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专注:大脑里的聚光灯

我曾在课堂上使用伦敦桥的照片作为案例讲解,让学生回答问题。那张照片中的桥是美国的伦敦桥,没错,是美国的,不是英国的。

美国的伦敦桥原先是泰晤士河上的一座石桥,它是一座古桥,距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关于它,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伦敦桥要倒啦,要倒啦,要倒啦……”就像那首著名童谣《伦敦桥要倒啦》中唱的那样,1904年,伦敦桥因河床下沉,桥身太重,即将倒塌。1968年,一位美国商人花重金把它从伦敦市政府手中买下来,搬到美国,并由此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历史上最大的古建筑“移民”。为什么要把这座古石桥搬到美国去呢?这是因为这位美国商人在一片废弃的军事基地开办了一座工厂,需要大量工人,商人打算建一座小镇,以吸引更多移民入住。可是这地方原来是一片荒漠,好在附近有一个因修水坝而形成的人工湖,叫哈瓦苏湖。商人在湖的一个半岛上开凿人工河,使其变成了一座岛,再搬来伦敦桥连通了岛和湖岸。荒漠摇身一变,成了文化地产,这座桥也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商人在湖边增设了划船、游艇、钓鱼场等各种娱乐设施,将这里变成了运动休闲的旅游胜地,引来不少人到这里生活。为了增加小镇的历史气息,商人还捐出1平方千米的土地,建了一个中世纪都铎王朝风格的英伦小镇,为这片土地添上了“英伦”色彩。这之后,商人还配置了私人飞机,免费把客户从全球各地接到这里观赏风光、视察房地产项目,这可真是经典的“先尝后买”的体验式营销。围绕这座伦敦桥的一系列商业运作最终让商人大获成功,他这样的商业头脑也令人叹服。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这座桥有多少个桥洞呢?

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在我讲这个故事时,伦敦桥的照片就投在大屏幕上,可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伦敦桥到底有几个桥洞呢?因为大家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伦敦桥的外观细节上,都在全神贯注地听我讲故事。这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特殊表现。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人全身心地关注某个特定对象,由此对特定对象形成心理活动或意识的高度指向性集中的过程。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东西,每一分钟都会受到持续不断的感官信息的影响:街上的汽车喇叭声、商场里五光十色的商品、花市里的各色鲜花、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我们的感知觉都忙不过来了。怎样才能同时感知多种事物,看清我们想要看清的东西,听到我们需要听到的声音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以下3种注意力运用策略。

聚光灯效应

当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自己想要感知的东西时,大脑会打开“聚光灯”,把“几乎所有”能量都聚焦到一个点上,把我们想要注意的内容照得亮亮的,以便我们能清晰、准确地感知想要注意的内容,这就是“聚光灯效应”。若缺了这一盏聚光灯,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们不妨做一个小游戏。

假设你是一名公交车司机,现在你出车了。

第一站,上来11人。

第二站,上来5人,下去8人。

第三站,上来7人,下去4人。

第四站,上来12人,下去6人。

第五站,上来9人,下去12人。

第六站,上来3人,下去7人。

第七站,上来18人,下去5人。

第八站,上来13人,下去9人。

现在,请问:司机叫什么名字?请立即回答。

是不是有点儿被绕晕了?

在我的各类课堂上,我做过大致的统计,一般来说,90%以上的人都不能立刻回答出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计算乘客人数上,认为这才是游戏的关键所在,却忽略了我说的第一句话“假设你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你的个人主观猜测和兴趣,引导了你的注意力。

如同前面讲伦敦桥的故事一样,我们并不是没有高度注意,只是将注意力聚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忽略了其他信息,而那些信息有时可能是更重要或更有用的。可见,我们犯迷糊不是因为缺乏注意力,需要集中注意力,而是需要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运用策略,把注意力分配到应该注意的地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们不可能同时注意到所有的内容,所以,我们会有选择地注意我们认为重要或者感兴趣的事物。

