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厘清目标知行合一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清前进的方向,你必须对他们做好一连串的指引,直到有一天他们能够自己站稳脚跟,然后他们才有勇气往前走。

作为团队个人来讲,要尽快学会挖掘出自己的梦想,然后朝着这个梦想的方向前进。要学会按照导航人所指引的方向行动,否则,你永远不会成功。

不单为薪水而工作

避谈金钱是一种虚伪,只谈金钱是一种浅薄。

——汪中求《营销人的自我营销》

炎炎烈日下,一群工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一辆豪华列车缓缓驶来,这群工人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工作。火车驶到他们面前时,突然停住,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打开,一个友善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戴卫,是你吗?”工人队长戴卫回答说:“是的,吉姆,能看到你真高兴。”寒暄几句后,戴卫就被喊他名字的人——铁路公司董事长吉姆邀请到火车上。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握手话别。

火车离开后,工人们立刻把戴卫围住,对他居然是公司董事长的朋友而感到吃惊。戴卫告诉工友,二十年前的某一天,他和吉姆同时为铁路公司工作,并且在一起工作很长时间。有人因此半开玩笑地问戴卫:“为什么吉姆已成为董事长,而你却还在太阳下工作呢?”戴卫意味深长地说:“二十年前我为每小时1.75美元的工资工作,而吉姆却为铁路事业工作。”

智慧点拨

戴卫的话形象地说出了造成两个人差别的深层次原因:为薪水而工作与为事业而工作,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人总要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组织当中。当你处于一个组织当中的时候,你在自身生命之外,又被赋予了一种组织的生命,你就有了为所在组织工作的意义,并从赢得信誉中使生命获得升华,从为他人、为组织、为社会的奉献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从一个团队来说,一个有着团队精神的员工是不会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意味着他不会做自己份额以外的工作,不愿意在薪水之外多做一点事,多出一分力,就不会为团队的整体利益去牺牲个人的利益,就不会帮助其他团队成员,通过集体协作达到整体效应。

撞钟之职

工作中,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有一个小沙弥在一座名刹担任撞钟之职。他一直认为,晨昏各撞一次钟,简单重复,谁都能做,钟声仅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几个月下来,无聊得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沙弥很不情愿,也不服气,“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住持告诉他说:“你的钟撞得也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绵软,没什么意义。因为你心中没有‘撞钟’。这项看起来简单的工作有着深刻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院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我们这个寺院的名声,是要以此唤醒沉迷众生。”小沙弥听后,低头不语。

智慧点拨

小沙弥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职位有多么重要,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代表着一个寺院的形象,因此撞钟之职在他看来,显得毫无乐趣。

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可能都在犯着这个小沙弥的错误。马雅可夫斯基说得对:当目标完全融入生活中,人生目标的达成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西邻五子食无愁

简道尔法则:

把适当的人选配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去。

——美国百事可乐总裁唐纳德·简道尔

西邻老先生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很朴实,二儿子很聪明,三儿子眼不好,四儿子腰有毛病是个罗锅,五儿子一条腿。大儿子很朴实就叫他务农;二儿子很聪明就叫他经商;三儿子是瞎子就叫他搞按摩;四儿子就叫他搓草绳;干一天下来不觉得累,工作效率挺高,要是好人干这个,他腰准受不了;五儿子一条腿就叫他纺线,他把纺线车放在桌子上,他就坐在那个地方,用手摇,工作效率也很高。就是这么一个与残疾人俱乐部差不多的家庭,不愁吃,不愁喝。

智慧点拨

西邻这位老先生注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企业以至一个国家也都是这么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团队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长处,并使他们向着一个目标努力,这样就一定能成功。有的人不知道长处在什么地方,这就需要别人、需要团队管理者帮着发现他的长处,让他向着一个目标努力,他也会成功。

无规矩不成方圆

错误表现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有七个和尚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由于僧多粥少,难以满足每个人都吃饱的要求,怎么分配这桶粥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最初,他们商量,确定轮流分粥,每人轮流一天。结果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吃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负责分粥的和尚有权力为自己多分一些粥。

