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封信
在亲密关系中共修

默蓝的信

爸爸:

我在18岁左右认识了澔澔,不久之后,两人便形影不离,开始交往,更展开了一段痛苦至极的关系磨炼。在其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情感有许多深层的不安以及悲观,可能源自原生家庭。

过往,我看到你结婚三次、离婚两次,从来没当一回事儿。然而,在和澔澔的关系之中,我不知不觉地从一个未经世事的孩童来到了一个“女人”的角色。在这个角色之中,我发现自己无法信任男性,也对你持有许多怨怼,而对妈妈所经历的婚姻,则既是愤恨又是畏惧。同时,我发觉身边的长辈之中,也少有婚姻幸福的榜样,又怎么会对亲密关系有信心呢?

然而,澔澔对我又如此重要,在我生命中不能没有他。因此,两人每次产生矛盾都会演变为严重的“存在危机”,走过一段持续三年的“低气压”,直到走进死胡同,才最终被迫认真求解。当时,我刚好休学,便借机对自己的心智与处境进行整理。

过程中,我和澔澔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之下,发现两人冲突的原因,大多是一些沟通的技术问题,因为不懂得尊重对方的“情绪界线”,也没有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以至于造成了许多的伤害。

除了面对技术问题以外,同样重要的是,我接受并且尊重父母亲的命运,看见父母双方各自的历史因果、苦衷和奉献,不再为任何一方打抱不平。我将你们的功课还给你们,不再以为我有能力帮你们完成属于你们的功课,因为这些功课,只有你们两个才能够面对。放过了你们之间的过往,我才有机会开始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过,我可以和澔澔走过多年的“低气压”,还能够让关系焕然一新,至今两人心灵相近,可能也要感谢你。你曾经说过,人们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相聚,也将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分离。商业上,为了发财而聚在一块儿的人,赚了钱就会散去,没赚钱更是可以散了。婚姻中,为了“浪漫”和“激情”而在一起的人,也少有人能永远维持这种化学反应。最终,浪漫消逝,激情退去,人也就散了。若是有任何两个人希望长久在一起,必须要找到一个永远不需要消逝的原因,而你认为“共修”便是这样一个可以长久不散去的原因。只要双方有意在关系中不断取得进步、成长,便永远有原因在一起。

我和澔澔都认同这个说法,也因此永远一起学习。

默蓝

(回信)

默蓝:

你这封信差点把老爸弄哭了,是一种惭愧中掺杂了欣慰的强烈感受。惭愧的是,老爸的婚姻及感情史,让你对婚姻失去了信心;欣慰的是,你靠自己走了出来,且仍有信心走上婚姻的道路。说不定老爸还能沾点光,见证新时代的美满婚姻,顺便含饴弄孙一番。

说到惭愧的部分,我于人生后期,也认真整理了一下。自己在婚姻和感情上,为什么会弄成这样?同时也思索,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令人称羡的佳偶这么稀有?我发现这里面有我个人因素,也有时代因素。

先讲时代因素。在我祖辈以前的传统婚姻,基本上是家族事务,个人感情不重要,称职扮演角色才重要。因为家庭稳定攸关生存,谁缺了谁都活不下去,而男女感情是靠不住的,因此刻意忽略不计。到我父母那一代,开始允许自行择偶,但仍需父母同意,算是家族、个人“混合制”,爱情在婚姻中开始有一席之地,但仍属稀有,算是奢侈品。到了我这一代,婚姻观正式“现代化”,爱情开始被视为婚姻的重要元素,且进阶为必需品。到了你这一代,在我看来,婚姻好像成了选择题,如果不想生小孩,很多人开始选择不婚。

总的来说,几千年的婚姻家庭制度,在进入现代转型后,大约在三代人之间,越来越脆弱。

从时代角度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若单纯以爱情为名义“道德绑架”,“从一而终”的婚姻将日渐稀有。这是大数据现象,与个人价值观及好恶无关。

再讲个人因素。我算是成长于“半单亲”家庭,少年时期的家庭生活不能称之为愉快,因此对“幸福家庭”这个概念充满了矛盾,既不相信,又暗自向往。有关爱情的概念,基本上来自小说电影,令青春期的我怦然心动,立志效法。最后的实践“成果”,你已经看在眼里了,自不赘述。

近十年来,我反省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种种,发现了许多“误会”,愿意在此和你分享。

其一,我成长的环境,造成情感发展上的许多压抑和欠缺,总想在两性关系中弥补这个“缺”。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其二,我在亲密关系中,基本上跟着感觉走,总觉得一旦使用头脑,就失去了浪漫和真情。因此我在感情上不够认真,不太顾虑结果,其实是在深层意识上不够看重。

其三,我无意识地把幼年时与母亲相处的错综复杂的“情意结”,不断放大投射到两性的亲密关系上。其中混杂着渴望与恐惧:想要亲近又怕失去自由,需要对方又看轻对方,讨好对方又想证明自己是强者的种种矛盾。

总而言之,“两性关系”成了我此生最大的功课,好像一直做不好、做不完。这其中还隐含着幼年时写的人生剧本,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回到那个想“逃家”或不敢“逃家”的童年戏码。而这一切,都是在其过程中自己不想面对、不愿承认的,时过境迁多年后,才发现“原来都是因为我”,与别人关系不大。

爸爸跟你说这些,是提醒你两性关系是不容易的功课,期待越高就越难满足。因为在伦理关系中,夫妻是唯一没有血缘的,两人成长于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缺憾和期待,携带着各自的幻想投射和无意识的人生剧本,却都希望通过对方让自己的生命完整。这功课,如果想得太简单,是注定会失望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圆满两性关系的唯一途径就是“共修”。共修的前提是:

其一,彼此对对方的生命好奇,愿意在关系中全然敞开自己。

其二,认真对待,不怕冲突,勇敢在关系中做自己,也允许对方做自己,互相给对方全部的自由;在关系中没有“不得不”,心甘情愿为对方改变,但不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

其三,把爱与需求分开对待,不期待对方因为爱而必须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委屈自己来满足对方的所有需求。

其四,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让自己尽量保持“有爱”的状态,不让“被爱”成为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义务。

听我这样的描述,你一定也知道,在亲密关系中共修,是高标准的挑战;若能“修成正果”,则有机会活出令人向往的境界。但这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只有发愿共修的亲密伙伴才能携手同行。

最后,看到你来信中的描述,我很欣慰你和澔澔已经走上了共修的道路。如今你们已经相处多年,度过情感低潮,经历共同学习,承诺一起共修;尤其是,你能面对自己在情感中深层的恐惧,勇于自省和寻找出路……这一切,都是当今之世极为难得的。爸爸愿意给你们全部的祝福,也相信你们能走出自己的圆满道路。做啦啦队似乎是我唯一可以扮演的角色。加油!

爸爸 dqxDDtSI0ZeMBiCBxCEHYvALZ3g55ep/x5n2kwgyQciBggsG+xVM1uXXm4hxvS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