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给0—2岁孩子的安抚物

安抚物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1岁前,孩子刚出生不久,从母亲的身体里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像我们正在睡觉,突然被绑架带走,等醒来时发现自己在水底下。想一想,这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觉?我们肯定恐惧到了极点,感觉极其不舒服,尤其是还不能用鼻子来呼吸。这时候,如果我们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在说话,然后有人把我们在家里盖的被子披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恐惧会不会减轻一些?如果有人要求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我们会不会紧紧地抱着被子?

等有一天我们完全适应了这个水下的世界,我们还需要无论走到哪里都紧紧地抱着这床被子吗?被子就是我们称为“安抚物”的东西,它在我们的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请大家把这个在幻想故事中陷入困境的人换成我们的孩子,孩子遇到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的。由此看来,孩子需要安抚物并不是孩子出问题了,也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情。儿童心理研究者称安抚物为“过渡客体”,即孩子从依赖母亲走向独立的过渡桥梁。弄清楚了安抚物对孩子的作用,我们就能区分各种案例中孩子的情况并找到帮助他们的方法了。

11.孩子睡觉时用浴巾当安抚物,要干预吗?

我的宝宝怎么了

我儿子10个月大了。今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一脸睡意。我给他换好纸尿裤后往房间走,刚走到门口,他就开始哭了,我哄他说“妈妈拿水给你喝”才让他安静下来。我把他往床上放,他又要哭,不过这回没哭出来。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想,难道他要浴巾,就将浴巾递给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只手抱着,然后上、下眼皮开始打架。我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过5分钟他就睡了。我把他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又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又安静下来,简直神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安抚物”?是不是我平时给他的安全感不足,才导致他寻找安抚物?

大李老师来帮忙

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10个月大时就需要安抚物的孩子很少。在孩子早期的秩序建构中,如果他睡觉时会看见那条熟悉的浴巾,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浴巾整合在一起,于是以后在睡觉时就需要浴巾。妈妈以前可能没有注意到孩子与这条浴巾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如此依恋一件物品。

对于10个月大的孩子,这种需要是出自生命的本能,无论是出于需要安全感还是别的什么,只要孩子需要,那家长就可以给他,这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案例中的妈妈要考虑的是,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在妈妈怀里睡觉时不要妈妈而要安抚物,这是为什么。妈妈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妈妈有时候在家,有时候不在家,当妈妈不在家时,孩子不能依偎着妈妈安全舒服地睡着,于是形成了依恋浴巾的习惯,因为浴巾是一直在的,孩子只要想要就能得到。

第二,妈妈身上有种气息,不足以让孩子舒服而放松地依靠,比如妈妈比较忙,身上老带着一种因为忙而造成的粗糙感,不能满足孩子所需要的纤细柔和的感觉,所以孩子才转而寻找可以与自己的感觉相贴合的浴巾。

孩子在睡着前就离开母亲的身体陪伴,而选择独立拥着浴巾入睡,这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很好的选择,家长应该鼓励孩子。

10个月正是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着的时候,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适合用嘴啃、用手抓捏的物品,让孩子投入工作。

同时,案例中的妈妈也要反思自己的心境,如果有负面情绪,就要尽快调整。妈妈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需要安抚物时,家长一定要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家长不要用这件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身心愉悦,且能获得发展上的满足(即工作的满足),家长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任凭孩子去喜欢任何一件物品。

12.孩子喜欢摸着衣物的边儿睡觉,要干预吗?

我的宝宝怎么了

我家孩子1岁零3个月大,她睡觉时喜欢摸着枕头、床单、衣服的边儿,边摸边闭着眼。晚上醒来时,如果摸不着布料的边儿,她就哇哇大哭,有时会闹上一两个小时,严重影响了睡眠。

我该怎么帮她改掉这个毛病呢?

