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利用豆腐的“清热、解毒”和“生津”的作用,来治疗胃肠热证和阴证。
豆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食物之一,而且价格不高,营养又丰富,正所谓“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
豆腐除营养价值外,还有许多药用功能。中医学告诉我们,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燥、解毒、补中、生津、宽肠、降浊等功效。中医常利用豆腐的“清热、解毒”和“生津”的作用,来治疗胃肠热证和阴证。
豆腐虽好,但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生活中有些有脾胃虚寒的胃肠病患者,看到豆腐细软柔嫩,就认为它很容易消化。于是,一天到晚吃个不停,早晨吃豆腐脑、喝豆浆,中午吃虎皮豆腐、晚上小葱拌豆腐。结果呢,一天到晚总是感到胃部饱满、腹部憋胀,大便稀泄,不想吃饭;而在停止吃豆腐后,这些胃肠不适等症状就会很快得到缓解。
一般来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在中医属于脾虚、脾寒的范畴。中医认为,具有寒凉之性的药物与食物,可治疗热证;但是将它们用于虚证和寒证,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病情加重。豆腐正是具有寒凉之性的食品,胃肠虚证或寒证的人吃了它,自然会加重病情、引起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提倡在食用豆腐时,一天之中以一餐为宜,且在一餐中也不要多吃。
养生小提示:
豆腐中含有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人吃多了,极易导致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