大家对这种办法不满意,于是推选出一个公认的道德高尚的和尚负责分粥。权力导致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最终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大家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经商量后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结果互相攻击,扯起皮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大家又确定了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吃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负责分粥的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均,也只能认了。

此后,几个人再也没有争吵过。

智慧点拨

上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同的制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当然,实际工作中,建立一个制度绝对不会像故事中说的那么容易。因为当一个制度建立起来之后,不可能那么容易就会改变的。

但我们还是会从中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在一个组织中形成一个团队精神,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如果制度不能对支持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

根据团队精神的需要,设计一种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制度,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没有篮筐,就无法进行比赛

一个没有目标的团队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驶向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联想集团前任总裁柳传志

两支球队在做了赛前热身运动后,为投入比赛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然后他们返回更衣室,教练给他们面授行动前最后的“机宜”,下达最后的指示。他告诉队员:“伙计们!这是最后一战,成败就此一举,我们要么青史留名,要么默默无闻,结果就取决于今晚!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整个赛季的成败就在今晚!”

队员们士气高涨,一个个像被打足了气的皮球。当他们冲出门跑向球场时,几乎要把门从框上扯下来。可当他们来到球场上时却愣住了,一个个大惑不解,十分沮丧和恼怒。原来他们发现篮筐不见了。他们愤怒地大叫:“没有篮筐我们怎么打球?”

智慧点拨

因为没有篮筐,他们就没法知道比分,就无法知道他们的球是否命中,他们的比分是否多于对手。总之,没有投球的目标,他们就无法进行比赛。

那你和你的团队呢?是否也在打一场没有篮筐的比赛?只有确立了前进的目标,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实现目标,才能检验出自己的创造性,调动沉睡在心中的那些优异、独特的品质,才能锻炼自己、锻炼团队。

我只看到骆驼

目标一经确立后,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勇往直前。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

有一位父亲带着3个孩子,到沙漠上去猎杀骆驼。

不久,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又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骆驼。”

父亲高兴地点头说:“答对了!”

智慧点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确立之后,就必须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注视目标,并朝目标勇往直前,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苏格兰民间有一句谚语:其实顶上就是一片悬崖。人们称之为“黑暗里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迟早也要走过这样一段黑暗而危机四伏的路程。

试着给自己设定一个看得见的目标,把天梯搬到自己的脚下,我们就一定会攀缘过去。

庙的兴衰

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自生存。真爱是需要付出行动的,要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另一个人的成长。这样,自己也会成长。

——培训师李慧波

有一天,三个和尚在一问庙里相遇。

“这庙为什么荒废了?”

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

“必定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定是和尚不勤快,所以庙堂不修。”乙和尚说。

“必定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何不留下各尽所能,看看谁最成功。于是甲和尚虔心礼佛,乙和尚重修庙堂,丙和尚化缘讲经。不久后,香火鼎盛,香客不绝,破庙又恢复了旧观。

“都因为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为我重修庙堂,所以庙宇堂皇。”乙和尚说。

“都因为我讲经化缘,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从此,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智慧点拨

三人都没有明白,是他们齐心协力才创造了团队的协作效果,使寺院香火旺盛。同时,也是他们的各自为政、想以局部凌驾于整体之上的错误做法又导致了寺庙的衰败。

团队中拥有不同才能的人,本是团队之基本要求,但若团队因分工而无法合作,或不知个人的职责,就无法完成企业的共同目标,彼此间或争功或推卸责任,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那企业终将面临难以发展的困境。

把握手中的枪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的重要性时,你会感到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需要,它使你感到兴奋并热切地希望马上开始工作。

——物理学家丁肇中

1778年6月28日,空气特别潮湿,气温将近华氏100度。这天,在新泽西浮瑞荷德镇芒茅斯,乔治·华盛顿将军最终决定对英全面开战。

在查尔斯将军领导的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之后,美国的革命力量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开始了一场对抗英国人的激烈炮战。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仅几个小时,双方就向对方阵地倾泻了成吨的炮弹。此外,双方还各有数十枝枪在激烈互射。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势均力敌。

