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武骑尉邓□□,黔南左都□□、银青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武骑尉□□,知黔州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上柱国谢□□。据左都押衙谢昌瑜等状申:大江中心石梁上古记及水际,有所镌石鱼两枚。古记云:唐广德元年春二月岁次甲辰,江水退,石鱼出见,下去水四。问古老,咸云:江水退,石鱼见,即年丰稔,时刺史、州团练使郑令珪记。自唐广德元年甲辰岁,至开宝四年岁次辛未二月辛卯朔十日丙□,□□余年,今又复见者。览此申报,遂请通判、司徒、巡检、军州官吏等。因命舟楫,□□□□,古记实不谬矣。于戏,美哉!盛事直逢□□,□□昭代,斯乃呈祥,有以表吾皇之圣化,远□□□□□□□□□□记之,兼寻具奏闻迄,时大宋开宝四年□□□□□□右班□直郎□□□□□□□□、西□ □官、银青□ □ □ □ □ □ □ □、奉义郎、守□ □ □ □ □ □ □ □,宣德郎、守监□□□□□□□□□□。

按:馆藏拓本长142厘米,宽90厘米。共20行,正书,字径5厘米。原石有残缺。题刻时间当为开宝四年(971)。从残存文字来看,意为开宝四年,左都押衙谢昌瑜等申状,言涪州江水退,石鱼见,并存古记。览此状,地方官吏遂一同前往查验,终得获见。于是众人亦镌题记,以颂盛世。此题记末尾题名处残损最为严重,人名多不全,官职亦失大半。然就所存官职名及文意推断,绝非谢昌瑜所题,更或谢昌瑜仅居左都押衙之职,只是武职公吏,并无同题之资,故定名《谢昌瑜题记》 似有不妥。当以题刻中所存,知黔州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上柱国谢□□之名命名为《谢□□等题记》,或可据题刻事由,命为《申状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将“□□□□□□□□□□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武骑尉邓□□、黔南左都□□、银青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武骑尉□□、知黔州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上柱国谢□□”等文字,另文收录,认为别是一题,定名为《黔南诸官题记》。

题刻所见人名,郑令珪,唐广德时涪州刺史,然遍览唐代史料,仅见陈尚君辑《全唐文补编》存有其名,惜亦据此题刻所录。《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收录有《大唐故朝议大夫试沔州司马荥阳郡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墓志主人名郑溥,卒于大和元年(827)十二月九日。《志》云:“(郑溥)曾祖先进,皇涪州刺史。” 而题刻镌于广德元年(763),二者相距64年,若以彼时婚育情况为虑,则足可传四代。故郑溥曾祖郑先进极可能就是题刻中的郑令珪,唯先进为名,令珪或是其字。

又,谢□□,题刻所见官职为知黔州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上柱国。按:宋制,上柱国为“勋级之第十二转,最高一等。正二品”。 而检校工部尚书为“北宋前期检校官十九阶之第十四阶。宗室特除诸司使或换授诸司使以上官,加检校工部尚书”。 此题刻镌于开宝四年,五代时期涪州受武泰军(驻今彭水,后移驻涪陵)节制,而宋初仍之。《舆地纪胜》卷一七六即言:“黔州,唐末升武泰军,移黔南,就涪州为行府,皇朝因之,太宗朝复归黔,置理所。”据此可知,当时黔州(武泰军)官署设于涪州。题名人谢□□,身份是上柱国,此勋级为最高等,然而检校工部尚书却只是检校官十九阶中的第十四阶,并不算高,且黔州于宋代为下等军州,谢□□以上柱国身份知黔州事,只能说明此人恐是后蜀降臣,以上职位尽是为羁縻而设,故可不求合规。今遍考后蜀见知诸官,曾官武泰军且谢姓者,仅谢从志一人。《(万历)重庆府志》载:“(后晋)天福六年三月甲戌,以给事中谢从志知武泰军。” 天福六年(后蜀广政四年,941),据此题刻所载之开宝四年仅三十年,距宋平后蜀则仅六年,以谢氏之资历,极可能宋廷于乾德三年(963)平定渝、涪、资、昌等州叛乱后,礼聘其重仕旧地,稳定川东政局。

此外,谢昌瑜,题刻中言其职为左都押衙。宋代左都押衙非为职官,实乃胥吏,其名称却仍沿袭五代武将之旧称。衙与牙通,原为牙前将之意,入宋后,“职次曰客司,优者曰衙职”。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所载:“衙前置都知兵马使,左右都押衙、都教练使、左右教练使、教练使、押衙军将,又有中军、子城、鼓角。”宋人云:“今天下诸州军因仍五代藩镇之弊,胥徒府吏有子城使、教练使、左右押衙、左右都押衙、左右都教练使……都知兵马使鄙俗。”然虽说是鄙俗,但左右都押衙在习惯上仍被称作“衙前将吏”。故谢昌瑜事虽难考,但虑及黔州一地,世代为东谢蛮祖居之地,至宋代谢姓豪酋势力依然强大,人口数量众多,不排除谢昌瑜即是东谢蛮之苗裔。

图2-1-2 《朱昂题诗记》

录文:

