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〇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提到孩子的性格,在平时里就可以听到很多妈妈的担心:“我家孩子太敏感了,有时候只要我瞪她一眼,她就会自己一个人走到角落里偷偷地哭起来。”也有的妈妈讲:“我家孩子是个火爆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的,哎,怎么能让他安静点呢!”

如今处于“育儿焦虑”中的年轻一代妈妈,恨不得自己的孩子生就一个“完美”的性格,但是,所谓“完美”的性格存在吗?

如果我们的社会是一部大机器的话,那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零件而已,我们的社会需要不同的零件,也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当然也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有的家长不喜欢孩子性格内向,那么试问这些家长:主导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的那些领袖人物,有多少是热情开朗的?是的,这部分高层人士往往是性格内敛和沉稳的。

每种性格的人都会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想要去“改变”孩子已经渐渐形成的性格无异于逆水行舟,费力而不讨好。聪明的做法是顺势而为,看到孩子性格中积极的一面,接受和喜欢孩子的性格,并且让孩子也能积极认同自己独特的个性。否则,你对孩子性格的不接纳,就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不接纳,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自己本性中的优势没有得到积极的展现,而忙于去“嫁接”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性格中的特质,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内部资源的耗损和浪费,并且让孩子对自己怀有一种深深的否定感和缺陷感。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的生命是不断流动变化着的,成人看到的部分并不是孩子的全部,但是如果成人把目光紧紧盯在孩子性格的一处,就会让孩子的性格发生“固化”,从而让孩子的性格发展得不能自由,这样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了性格的“标签”,最后使孩子以自我求证的方式来强化这个性格特征。

一个妈妈带女儿去公园玩,女儿和另一个小孩比赛赛跑,结果那个孩子每次比赛都是输,第三次失败之后小家伙索性躺在地上撒起泼来,又哭又闹满地打滚,大人们纷纷过去劝解这个孩子,甚至那个孩子的家长还把女儿刚刚买的薯条都拿过去哄这个孩子,而5岁的女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看着属于自己的薯条被拿走也隐忍着没有发出一声不满。

这个情景让妈妈为女儿非常难受,是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女儿如此胆小,忍让,将委屈都压在肚子里,将来到了社会该怎么办呢!?冲动的妈妈恨不得马上过去教女儿泼辣和强悍一些。

但是这位妈妈转念一想,孩子这样的行为,也反映出孩子能有容人的风度和气量,只不过缺少一点胆量和自信罢了。孩子积极的一面还是要强化和巩固的。于是妈妈和女儿讨论了这件事情,对那个失败撒泼的孩子的行为表示了批评,而对女儿的宽容和大度表示了赞同。为了让女儿更深一步理解宽容,她进一步说:“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夺走,内心会感到很难受。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想,换个思路来看这个‘失去’的东西,自己就会想开。你可以这么想:这包薯条失去的好啊,小孩子老吃这些热量高的东西身体就会发胖的,而你没吃那包薯条,身材才会保持得这么好呀!”妈妈的话让女孩笑了起来,内心也就放下了失去的薯条。

这位妈妈就这样接受了孩子的“胆小、忍让、爱委屈自己”的性格,没有去刻意非要改变孩子成为“泼辣、强悍”的人,而是让她更进一步懂得了宽容的美德,并且释放了忍让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教育下,这个孩子可能依然会淡然、安静和忍让,但是她内心所成长和收获的却是高贵的心地和端正的品质,这才是妈妈给予孩子性格成长上最为宝贵的教育。

专家妈妈贴心话

孩子的每种性格都应该得到父母的接纳和认同,但是很多家长受主流社会的影响,认为只有某类性格才是好的,其实,这才是让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根本原因。如果过于强调一种文化,不能让很多文化并存,那么就会对带有其他文化特征的孩子排斥。但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牵制又能互补。对不同文化的接纳程度,反应了社会进步的程度,因此,不同性格的孩子在社会中能否得到健康的成长,实际上取决于我们成人,尤其是父母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程度,是否能为各种性格的孩子提供相应的成长空间。 EkQNCKWGKgUk/sq16aOJqbVdbkGlOwSL3TUOqNPbrZ7zf9z40QsJkYlpjFy7gM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