战争在继续,战士们已经筋疲力尽了,许多人喊着要喝水。炮手威廉姆·海斯的妻子玛丽·海斯冲到前线把水送到战士的手里。像当时许多军人的妻子一样,她一直在为前方的战士送水、做饭、照顾自己的男人、照料伤员。她就像战士一样献身于追求自由、推翻英国统治的事业,和军队一起在佛基谷度过了可怕的冬天。

那一天,她在帮忙护理伤兵,主要工作还是往前方送水。一次送水回来,发现接替威廉姆的战士已经受伤,刚刚下来休息的威廉姆又上了战场。战斗相持不下,美国人担心输掉这次战役,不敢让任何一门大炮停止轰击。

正在玛丽张望的时候,威廉姆被敌方的炮火击中阵亡。玛丽没有犹豫,她知道炮团缺少炮手,便冲上去接替了丈夫的位置。

一位康涅狄格州的士兵在他的自传中这样描述玛丽的英勇行为:

有一次,她跨了很大一步去取炮弹,这时敌军的一发炮弹打来,刚巧从她两腿之间穿过,没有伤着皮肉,只炸没了她裙子的下半部分。她毫不在意,看了看,继续作战。

又激战了几个小时,英国炮兵顶不住了,被迫后退,美军取得了胜利。

虽然这次胜利不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军事胜利,但在政治上却意义重大,它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力量的士气。美军已经从小到大,能在开阔的战场上和英军对峙、战斗,迫使英军撤退。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这次战斗时间最长,英军伤亡人数是美军的二至三倍。为了表彰玛丽·海斯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乔治·华盛顿将军授予她军士军衔。

智慧点拨

玛丽·海斯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许多英勇作战的人们的代表。他们都有高度的使命感和明确的目标。正是使命感使他们奋不顾身去做那些有益于他们的事业。

玛丽·海斯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英勇行为,显示了一个具有使命感的队员应当具有的特点:

第一,知道团队的目标;

第二,遵从团队领导的指挥;

第三,把团队的任务放在首位;

第四,做该做的事情。

搬动巨蟒的蚂蚁

一个伟大的团队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其平凡的队员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蚂蚁驻地遭到了蟒蛇的攻击。蚁王在卫士的保护下来到宫殿外,只见一条巨蟒盘在峭壁上,正用尾巴用力地拍打峭壁上的蚂蚁,躲闪不及的蚂蚁无一例外地丢掉了性命。正当蚁王无计可施的时候,军师把在外劳作的数亿只蚂蚁召集起来,指挥蚂蚁爬上周围的大树,让成团成团的蚂蚁从树上倾泻下来,砸在巨蟒身上,转眼之间,巨蟒已经被蚂蚁裹住,变成了一条“黑蟒”。它不停地摆动身子,试图逃跑,但很快,动作就缓慢下来,因为数亿只蚂蚁在撕咬它,使它浑身鲜血淋漓,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一条蟒蛇,足够全国蚂蚁一年的口粮了,这次战斗虽然牺牲了两三千只蚂蚁,但收获也不小。蚁王命令把巨蟒抬回宫殿,在军师的指挥下,近亿只蚂蚁一齐来扛巨蟒。他们并不费力地把巨蟒扛起来了。然而,扛是扛起来了,并且每一只蚂蚁都很卖力,巨蟒却没有前移,因为虽然有近亿只蚂蚁在用力,但这近亿只蚂蚁的行动不协调,他们并没有站在一条直线上,有的蚂蚁向左走,有的向右走,有的向前走,有的则向后走,结果,表面上看到巨蟒的身体在挪动,实际上却只是原地“摆动”。

于是军师爬上大树,告诉扛巨蟒的蚂蚁:“大家记住,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巨蟒扛回家。”统一了大家的目标,军师又找来全国嗓门最高的一百只蚂蚁,让他们站成一排,整齐地挥动小旗,统一指挥前进的方向。