涪州江心有巨石,隐于深渊,石旁刻二鱼。古记云:鱼出,岁必大丰。端拱元年十二月十有四日,昂自瞿塘回,遵途于此,知郡琅琊王公□云:“石鱼再出水,岁复稔。”昂往而观之,果如所说,因歌圣德,辄成一章。朝请大夫、行尚书库部员外郎、峡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柱国朱昂上。

欲识丰年兆,扬鬐势渐浮。只应同在藻,无复畏吞钩。去水非居辙,为祥胜跃舟。须知明圣代,涵泳杳难俦。

按:馆藏拓本长180厘米,宽58厘米。13行,正体,字径8厘米。姚觐元、钱保塘编《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以下均简称《所见录》)记之曰:拓本,高四尺,宽五尺六寸,记八行,行十字。正书,径三寸,诗凡四行,行十二字。字径三寸五分,衔名一行。所附诗作,另收入清人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二,陆氏题为《观石鱼成诗一章因歌圣德》。据现存史料,北宋一朝,职名中有涪陵或涪州二字,且王姓者仅二人:一为王余庆。《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均简称《长编》)载:“(庆历元年)癸丑,赠麟州宁远寨主、左侍禁王世亶为右屯卫将军、施州刺史,知丰州、左侍禁王余庆为右屯卫将军、涪州刺史。” 一为王文。《长编》云:“(庆历二年)癸丑,赠泾原路都部署、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葛怀敏为镇西军节度使兼太尉,谥忠隐;子宗晟、宗寿、宗礼、宗师皆迁官;妻寿宁郡王氏为河内郡夫人。泾原钤辖、知镇戎军、西京左藏库副使、恩州刺史曹英为华州观察使,泾原都监、供备库使李知和为秦州团练使,泾原都监、阁门通事舍人赵珣为莫州刺史,泾原都监、内殿承制、阁门祗候王保为左卫将军、贺州刺史,泾原都监、内殿崇班,阁门祗候王文为左龙武军将军、涪州刺史。” 然二人均出仁宗庆历时,较之此刻所称“琅琊王公”,足晚五十余年,且自太宗朝以后,“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更多成为迁转阶官,无论文武臣僚出任州级长官,率以权知某州军州事为称,简称知州”。 故二人恐均非题刻中人。朱昂,字举之,号正裕,先世漾陂 。湖南零陵朝阳岩亦有其题刻,正书,保存完好。原题名为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时所作,下接姓名及官职,“朱昂,翰林学士、知制诰判史官事”,第三行起为诗文“越郡逢秋节,晨征思爽然。过桥犹见月,临水忽闻蝉。野色藏溪树,香风撼渚莲。此行君得意,千里独摇鞭”。陈瞻任职永州是在咸平三年(1000),故白鹤梁上所刻朱昂诗当远早于后者。史书多有记载,拟后文具论。

图2-1-3 《刘忠顺等倡和诗》

录文:

留题涪州石鱼诗一章

转运使、尚书主客郎中刘忠顺

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出来非其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无逸谨次韵和公执转运郎中留题涪江双鱼之什。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梁山军水丘无逸。

谁将江石作鱼镌,奋鬣扬鬐似戏莲。今报丰登当此日,昔模形状自何年。雪因呈瑞争高下,星以分宫较后先。八使经财念康阜,寄诗褒激守臣贤。圣宋□□元年正月十二日。□□□□□事邹□□□□□□。□□□□□梦□□□□□□。

按:馆藏拓本长262厘米,宽190厘米。19行,正书,字径9厘米。拓本文字有缺。据清钱保塘《涪州石鱼题名记》(以下均简称《题名记》)及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补所缺文字“知涪州军州事邹霖命工刻石。新授安州云梦县令恭士燮书”。又,“一衔蓂草一衔莲”一句,曾超《三峡国宝研究——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以下简称“曾著”)作“一含芝蓂一含莲”。“出来非其贪芳饵”一句,作“出来非自贪芳饵”。“昔模形状自何年”一句,作“昔模性状自何季”。

拓本“圣宋”后泐去年号二字,据后拓《蹇材望诗并序》,知为皇祐元年(1049)刘忠顺诗前二联。此外,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梁山军水丘无逸《无逸谨次韵和转运郎中留题涪江双鱼之什》一诗,亦为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以下简称《补遗》)所引,题为《题涪江双鱼次刘忠顺韵》。

刘忠顺,润州人,北宋前期以明经登科,初授潭州攸县尉,历官蔡、泉、涪等州,累官卫尉少卿。宋郑獬《郧溪集》卷二一载有《刘公墓志铭》,今不录。

邹霖,字仲说,北宋著名学者邹浩祖父,天禧三年(1019)进士,由浙江钱塘迁居常州,后代遂自称为常州人,历任筠州推官、尚书都官、涪州、鼎州知州,至和元年(1054)卒。

又,题刻左下角另有《吴缜题记》,此处不录。题刻六、七行间存四行文字,分别为“王珪直”“太原游以忠”“元祐五年正月十五日”“公执”。姚、钱二氏认为“以上四行,字大小不伦,疑非一时所刻,笔画拙恶亦不类士大夫手迹”。从上石时间来看,上述文字镌刻于元祐五年(1090)与刘忠顺等所题相距较远,故亦不录于《刘忠顺等倡和诗》。

图2-1-4 《武陶等题名》

录文:

游石鱼题名记。尚书虞曹外郎、知郡事武陶熙古,涪忠州巡检、殿直侍其瓘纯甫,郡从事傅颜希圣。嘉祐二年正月八日谨识。

按:馆藏拓本长155厘米,宽70厘米。共4行,正书,字径9厘米。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名之为《武陶游石鱼题名记》。今拓本基本完整,部分文字释读存分歧。“傅颜希圣”,《题名记》《所见录》及何凤桐《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等均释作“傅颜希圣”,曾著及陈曦震、陈之涵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作“傅颜布圣”。虑及姚、钱、何诸人所得拓片最早,故此处从其说,释作“傅颜希圣”。该题刻所涉人物有三。一为知涪州武陶,字熙古。武陶其人,《宋史》无传,事迹不详。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有《条列文武官材能札子》言,“通判中五人可以升陟差使。并州通判、秘书丞张日用,通晓民事;岚州通判、殿中丞董沔,清洁,勤于吏事;宁化军通判、大理寺丞武陶,勤干;屯田员外郎、麟州通判孙预,清勤;保德军通判、赞善大夫吴中,廉干”。此文撰于庆历四年(1044),当时欧阳修为河东转运使,“奉敕差往河东,体量得一路官吏才能”。 文中所言武陶时为宁化军通判。而题刻镌于嘉祐二年(1057),二者相距十三年。十三年间武陶由宁化军通判转官知涪州,于理可通,题刻所言武陶与欧阳修文中所述者或为同一人。 一为侍其瓘,字纯甫,《长编》元丰元年(1078)六月癸卯条,载有“权知邵州侍其瓘” ,又《彭城集》有《供备库使侍其瓘可知祁州制》 。可知其又曾官邵、祁二州。陆心源曾于《复姚彦侍方伯书》中考其生平言:“侍其瓘,苏州长洲人。元丰六年六月知邵州。见《通鉴长编》二百九十。家世以武显,至玮始第,皇祐进士。先世有名桢者,仕南唐,归宋为监门卫大将军。祖宪,官右侍禁,宪子泳,泳子玮,玮晚年以吴中资产推赡同族,徙贯宣城。玮子鋐,字希声,故澹山题名称‘宣’城。见葛胜仲《丹阳集》。瓘,当即玮兄弟行也。” 侍其瓘题名除白鹤梁外,还见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北岳安天元圣帝碑》之阴。《语石》云:“宋人题名中北岳有侍其瓘。元祐庚午。” 今见拓本,碑阴全文为:“供备库使侍其瓘,移河东副绥,恭谒祠下,时元祐庚午(1090)年夏二十一日,谨书。男傅侍行。”一为傅颜,字希圣。王安石《临川集》载《许懋、傅颜并秘书丞制》 ,此中所言傅颜与题刻所述者几同时,但未知是否即同一人。

图2-1-5 《刘仲立等题名》

录文:

民掾刘仲立正臣、宪□刘焕仲章、涪陵宰□□□良辅。嘉祐二年仲春月游此,谨志。教授徐爽□之监镌。

按:馆藏拓本长125厘米,宽78厘米。5行,正体字,径9厘米。此拓右下角有缺,曾著补一“掾”字,即“宪掾刘焕仲章”。文中所载人物共有四人。一为刘仲立,字正臣。其事不详。一为刘焕,字仲章。《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载,第五甲登第者,“五十五人刘焕,字章仲,小名嗣明,小字光祖,年四十一。八月初八日生,外氏林永感,下第四。兄弟二人。二举,先娶黄氏,后娶郭氏。曾祖淳,故,不仕。祖做,故,不仕。父宗舜,故,不仕。本贯福州怀安县承平乡孝悌里,父为户”。 《(淳熙)三山志》载:“刘焕,偁之侄孙,字章仲,终文林郎。” 又,《舆地纪胜》引《刘焕郡守题名记》言梁山县景物“稻田蕃庑,常多丰年”。 未知此处所言刘焕与题刻所记是否为同一人。时又有一刘焕,兴化军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宣和六年(1124)登进士第,终从政郎,循州龙川县令。 今姑列此以备考。一为□□□,字良辅。据《(万历)四川总志》载,有怀安军金堂县(今四川金堂县)人钱益,字良辅,曾登进士第。然志内无其仕宦履历,未知是否即其人。 一为徐爽,字□之。暂无从考。

图2-1-6 《冯□等题名》

录文:

□从事冯□君锡、监征王震伯起、督邮高慨秉节、涪陵令黄君□ □ □ □ □ □耆□□□□□□□□□□□□□□□□□□。

按:馆藏拓本长130厘米,宽80厘米。6行,正体字,径10厘米。“黄君”二字后约脱六字。“耆”字后全脱。据姚觐元、钱保塘《所见录》,“耆”后可补入“□□□□□□□瑾公琰。大宋治平丙午正月二十□日,同观石鱼于此。谨志”。又《八琼室金石补正》名此题刻为《郡从事冯□等题名》,“涪陵令黄君”诸字前与他书所辨同,其后则作“□□□□□傅耆□□□□□□瑾公琰。大宋治平□□□月二十□日同观石鱼于此。谨志”。 从同镌于石梁的《武陶等题名》及《徐嘉言题名》,并结合宋代官制推断,题头所泐文字,或为“郡”字,即“郡从事冯□君锡”。题刻所载人物中,冯□,字君锡,其事迹不详。王震,字伯起。《长编》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二月辛巳条载有一王震,开封人,曾为中书习学公事,掌刑房。 后又任右司员外郎,中书舍人,龙图阁待制知蔡州等。又,《画继》载:“王冲隐,名持,字正叔,长安人。长于翎毛,学崔、白。今《颜鲁公鹿脯帖》后有题跋,妙于笔法,盖其人也。尝于邵氏见《竹棘》《雪禽》二轴,极清雅,上题云:‘正叔为伯起作,崇宁甲申。伯起名震,其兄也’。” 欧阳修《缴进王伯起上书状》 另有相州进士王伯起,然未具其名。以上所言与题刻时代大体相近,未知是否为同一人。另据陆心源《仪顾堂集》所考:“王震,字子发。见《萍洲可谈》。大名莘人。定国之侄,文正公旦之曾孙。熙宁初,兴平尉。六年,为中书,习学公事。元祐中,累官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见《长编》二百四十八、四百八。绍圣二年,责知袁州,行至蕲水,疽发背卒,《曾南丰集》前有震《序》。又开封人王震,字东卿。宣和初,为太学官。绍兴初,知元州,移漕湖北而卒。见《陈简斋集》。”

高慨,字秉节,事迹不详。涪陵令黄君,事迹无考。

图2-1-7 《徐庄等题名》

录文:

大宋熙宁元年正月二十日,军事判官徐庄,同巡检供奉王安民,监税、殿直王克岐,知乐温县钟浚、涪陵县令赵君仪、司理参军李袭观石鱼题名。涪陵尉郑阶平书。二石鱼在江心石梁上,古记云:出水四尺,岁必大稔。袁能刻。

按:馆藏拓本长133厘米,宽129厘米。11行,篆体,径15厘米。拓本字体完整清晰。唯“王克岐”之名,所录存歧见。曾著作“王令岐”,而《所见录》《题名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等均作“王克歧”。据《中国篆书大字典》 所收诸篆字,此处实应作“王克岐”。另外,《八琼室金石补正》与曾著将“涪陵县令赵君仪、司理参军”诸字以后文字视为另一题刻。《八琼室金石补正》名之为《李袭题名》,曾著定名《李袭观石鱼题名》。该拓所涉人物有五:一为徐庄,其事迹未详。一为王安民。《长编》载元丰六年(1083)二月“兰州主兵官李浩、刘振孙、王安民留不堪披带病卒于极边难得粮草处,李浩坐斥不明,已降官,可从重;振孙、安民各罚铜三十斤”。 又,“元祐六年马涓榜” ,有登科者王安民,“常州武进县人” 。两条史料所载人物均与题刻所见者几同时,但未知是否为同一人。一为钟浚。《长编》熙宁三年(1070)四月丙戌条载:“知涪州乐温县钟浚为著作佐郎。以考课院言浚治状入优等故也。” 又元祐六年(1091)六月壬辰条,“史虞策言:‘臣伏见京西提刑钟浚昨按发许州阳翟县令赵仁恕酷虐贪赃,犯状甚明。仁恕父彦若身居侍从,其子凭藉,恣横犯法,而彦若乃更缘饰奸言,公肆欺罔,却指论钟浚为王安礼报怨,欲以惑听乱法’”。 据此认为钟浚于元祐中任京西提刑。另据《补遗》,其于“元丰中秘书丞、权知将作监丞公事。绍圣元年,左朝请郎、知湖州,是年卒于任”。 一为赵君仪,一为李袭,事迹均无考。一为郑阶平。《蜀中广记》录有云阳县刻石数种,中有“乐温钟□、涪陵尉郑阶平,治平乙未六月五日同游。住持本院主僧法能刻石”。 此处钟□,当即为钟浚。一为袁能,事迹不详。

图2-1-8 《韩震等题名》

录文:

都官郎中韩震静翁、屯田外郎费琦孝琰,侄伯升、景先,进士冯造深道、卢遘彦通。暇日,因陪太守、驾部员外郎姜齐颜亚之,同观石鱼。按旧记:大和洎广德年,鱼去水四尺,是岁稔熟。今又过之,其有秋之祥欤?熙宁七年正月二十四日题。

按:馆藏拓本长103厘米,宽109厘米。9行,正体,径6.5厘米。该题记另收入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并题《涪州石鱼梁题名》。“侄伯升景先”,曾著作“侄伯叔景先”,《八琼室金石补正》及《所见录》《全宋文》等均作“侄伯升、景先”,今从后说。题刻所涉人物凡七人。一为韩震,字静翁。据《全宋文》编者考证,其为陵州井研(治今四川井研)人。“庆历中进士,历官秘书丞、太常博士、终朝议大夫。” 一为费琦,字孝琰,成都人,皇祐中进士,调兴元府户曹参军,迁合州赤水令,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定州安喜县,历都官员外郎,通判绵州。其事另文具论。一为费琦之侄伯升,一为其侄景先,二人事迹均无考。一为冯造,字深道。《(雍正)四川通志》言“冯造,遂州人”。 一为卢遘。《(同治)重修涪州志》载:“卢遘,字彦通,熙宁甲寅进士。” 一为颜亚之,事迹无考。曾著将“驾部员外郎姜齐颜亚之”释为“姓姜,名齐颜,字亚之”,并言生卒、郡望不详,似不妥。姜齐恐为籍贯,颜为姓,亚之为字。

