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自负解码

智慧的人不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的人不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负。自负使他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当时,刘备入川后,荆州交由大将关羽镇守。关羽看不起东吴,时时出言贬低对方。当东吴孙权派人向关羽之女为其子说亲时,竟说“虎女岂配犬子”,大大地激怒了孙权,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后来,当东吴图谋荆州时,守将吕蒙为了麻痹关羽,故意借治病为名退回京都建业,而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陆逊接替自己。

陆逊文武双全,到任后立即派使者带着他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去见关羽。陆逊在信中对关羽大加吹捧,对自己百般贬损,并再三致意关羽多加关照,蜀、吴两家永世和好。

关羽读罢书信,认为陆逊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书呆子,收下礼品,放声大笑,随后下令,把防范东吴的军队全部征调到樊城前线去了。

此外,关羽的骄傲自大,对外不但看不起对手,对内更是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他目空一切,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放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他与众人关系搞得非常僵。

这一切都为其埋下了失败的祸根。果然,当关羽收取樊城,胜利在望时,忽然得报孙权偷袭自己的后方,并且攻取了公安、江陵等地,关羽慌忙撤军,企图回师江陵。但吕蒙老奸巨猾,他攻占公安、江陵等地后,对蜀军家属加倍关照。蜀军将士得知家属平安,一个个离关羽而去,投降了东吴。

关羽回天乏力,败走麦城,被吕蒙设计斩杀,荆州从此落入东吴手中。

一代名将关羽因骄傲自负、轻视敌手而导致兵败、地失、身亡,一世英明付之流水,其教训何等惨重!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它,藉以警示自身。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负心理?它就是指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气傲的人,有的自视过高,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有的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自负的人一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经常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太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缺少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门庭冷落,导致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多,往往因此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骄傲自负的毛病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因为自负,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就会得意忘形,紧跟着心理上的压力就会相继而来。

自负的“飞毛腿”

有一个人天生就是“飞毛腿”,跑得特别快,而且经常以此在人前夸耀。有一次,他家被盗,他连忙跑去追贼。看到贼人背影时,他高喊道:“别跑了,你说什么也跑不过我!”没多久,他果然赶过了贼人,但还一个劲地跑下去。半路上有人问他跑得这样急干什么,他说追贼。又问他,贼往哪里跑了,他得意地说:“我早就赶过他了,看,现在连他的影子也看不见了!”

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笑话,现实生活中,这样自负的“傻子”应该不会存在。然而,虽然这是一个漫画似的人物,可是却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了他的自负心理。

一个人的自负心理的产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一番。

第一,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逐渐就会滋生出自负心理。

第二,生活中过多的顺境。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又出类拔萃,老师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自负的个性。

第三,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

第四,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不受伤害,在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

骄傲自负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将引起他们背后甚至当面的讥笑。获得别人尊重的惟一要诀,就是先尊重别人。

富兰克林的转变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纵容了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训斥。

最后,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实在是看不过去了。一次,那位朋友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将一一远避于你,免得受了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从此将不能再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只是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大受感动,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意从此痛改前非,处事待人处处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

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转变而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爱戴的人物了。

只要你认清了这一点:妄自尊大,将使与你接触的人们,个个感觉头痛,获得一个不快的印象,从此你所能交到的新朋友,将远没有你所失去的老朋友那样多,直到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试想到了那时,你做人还有什么趣味?你的心理上将会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啊?

年轻人过于狂妄自负,树敌太多,与同事之间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以至影响到他人。

自负的“三头”

我的一个同学在高中时候以备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同学们在背后称他为“三头”。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猛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大家都不及他。

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的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

俗话说,久病亦如医。他在受足了心理上的折磨后,才知道言语露锋芒,行动露锋芒,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设下的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

在这里,你也许会说,采取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没有人知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特别满意。你如果已经具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准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年轻人,有的是害处,而好处却不大。这种锋芒好比是额头上长出的角,额上生角必然会很容易触伤别人,如果你不去想办法磨平自己的角,时间久了别人也必将去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也就多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自负自然也有其正反两面。

一般地讲,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我们自身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你的自负心理超出了范围,你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虚心接受批评。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弱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第二,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者往往把自己抬得很高,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谦虚不仅是做人的美德,而且也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谦逊的杰克逊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联盟的战将杰克逊,更是以“天赋和谦逊”著称。

还是在西点军官学校时,杰克逊便以谦逊著称。一次名叫“石城”的战役,本来是他指挥的,但他却一再坚持说,功劳应属于全体官兵,而不属于他自己。

西点军校毕业以后,杰克逊获得炮兵少尉军衔,加盟美军第一炮兵团,不久即开拔前往墨西哥战场。战争期间,杰克逊作战勇敢,得到连续晋升,战争结束时已经是炮兵少校了。为此,总司令斯哥托对他的指挥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杰克逊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

不过,杰克逊并不是视功名如粪土,从1846年的墨西哥战争开始时他给他姐姐的一封信中便可以看出,他早就设定了博得大众注目的计划,因为那个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副官。

在他后来的事业进程中,这位勇敢、谦逊而聪明过人的人,巧妙地运用了他向上进取的每一计划,使斯哥托将军对他大有好感,在他的手下,杰克逊得到了不断的提拔。

对此,我们不难看出,杰克逊的谦逊的两重性是多么令人佩服啊!这种人所不愿声张的,只是那些一定会为人所知道的事情。而当他们的至关重要的功绩被人们忽略时,他们也会立即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标识自己的——只是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标识罢了。

只有过于自负的人才会时时标榜自己做了什么,有时为了标识自己,甚至在大众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像杰克逊这样伟大的人物则不同,他们能超脱这种浅薄的虚荣,他们深知,人们所乐意接受和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

另外有一点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过度的谦虚并不是一种可取的美德,只有谦逊与恰当时候的自我标识相结合,才是一个人安抚自己平静心灵的根本。

古人有“满招损、谦受益”的箴言,忠告世人要虚怀若谷,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自负,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这样处世,怎么能使自己获取平和的心态呢? HPDLj7+4wEPx5wdx56p2/Crb0VYY/BJDhBWSCkYWgp4+fBA2fEIlPdJkP+GzCp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