这一招立即见效,蚂蚁们很快将巨蟒拖成一条直线,蚂蚁们也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指挥者们的统一指挥下,蚂蚁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很快将巨蟒抬回了家。

智慧点拨

蚂蚁凭什么能够战胜巨大的蟒蛇并将重量数百倍、数千倍,乃至数万倍于自己的巨蟒搬回家?单靠一只蚂蚁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无数只蚂蚁结成有共同目标且动作协调一致的团队才能完成。

在现实中,团队的协同效应、1+1>2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团队精神。那么,团队领导者最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你所在团队的每一个人的谈话,千方百计地找到让他们开口说话的办法。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知道前方正在发生的一切。

两个不同命运的人

行动者总会击败不行动者。

——罗伯特·T·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在远古的时候,有两个朋友,相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达到目标的时候,遇到了一片风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关于如何渡过这片海,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成一条木船渡过海去,另一个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得了这片海,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这片海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船只,并顺带着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海边观察海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朋友准备扬帆出海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还在讥笑他是愚蠢的。

不过,造船的朋友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见得一定都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得到成功!

这片大海终究没有干枯掉,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经过一番风浪最终到达了目标的彼岸,这两人后来分别在这片海的两岸安居下来,也都繁衍了许多自己的子孙后代。海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沃土,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勤奋和勇敢的人,海的另一边叫失败和失落的原地,生活着一群称之为懒惰和懦弱的人。

智慧点拨

我们可以从故事中读出一种信号:不积极行动的人,只能是躺在原地永远地“休息”下去。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到来的。

我们还可以从中发掘出以下道理:

第一,躺着思考,不如站起来行动;

第二,无论你走了多久,走得多累,都千万不要在成功的家门口躺下休息;

第三,梦想不是幻想。

成功靠的是积极主动,我们不可能对外界的物质、精神与社会刺激无动于衷。我们应该努力去适应社会,不管外部的环境怎样,我们的回应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个团队的一员,如果你自身的行为习惯不能达标,你只会拖这个团队前进的后腿,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好的一个队伍,如果在某个细节之处出现了漏洞,那一切都悔之晚矣了。

令领导满意的弗兰克

就一个普通组织中的个体来说,一个员工得到多少薪水是由老板决定的,但给工作赋予多少内容则是由你自己决定的,给工作附加多少价值,也是由员工自己决定的。

——美国作家罗伯特·舒勒

比尔与弗兰克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但进入公司一年后弗兰克的工资增加了,而比尔的工资却没有增加,对此,比尔愤愤不平地找到经理,问这是为什么。

老板鲍斯对他说:“你和弗兰克的确有些不同,我让你看一看你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他接着对比尔说:“你到市场上去考察一下棉花的价格。”

比尔应老板的要求去市场考察一番,回来告诉老板棉花的价格。老板接着问:“市面上共有多少家卖棉花的店铺?”比尔只好无奈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老板对比尔说:“你看看弗兰克是怎么干的。”接着老板叫来弗兰克,并向他安排了同样的任务。

弗兰克从市场上回来后,不但回答了棉花的价格,而且说明市场上有三家卖棉花的店铺,并了解了棉花的市场潜力;为了让老板清楚地了解情况,他还以要与其合作的名义,将棉花质量最好的一家店铺的老板请过来了。

老板对比尔说:“你看到弗兰克怎么做了吧?这就是你们俩同时进公司但工资却不同的原因。”

智慧点拨

我们看到,在这个故事里,同样的工作,在不同员工的眼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同样也就赋予了工作以外不同的价值。有团队精神的员工,能自动自发地增加工作的内容,所做远远超过领导的预期,让领导产生喜出望外的感觉。这样的话,他在增加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就增加了自己的价值,就像上述故事中讲的弗兰克一样。

要记住,在一个组织中,有两种人永远都得不到提升:第一种人不满足于听命行事;另外一种人只肯听命行事。 L2nAn2nT6b+RUcPSeCK01PrHT4E7qTd2cJYLCw7LLcyIeZCT72U9iIU1fCUl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