图2-1-9 《黄觉等题名》

录文:

夔州奉节县令、权幕通川黄觉莘老,户掾、平原李缓公敏,掌狱、邺都梁钧佐衮臣,熙宁甲寅孟春二十九日,泛轻舟同观石鱼于此。

按:馆藏拓本长85厘米,宽71厘米。7行,正体,径8厘米。所涉人物有三。一为黄觉,字莘老。《(雍正)四川通志》言其为“达州人,治平进士”。 又,《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黄觉,通州人,涪陵七年以奉节县令权管州事。” 《(正德)夔州府志》云:“达州通川人,治平二年彭汝砺榜进士,著作郎、知巴县。” 一为李缓,字公敏。《长编》元丰六年(1083)冬十月庚辰条载有“东上阁门使李缓” ,未知是否为同一人。一为梁钧佐,字衮臣,事迹无考。通川,即今达州地。熙宁甲寅为熙宁七年(1074)。

图2-1-10 《熙宁七年水位题刻》

录文:

熙宁七年水齐至此。

按:馆藏拓本长68厘米,宽48厘米。2行,正体,字径13厘米。据2001年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白鹤梁题刻留取资料”工程测绘数据统计,此题刻所示水位高程为137.62米。

图2-1-11 《郑顗等题名》

录文:

知郡事郑顗愿叟游石梁,观故内相朱公石□□□,元丰乙丑正月十三日题。男知□、□□、知常、知荣侍行。

按:馆藏拓本长61厘米,宽45厘米。6行,正体,字径4.5厘米。题刻残损较为严重。据《题名记》,全文为“知郡事郑顗愿叟游石梁,观故内相朱公石鱼诗,元丰乙丑正月十三日题。男知白、知刚、知常、知荣侍行”。而“观故内相朱公石鱼诗”一句,曾著作“观故内相朱公石鱼留题”。另外,“郑顗愿叟”曾著作“郑觊愿叟”。《八琼室金石补正》及《所见录》未收此刻。元丰乙丑,即元丰八年(1085)。

又,内相朱公,指前在白鹤梁留题的朱昂,因其曾为翰林学士,故被尊为内相。知郡事郑顗,字愿叟。《苏魏公集》有《屯田员外郎郑顗可都官员外郎、太常博士陈纮可屯田员外郎、秘书丞彭慥可太常博士》一文,不知此郑顗与题刻所载是否为同一人。郑纮子知白、知刚、知常、知荣四人,仅知刚稍有史料附会,据《(淳熙)三山志》载,建炎二年(1128)戊申特奏名进士,“郑知刚,字季和,永福人,终太府寺丞,知严州”。

图2-1-12 《吴缜等题名》

录文:

元丰九年岁次丙寅二月七日,江水至此鱼下五尺。权知涪州、朝请大夫郑顗愿叟,权判官石谅信道同观,权通判黔州、朝奉郎吴缜廷珍题。

按:馆藏拓本长90厘米,宽55厘米。6行,正体,字径8厘米。“郑顗愿叟”,曾著作“郑觊愿叟”。石谅,字信道。据黄庭坚《寄苏子由书三首》,“小子相娶石谅之女,蒙齿记,感激,感激”。 又,《舆地纪胜》载泸州偶住亭,“在江安县之对。建中初,山谷自僰道还过,邑宰石谅同游此亭,书‘琴操’,后改为‘渡泸亭’”。 《山谷年谱》;“十二月发戎州,过江安,为石信道挽留,遂卒岁于此。信道时为江安令,已见前注。信道,眉州人,家于江津,女嫁山谷之子,是岁十二月成亲”。 由以上史料可知,石谅,眉州人,与黄庭坚为儿女亲家,且与苏轼熟识,黄遭贬蜀地时,其正为江安令,家于江津。另据黄庭坚《石信道诸子字训序》,“石信道诸子求余更其名字,余且因且革,名之曰翼、毕、奎、参、亢;又作字训,其名曰翼之字曰气游,毕之字曰尽仁,奎之字曰秉文,参之字曰孝立,亢之字曰善长”。 据此可知石谅有五子,分别为石翼、石毕、石奎、石参、石亢。又,黄庭坚《山谷老人刀笔》载《答南溪宰石信道人三首》 ,由此推知,石谅还曾官南溪县令。吴缜,字廷珍。《文献通考》载,吴缜“成都人,仕至郡守。数新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 ,撰成《唐书辩证》二十卷,其事亦载《齐东野语》《蜀中广记》等,其事容后文具论。另外,此题刻所镌时间为“元丰九年岁次丙寅二月七日”,考之于史,神宗元丰年号仅止于八年,据《宋大诏令集》所载《改元祐元年御札》,“自正月一日改元丰九年为元祐元年”。 故此处元丰九年之题,或是涪州道远,尚未奉改元诏书所致。

图2-1-13 《王珪直等题名》

录文:

王珪直

太原游以忠

元祐五年正月十五日

公执

按:馆藏拓本未单独著录,文字附于《刘忠顺等题名》内。《所见录》名其为《王珪直等题名三段》。《八琼室金石补正》收录该题,但录字不全,并云《□兆思题名》,言“高广不计,二行,字径寸许,正书”。录文:“太原□兆,元祐五年正月十五日。”陆增祥曰:“右刻在刘忠顺诗刻下方,书、刻率劣。” 曾著据《八琼室金石补正》收此题刻作《□兆思题名》,又于其后据《所见录》再收,作《王珪直等题记》 。此题刻文字漫漶,大小不一,正如陆增祥所言,自非一时所题,所涉人名不可考。

图2-1-14 《杨嘉言等题名》

录文:

圣宋元祐六年辛□□□望日,闻江水既下,因□□□判官钱宗奇子美、涪陵县令史诠默师、主簿张微明仲、县尉蒲昌龄寿朋至是观唐广德鱼刻并大和题纪。朝奉郎、知军州事杨嘉言令绪题。

按:馆藏拓本长113厘米,宽96厘米。8行,正体,字径8厘米。“主簿张微明仲”,曾著作“主薄张微明仲”。又,“大和题纪”,曾著作“大和题记”。“圣宋元祐六年辛□□□望日”,曾著补作“圣宋元祐六年辛未二月望日”。“因□□□判官钱宗奇子美”一句,《所见录》脱。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作“因率判官钱宗奇子美” 。曾著补作“因率同僚判官钱宗奇子美”。此题刻所涉人物凡五人。一为钱宗奇,字子美。一为史诠,字默师。二人事迹不详。一为张微,字明仲。葛立方《归愚集》“张微降官” 条,有益阳县令张微,不知是否为此人。一为蒲昌龄,字寿朋。《(雍正)四川通志》云:“元祐中进士蒲昌龄,顺庆人。” 又,《舆地纪胜》顺庆府小方山条,“小方山,距城十二里,有紫府观、老君庙。千峰百岭,周回缭绕,疑若洞天。蒲昌龄有记”。 一为杨嘉言,字令绪。《(弘治)八闽通志》言其任漳州知州事。 而《大明一统志》载处州府烟雨楼,“在府治,宋崇宁间杨嘉言建,范成大书额”。 又,《读史方舆纪要》言处州旧城,“宋崇宁三年杨嘉言为守,削直之” 。据此知,其曾为处州知州。

图2-1-15 《姚珏等题记》

录文:

元祐癸酉正月中澣前一日,郡守姚珏率幕宾钱宗奇、涪陵令杜致明、主簿张微、县尉蒲昌龄、武龙令袁天倪游览,因记岁月,巡检王恩继至。

按:馆藏拓本长90厘米,宽82厘米。7行,正体,字径7厘米。题名者共七人。其中钱宗奇、张微、蒲昌龄三人均见于《杨嘉言等题名》。另四人,一为姚珏,《(乾隆)福州府志》“乡贤祠”条,有宋训导姚珏,未知是否即是此人。一为杜致明。《(雍正)四川通志》有元丰进士杜致明。 一为袁天倪,其事不详。一为王恩,《长编》记事,神、哲二朝名王恩者有二人。其一官西染院使,另一人则曾历官信州团练使、泾原路副总管、环庆路第四副将等。但未知此王恩是否为二人中之一人。

图2-1-16 《黄庭坚题名》

录文:

元符庚辰,涪翁来。

按:馆藏拓本长32厘米,宽30厘米。3行,行楷书就,字径9厘米。此题刻真伪仍存争议。《所见录》撰者引《舆地纪胜》:“绍圣丁丑,伊川先生来涪,于北岩普静院辟堂传《易》,阅再岁而成,元符庚辰徙夷陵,会太史黄公,自涪移戎,过其堂,因榜曰‘钩深’。”据此认为“此题名七字,盖同时所书也”。 今人胡昌健认为当刻于蔡京失势,《元祐党籍碑》毁碑之后,最有可能成于“南宋初,晚于何宪题刻,早于曹士中题刻,即刻于绍兴十八年至嘉定十三年之间”, 为后人附名之作。贵州博物馆何凤桐认为此题刻为黄庭坚亲题,但属“即景信手挥作,故稍欠工整”。 涪翁为黄庭坚晚年谪居涪州时的号,字鲁直,洪州分宁(治今江西修水县)人。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中国台湾图书馆见存此翻刻拓本一张,定名《黄山谷题名》,整拓布局为,首行“元符庚”,次行“辰涪翁”,末行为“来”字。

图2-1-17 《符直夫题名》

录文:

崇宁元年正月廿四日,同云安符直夫,临江宇文深之来观故□相朱公留题,裴回久之,四世孙□仲隐季□,孙羲叟敬书。致君、致□侍行。

按:馆藏拓本长75厘米,宽68厘米。7行,正体,字径6厘米。题刻文字多漫漶不清。《所见录》作“崇宁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同云安符直夫,临江宇文深之来观故□相朱公留题,裴回久之,四世孙仲隐、李□孙羲叟敬书。致君、致□侍行”。 曾著作“崇宁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同云安符直夫,临江宇文深之来,观故相朱公留题,裴四□□四世孙,朱仲隐季□、孙羲叟敬书。会稽贺致中侍行”。 “故□相朱公留题”当指前刻《朱昂题诗记》,因此,据其文字可补为“故内相朱公留题”。“裴回久之”,其有徘徊、彷徨之意,且此刻字甚明,曾著作“裴四□□”,恐有不妥。题刻人名多不可辨识,惟符直夫、孙羲叟二人字画清晰。惜符直夫,难考其人。孙羲叟,《(雍正)四川通志》载:“徽州人,政和初由徽猷阁直学士帅泸州,筑城有功,徽宗赐书奖谕之。” 又,《宋十朝纲要》载,“己卯,徙知泸州孙羲叟知成都府,措置县茂州夷事”。 据此知其曾官泸州及成都府等地,生平行状,此处不录。