大李老师来帮忙

孩子依靠安抚物睡觉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孩子是抱着枕头、床单、衣服而不是非要摸着它们的边儿,事情就不会那么麻烦。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还要找到这些物品的边儿,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在养育孩子时,如果发现孩子的某个行为会给家长和他自己带来没有意义的麻烦,那就一定要及时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家长要敏感”的含义。家长要敏感地察觉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还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然后思考怎样去调整比较有利。

像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每当半夜醒来找不到布料的边儿,都以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并因此焦虑得大哭,这是不值当的,如果孩子因此而不能踏实地睡觉,危害就更大了,这时,安抚物起的是负面效果。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一,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个跟她的枕头外形相似的更舒适的枕头,不给它做边儿,自己先抱着这个枕头,每天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很舒服的样子,然后给孩子抱。妈妈抱过枕头之后,枕头上会留有妈妈的气息,孩子会喜欢。如果需要强化这种舒适的感觉,妈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用一种味道温和淡雅的香水,使孩子每天扑到妈妈的怀里时都能闻到这种味道,然后在枕头上也喷上这种香水,再把枕头给孩子。这种味道会使孩子依恋于嗅觉,从而淡化孩子对布料边儿的触觉上的依恋。

其二,孩子醒来后摸不到枕头、床单、衣服的边儿,家长应该平静地将它们塞进她的手里,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扰了家长的睡眠而很烦躁地把它们塞给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依恋布料的边儿,而不依恋人。这是混乱型依恋,是不好的依恋模式。

其三,家长可以做一些宽的布条给孩子,白天把它们当作玩具,晚上给孩子放在枕边,这样,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抓到布料的边儿,不会再有摸不着布边儿而焦虑的问题。

总之,刚刚1岁的孩子,当妈妈在身边的时候,还极其依赖安抚物品而不依恋妈妈,这是需要妈妈思考的。

13.孩子一分钟都离不开我,怎么办?

我的宝宝怎么了

我家孩子从生下来12天起就是奶奶带着睡,母乳吃到5个月就断了。

孩子1岁零6个月时被带回了老家。我、奶奶、孩子都回去了。回去后,孩子特别黏我,看不到我或奶奶就哭。在这期间,我们跟他说了,让他和奶奶留在老家,小家伙应该是听懂了,那几天生怕我溜走似的,很不开心,不活泼,还生病。看到这种情况,我最后没敢让孩子留在老家。

但这还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回到家后,孩子也比以前更黏我,连我离开他的视线去上厕所都不行。之前我去上班时,他能开开心心地跟我说再见,从老家回来后,将近两个星期,他都一看我要上班就大哭,直到第三个星期情况才开始好转,我去上班时,他能跟我说再见了。

一个月后,孩子奶奶有事要回家,我只好带他到姥姥家,这次他没怎么哭闹。我做了很多工作,在奶奶回去之前的几天,我跟孩子说,奶奶的爸爸病了,奶奶要回去看他,过几天就回来。小家伙很懂事,自己也这样跟着说。奶奶回去后,我跟孩子说,这两天妈妈在家陪他,不过星期一妈妈也要上班了,他就要去姥姥家了。小家伙就说妈妈上班买牛奶、买鸡蛋,也接受了。以前,我妈、我弟弟和他女朋友经常来我们家看孩子,孩子和他们玩得很开心,但这次只要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黏我黏得不行。虽然我从没带孩子睡过觉,但我发现这两个多星期我带他睡时,他睡得很好。

我想,这次孩子去姥姥家也受了一定影响,虽然不大,但还是有的。因为回家以后,我问他去不去姥姥家,他说不去了,也不要姥姥来。在他心里,如果去姥姥家,他的奶奶就要走。

在姥姥家时,还有两件事对孩子有影响。第一件事是,我弟弟的女朋友带他时,说孩子不听话就要打屁屁。第二件事是,有一次,孩子要玩电脑,我弟弟骂了他,说要拿走他的毛毯。毛毯是孩子的心爱之物,他睡觉时一定要抱着毛毯睡,还经常啃毛毯,如果睡醒后没有摸到毛毯就会哭,也不让别人动他的毛毯。结果,孩子总是在梦中说起这两件事:不打屁屁,不要拿毛毯。我要怎么修复孩子受到的伤害呢?孩子特别黏这条毛毯,这是不是说明孩子没有安全感,这是不是跟从小没和我睡有关?

