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江山可改,本性可移

【生活广角】

有一天,我到东直门办事,想起同学开的公司就在附近,好久没见了,就去探望她一下。

结果,进屋还没等我说话,她就一把把我拉到会客厅,跟我发起了牢骚。

原来她老公总爱使用领导对下属的口吻和她说话,她做的每件事情,他都要评价,不幸的是,基本上没有积极的肯定,每次都是站在“期望你更完美”的角度上要她能“不断改进”。她想买一件大衣,即便是自己看上了,但只要他觉得不合适就坚决不让我这个同学买。如果她坚持自己的主意,肯定又会造成家庭的争吵,她每次都忍气吞声,但心里一直是愤愤难平,现在积怨越积越多,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吵架。

她也问过老公:“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地和我沟通呢?”他老公回答说:“我的本性就是这样,没办法,我就是大男人。如果不这样,我也就不再是我了。”

这位男士对他行为的解释,是他的自我定义。这源于过去他一直如此,其实他在说:“我在这方面已经定型了,我要继续成为长久以来的这个样子。”如果人保持着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成长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远无法改变的问题。

标定了自己是何种人——“我一向如此,这是我的本性。”这种态度只会加强你的惰性,阻碍自己的成长,也是一种自我设限。

一个来自鲨鱼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透明的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会放一些鲫鱼来喂鲨鱼,所以鲨鱼并没有缺少过猎物,只不过它总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些美丽的热带鱼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长的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了,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投喂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呈现它那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熟视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或许这位男士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大男人”而像实验中的鲨鱼一样受到了惩罚,或者是做“大男人”而受到了鼓励,因此就一直沿袭这个习惯,把它视为自我的一部分,如果改变就意味着自我的丧失。

可是,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着的过程,固守那个僵化的自我的行为本身就是丧失自我,佛教称“我执”。

很多人都容易把“自我描述”当成自己不求改变的辩护理由,一旦标定了自我是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在否认自我,因为当一个人必须去遵守标签上的自我定义时,自我就不存在了。他们不去向这些借口以及其背后的自毁性想法挑战,却只是接受它们,承认自己一直如此,这终将带来自毁的恶果。

描述自己比改变自己容易多了。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逃避某些事情,或者掩饰人格上的缺陷,总可以用“我一直这样”来为自己辩护。实际上,这些定义用了多次以后,经由心智进入潜意识,你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这样,到那时候,你定了型,以后你的日子就注定就是这个样子了。

还有一些人不愿改变是因为别人会从自己的成长中获得益处,苹果树的故事就体现了这类人的心态:

一棵苹果树,终于到了结果子的年龄。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其实,它还可以这样:放弃自毁行为,继续成长。比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但是,如果苹果树为了别人能从它的成长中受益就停止自我改变和成长,那它自己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心理解读】
自我概念

自我,也称为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和客我,这是詹姆斯关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的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幸福驿站】

生活中,像明知道自己缺点——“我就是大男人”,而不愿改变的人很多,那些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已经很“成熟”了,内心停止成长的人则更为普遍。

要让自己的内心成长,你要时刻提防自己的头脑中冒出的那些“逃避”的用语,马上大声纠正自己。

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

把“我没有办法”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变”;

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以前那是我的本性”;

不要做一个困兽,更不要自己画地为牢,那样最终受害的,是你自己。

除了要破除那些消极的自我概念,还应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同样有助于我们成长。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和积极悦纳自我两个方面: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一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多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米德强调,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自我概念也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形成,因此,社会交往对于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社会比较,必然是综合的比较。既要横向比较,也要全面比较,绝不能无原则的攀比。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起点,譬如家庭背景、生理状况、智力程度、生活遭遇人人不同,因此,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库利在其自我概念的理论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十分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态度或评价在自我头脑中的反映。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往往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发生变化。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只要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因此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留意多方面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当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必须要虚心认真,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欺人,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他是否能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而且与他的个人抱负水准有关。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导致拒绝自我(如自卑和自杀),一个人即不能没有抱负或抱负太低,也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或抱负水准太高,应该把抱负水准与自己的现实情况密切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由近及远,就会逐步走向成功。 DQ2neb9bMCNiDJ9IFwxAsNq5J7quHidT8mNzcV4OtGASvyem8mH3jlWKiWkElF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