图2-1-18 《杨公题诗》

录文:

太守杨公留题

邀客西津上,观鱼出水初。长江多巨石,此地近仙居。所记皆名笔,为祥旧奏书。丰年知有验,遗秉利将舒。戏草春波静,双鳞乐意徐。不才叨郡寄,燕喜愧萧踈。

按:馆藏拓本长90厘米,宽85厘米。7行,正体,字径6厘米。“为祥旧奏书”,《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均作“为祥旧□书”。曾著作“为祥旧春书”。《补遗》收录该诗,题作《重庆太守留题石鱼》 ,且“为祥旧奏书”一句有脱文,作“为祥旧书”。从镌刻地,并与《贺致中题记》比较,此处所谓杨公,或为杨元永。杨元永,字刚中,北宋崇宁间为涪州知州。又据《山左金石志》,费县有“右通直郎、知沂州费县事杨元永立石”。 又,《齐乘》载:“元祐六年,杨元永为邑建新庙(颜鲁公祠)。” 据此,杨元永或曾为知费县事,即费县知县。

图2-1-19 《庞恭孙等题名》

录文:

大宋大观元年正月壬辰,水去鱼下七尺,是岁夏秋,果大稔,如广德、大和所纪云。二年正月壬戌,朝奉大夫、知涪州军州事庞恭孙记。左班殿直、兵马监押王正卿,将仕郎、州学教授李贲,通仕郎、录事参军杜咸宁,通仕郎、涪陵县令、权签判张永年,将仕郎、司理参军黄希说,将仕郎、涪陵县主簿向修,将仕郎、涪陵县尉胡施。进士韩翱书。

按:馆藏拓本长112厘米,宽57厘米。8行,正体,字径6厘米。曾著于“兵马监押王正卿”之后有衍文“良弼”二字。又,“涪陵县主簿向修”,其作“涪陵县主薄向修”。题刻所涉人物较多。一为朝奉大夫、知涪州军州事庞恭孙。据《万姓统谱》载“庞恭孙,字德孺,武城人。徽宗时补施州通判,部蛮向文彊叛,恭孙说降而斩之,领州事王蘧上功,进三秩,仕至徽猷阁学士” (其涪州事迹拟另文具考)。一为王正卿。《(宝庆)四明志》有“王正卿,儒林郎。嘉定二年到任,四年致仕”。 但从时间及所历官爵来看,恐非同一人。一为李贲。《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有元祐党人单州李贲。 一为杜咸宁,其事不详。一为张永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丙子,右朝请郎、新知无为军张永年直秘阁。永年,阁之子,与秦桧连婚。至是,献其父文集于朝,故有是命。仍诏阁,身后依条合得恩数,令永年经有司陈乞”。 又,《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载,“第一百三人张永年,字时发,小名念十一,小字一郎,年二十六,十一月初五日生,……曾祖进,故,不仕,祖渊未仕,父安民未仕。本贯忠州临江县宜君乡太平里”。 可见,两宋之交张永年共二人,题刻所述者恐为后者。一为黄希说,一为向修,一为胡施,一为韩翱,均无考。

图2-1-20 《王蕃诗并序》

录文:

□解□□□,道出涪陵,司马机才孺为□陵督邮,实摄郡事。政和壬辰正旦之明日,拉观石鱼,且率赋诗,遂为一篇。沂国王蕃。

冬旱江成渚,维鱼记石稜。滋濡春遂足,狼戾岁将□。

按:馆藏拓本长112厘米,宽57厘米。8行,正体,字径6厘米。后半段另见收于《补遗》,并题为《政和壬辰留题石鱼》。“司马机才孺为□陵督邮”一句,《所见录》亦作此,而曾著作“司马机才 为涪陵督邮”,《八琼室金石补正》与之同。 从拓片来看,似“ ”字,同孺。《龙龛手鉴·子部》:“ ,孺之俗字。”又,“滋濡春遂足,狼戾岁将□”一句,《八琼室金石补正》自“滋濡春遂”后失拓。曾著补作“滋濡春遂足,狼泪岁将盈”。“戾”作“泪”。另据清人陆心源考,“王蕃,字子宣,一字复观,湖州人。王曾之后。宣和中官广西提举常平,临桂伏波岩、龙隐岩,均有‘宣和已亥题名’。山谷称其诗虽不工,无秋毫俗气,其人胸中块磊,不随俗低昂,故能若此”。 王蕃之事迹见于史书者甚多,待后文详考。另,文中所载司马机,字才孺,生平无考。

图2-1-21 《蒲蒙亨等题名》

录文:

阆中蒲蒙亨彦开、通川牟天成圣俞同观石鱼,政和壬辰孟春二十三日。

按:馆藏拓本长73厘米,宽68厘米。4行,正体,字径10厘米。政和壬辰孟春二十三日,《蒲蒙亨等再题》则书作政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政和壬辰年即政和二年(1112),孟春二十三日则正月二十三。故此刻与其后所列题名实出同日。题刻共涉人物凡二:一为蒲蒙亨,字彦开,阆中人,时为司理参军。一为牟天成,字圣俞,通川人,时为涪陵县尉。

图2-1-22 《蒲蒙亨等再题》

录文:

政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司理蒲蒙亨率涪陵令周禧、尉牟天成同观石鱼。

按:馆藏拓本长77厘米,宽40厘米。4行,正体,字径5厘米。此段题刻与“阆中蒲蒙亨彦开、通川牟天成圣俞同观石鱼,政和壬辰孟春二十三日”等文字,为同时所题。曾著于“阆中蒲蒙亨”后有衍文“彦开”。题刻共有三人,除蒲蒙亨、牟天成外,另有涪陵令周禧。《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载,绍兴七年“壬辰,周禧入对,论张浚罪,乞更赐贬责”。 不知是否为同一人。

图2-1-23 《吴革题记》

录文:

《易》以包无鱼为远民,民固可近不可远。余牧是邦久矣,今岁鱼石呈祥,得以见丰年,而知民之不可远也。即尘显妙,有开必先,余乐斯二者,遂率宾僚共为之游,时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朝散大夫、通判军州事常彦,奉议郎、前通判达州、权司录事李全,修武郎、兵马都监曹绾,宣教郎、权司士曹事王拱,迪功郎、涪陵县尉张时行。朝奉郎、权知军州事吴革题。

按:馆藏拓本长113厘米,宽92厘米。11行,正体,字径5厘米。“有开必先”一句,《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作“有开之先”。“时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句,《所见录》及《题名记》均误作“时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遂率宾僚共为之游”一句,曾著脱“共”字。又,“奉议郎、前通判达州、权司录事李全,修武郎、兵马都监曹绾”,曾著作“奉议郎、前通判达州、权司录事李全修,武郎、兵马都监曹绾” ,陈曦震、陈之涵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 ,亦作此。“修武郎”为宋代阶官名。宋徽宗政和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四阶为修武郎,以代旧官内殿崇班。此题刻共有常彦、李全、曹绾、王拱、张时行、吴革等六人。常彦,《宋会要辑稿》载大观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吏部言:‘勘会涪州通判昨奉御笔,委王蕃奏举清强干敏官,具名闻奏。所准夔州运判王蕃奏举朝奉大夫常彦堪充上件差遣。其常彦于格应入,缘本官见年六十以上,不任选阙。’诏特差”。 据此可知,常彦任涪州通判实为王蕃举荐,且任该职始于大观元年(1107),据此题刻所镌宣和四年,已十五年矣。李全,北宋名李全者有多人,唯《补注东坡编年诗》中所载李全与题刻人物最为接近。“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 其人曾长期于蜀地为官,并与苏黄等相交。曹绾、张时行二人少见诸史,事迹不详。又,王拱,《陈似等题名》有“王拱应辰”,即或指王拱,字应辰。《(雍正)四川通志》言其为大昌(治今重庆巫山县)人,光宗绍熙进士,曾官摄涪陵郡事。另有《宋十朝纲要》载,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韩世忠遣统领韩彦臣率兵破伪齐,擒伪淮阳知军王拱。 不知二者是否为同一人。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宋初勋臣吴廷祚七世孙,《宋史》卷四五二有传。

图2-1-24 《毌丘兼孺等题名》

录文:

阆中毌丘兼孺、南荣句惇夫、眉山刘大全、孙伯达,宣和乙巳正月八日同来,毌丘光宗、孙若讷、若拙侍行。

按:馆藏拓本长114厘米,宽32厘米。3行,行书,字径5厘米。“毌丘兼孺”,《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毌邱兼孺”。陈震曦、陈之涵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作“母丘兼孺”。《题名记》作“母邱兼孺”。“毌丘”,《姓解》云:“毌出《姓苑》。毌丘,后汉将作大匠毌丘兴。魏幽州刺史毌丘俭。” 《通志》云:“毌邱氏,其先食采毌邱,因氏焉。宋朝登科有毌邱会,政和有毌邱俨、毌邱斌并阆州人。母氏、毌邱氏或为毌氏。” 近年,彭水县出土《宋免解进士杨秉元墓志》,志文中有“母曰冯氏”三字,书作“毌曰冯氏”,巴渝境内其他宋人题刻文字,“毌”“母”二字混运者亦多有之。

题刻所存人物凡七人。据《陈似等题名》,眉山刘大全,即刘纯常,字大全。《(雍正)四川通志》载刘纯常,宣和进士。 孙伯达,即孙之才,字伯达。《所见录》言其为政和进士。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则云:“宣和六年进士。” 《(正德)瑞州府志》载,宋有孙伯达者,迪功郎,曾任知高安县事。 oYKd7YfpKN0LrhcunzUbR3DtMvIb4NnauMniUhR9JqNRLqe5JRWPce4g/bX65+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