孩子胆小,也可能跟他奶奶老吓他有关。以前,奶奶动不动就说,他要是再不听话,奶奶就要走,孩子有时听了就不哭了。奶奶认为,小孩都是吓大的。昨晚她又这样说,被我制止了。

我家附近有几个经常一起玩的孩子,一个妈妈家里有事,就会叫其他妈妈临时帮忙照看孩子。其他孩子都不会哭,开开心心地玩,但我家孩子就不行。我跟他都说好了,我回去拿点水就下来,让他跟姐姐玩会儿,他说好,但我一走开就哭,最后我还是没走成,只得抱着他去拿水。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应该让他哭,还是回来安慰他?

大李老师来帮忙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妈妈很敏感,孩子一有点情况,妈妈就会找出很多可能的理由,让事情带上一层更加具有负面意义的色彩。比如,妈妈想把孩子留在老家,孩子听懂了,妈妈就变得极其焦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从出生起到1岁零6个月大都没有去适应开放性的养育环境,那他就会比较容易固守已知的环境。从自己的家到奶奶家,环境的变化会使敏感类型的孩子感到焦虑,即使不敏感的孩子也会由于谨慎变得不那么开放。如果这时,妈妈跟奶奶商量要留下孩子,即使还没商量,只是有了这个想法,妈妈流露出的纠结、忧伤、担忧也足以影响孩子,使孩子更加有不安全的感觉。当感到有危险时,孩子如何才能消除恐惧呢?一定是紧紧缠着妈妈。妈妈认为是自己的话伤害了孩子,会变得更加难过。如果妈妈的身体在散发忧虑,那么孩子离妈妈越近,就越会感受到忧虑。

其次,孩子的舅舅和他的女友既没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会对待孩子的正确方式,也没有养育自己孩子的经验,于是非常随意地对待这个还不到2岁的孩子,这是不好的。从他们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甚至连起码的尊重孩子都做不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妈妈的身体散发出陌生的气息,舅舅等人做法也不恰当,孩子可谓深陷泥潭。

一个1岁多的孩子,要怎样去应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呢?他除了哭,除了对环境和他人充满警惕,还有什么办法呢?这时,可以安全依靠的只有妈妈,而妈妈要在白天离开那么长的时间(孩子无法准确感知这段时间是长还是短)。如果在妈妈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一直思念着妈妈,而以前奶奶等人又吓唬他,那么等妈妈下班回来紧紧地黏着妈妈,就是孩子生存的真理了。

父母要考虑的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体察自己内心是不是舒服,是什么在影响自己内心的平静,自己内心的快乐还在不在,自己又能不能把快乐带给孩子。我们养育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适合他成长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中,内心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像案例中的这个妈妈,她应该赶快去学习有关孩子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赶快为孩子重新营造成长环境。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在孩子的问题上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一味担心孩子,这种担心孩子是能感觉到的。这会使孩子更加黏妈妈,当妈妈不在时,孩子找一个物品来替代妈妈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养育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注意这两个问题:

第一,家长一定要不计任何代价、全身心地去爱孩子。不要怕孩子麻烦自己,也不要为了自己省事而去吓唬孩子。

第二,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倒是可以研究一下那些状态好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对安抚物的依恋有利于他保持心理的安稳和平和,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家长不必给孩子强行戒断。 W1iSS6UsEjs8lXZwDjxmsV5Hcms4ysrQVU8hboEU6F9GkzsqeAj/0MbcmTloHV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