注意力高度聚焦的好处是,我们能把注意到的内容弄得很清楚,缺点是其他信息会被我们忽略。生活中,因为注意力高度聚焦而对其他事物有所忽略的情况非常多。例如,“废寝忘食”“茶饭不思”,说的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其他事都忘了。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20年,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有一天,他母亲包了几个粽子放到桌上让他吃,当时他太全神贯注了,以至于一边看文稿,一边拿起粽子蘸着墨汁吃,还说着:“真理的味道真甜。”可见,他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自己需要翻译的内容上了,其他的都没注意到。

这就是有关注意力的辩证法:注意力越集中,被注意的事情就越清晰,而不被注意的事情则可能被完全排除在视线外。这有时是好事,我们能将精力更聚焦在需要关注的事物上;有时又不是好事,我们可能错过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所以,注意力不仅仅涉及能否聚焦、聚焦度多高的问题,还包括应该聚焦于什么之上的问题。

鸡尾酒会效应

大脑里的“聚光灯”既能照亮一处,又能制造很多“盲点”,让我们看不到很多东西。注意力的集中就好比我们给意识穿上了鞋,注意到的地方不过是鞋所踩到的地方。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注意力的“局限性”呢?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把注意力完全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我们聚焦在某一件事情时,仍能对其他信息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戒性,即我们会有意进行注意力的分配。

当我们走在闹市中,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周遭的一切我们可能会视而不见。但这时候,有一个小摊主在叫卖,无论是我们特别熟悉还是特别陌生的货物,都可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当我们参加一个鸡尾酒会,现场有上百人,大家都在三五成群地交谈,时不时还有人大声喧哗或开怀大笑,但我们却能专注于和周围的几个人交流,这是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们可以把环境里的噪声都屏蔽,我们不会觉得嘈杂的环境干扰了我们。不过,如果这时候突然有人在远处叫我们的名字,我们会立刻转过头去寻找到底是谁在叫自己。

这些都说明其实我们还是将注意力留出了一部分,用以保持对环境里其他信息的警觉,一旦出现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信号,我们就会立刻转移注意力。

这种现象叫作注意力的“鸡尾酒会效应”,它指的是,人有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即使大部分注意力被投向最关注的内容,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被用于对环境里的其他信息进行监控。从这个意义上讲,分心并不是一件坏事。

无意视盲现象

生活中,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在路上走着,一个朋友向你迎面走来,你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直到他走到你面前和你打了个招呼,你才“如梦初醒”。这种现象叫“无意视盲”。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拍了一段短视频,视频中一组穿白色球衣的运动员和一组穿黑色球衣的运动员在台上传球。实验要求志愿者留意并数出穿白色球衣的运动员一共传了多少次球。志愿者都把注意力投向穿白色球衣的运动员身上,以至于视频中有几秒钟出现了一个“黑猩猩”装扮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是因为志愿者没有注意穿黑色球衣的运动员,所以当“黑猩猩”装扮的人出现时,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

“无意视盲”并不是真的“视盲”,而是一种“注意错误”;不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而是因为注意力太集中了,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其他内容。这也意味着注意力的分配不够合理。比如,我们在高速路上开车,当车流量很大时,我们因高度紧张,专注于前后左右的车辆,导致对高速路上很显眼的路牌视而不见,错过了出口。再如,即便有救生员巡视,海滩上仍会发生溺亡事件,因为救生员更加注意在水面上挣扎呼救的人,而往往忽略被海浪拍击呛了水,直接淹溺在水里的人。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的注意力会被什么左右,并且发现注意力既有聚光灯效应,还有鸡尾酒会效应和无意视盲现象。所以,在工作、学习中不用过分责备自己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我们只是需要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分配策略,试着去注意那些应该被聚焦却被忽略的事物,同时也应充分理解分心对我们来说并不全是坏事,科学、理性地对待注意力问题。 VcIg2UQd+QgLgQe+8EzVryZkqv2yVM7IXv7x9mOfECW8AdW9mwuu7I0MXjqiKy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