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在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已逐渐成为显学,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回首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校园三角地的书店,只有一本心理学类图书,并且被归在哲学类图书里,孤零零的。估计很少有人问津,因为人们很难注意到它。

那时候,心理学是个冷门学科,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学科,以至于如果有人选择学习心理学,会有些奇怪。当时,一位老教授对新入学的新生这样说:“你们上了‘贼船’了。”意思是,你们看样子是学了不能学、不该学的东西。足见当时心理学的尴尬。

在当时,学者们经常调侃,心理学现在是锦上添花,是调味品,而不是必需品。也就是说,对生活或学术来讲,它可有可无。而只有到了它成为生活的必需时,它才会成为显学。四十多年过去,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心理学怎么就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了?

当你无法欣赏生命本身,无法从生命中内生出一种力量,时时刻刻感到厌倦,分分秒秒感到苦恼,随时随地欲要摆脱,你就没有和你的生命融为一体,就是出了问题。这时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心理学就是必需品。

心理学是帮助我们了解人生、开启人生、高效生存、迈向幸福的钥匙。

你想快乐,你就需要心理学;你不想不快乐,你也需要心理学。

让我们来看看让心理学成为必需品的场景。

先说职场。这里压力很大。为什么有些人选择“躺平”?因为心理动力不足,因为没有目标,因为没有办法。人们必须在认知和行动上重新找到工作的意义。另外一些人则选择“卷”起来,拼了命地竞争,即使不堪挣扎也无法放弃,越“卷”越用力,以至于被卷入职场的旋涡无法自拔。这两类人同样需要心理学的拯救。

特别是,工作中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管自己怎么拼命努力,总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而自己工作上出了点差错,却被上司揪住不放,被训斥,甚至被同事嘲讽,感觉遭受了职场暴力。但有时也会奇怪,你觉得别人都不行,可是眼看着那些看起来比你差的人不断晋升,活得比自己好。这是自己得了职场红眼病吗?为什么自己的人生会这样?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里有心态的问题,有认知策略的问题,也有生活方法的问题。心理学都能为此提供帮助。

再说婚姻关系。为什么在一些人看来,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一部分原因来自认知和情感的偏差。例如,最初人们在意的是对方的优点,看到的都是对方的长处,于是就越想越觉得自己需要对方,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但后来发生了什么?原本熟悉的长处变得习以为常,吸引力降低,你开始盯着对方的缺点看,每天想的都是对方的不足,甚至变得吹毛求疵。于是,你开始讨厌另一半,巴不得把对方甩掉。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人还是那个人,只是这段关系中彼此的认知发生了扭曲,情感也就跟着发生扭曲。所谓坟墓,其实都是自己亲手搭建的,自己刨坑把自己埋了。

再看子女教育。很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是快乐教育、什么是挫折教育,什么是惩罚教育、什么是溺爱教育,一开始的教育方式就错了,亲子关系越来越拧巴,教育适得其反。有些家长还觉得,把孩子教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白费功夫了。

你可能在商场看到过,一些孩子因为家长不给自己买玩具,就号啕大哭,躺在地上耍赖。家长大声呵斥,甚至动手,也无济于事。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很是扎心。你也许会奇怪,孩子怎么会变成那样?忘了自己可能也曾是这个样子,或者自己的孩子也可能会做出类似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有什么方法避免呢?

你可能在电梯里看到妈妈呵斥上小学的女儿,嫌她不够勤奋,嫌她懒,嫌她笨,嫌她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嫌她没有得到老师的赞扬……孩子泣不成声、无地自容。你可能会想,这个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教育孩子?太不通情理了。你可能会怀疑,在这样的沟通方式下,孩子能过得好吗?孩子对自己满意吗?对未来的人生会是满意的吗?实际上,很多人的童年也有过这样的遭遇,或者自己也会活成这样的妈妈。为什么意识到了不好还会这样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有什么办法纠正?心理学会提供帮助。

在其他场景,如在考核、考试、竞赛中,人们常常发现自己越是想避免的结果,好像越容易发生;而自己越期待的东西,越容易失之交臂。于是,生活成了烦恼的来源。

……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人们积极地寻找方法,如多读书。

而心理学成为显学的标志之一就是市面上的心理学读物越来越多,彰显出心理学的繁荣。如果你去书店转转,就会发现有关心理学的图书成架成堆,令人目不暇接。在经济、文化发达的社会,心理学作为显学的表现之一是书店里有关心理学的图书数量排在前列。其他指标包括每年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在各学科中排在前列,每年大学里选修心理学课程的人数排在前列。

虽然现在书店里有关心理学的通识入门图书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一部分是学院式教科书,它们比较适合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它的好处是系统性强、科学性强,但不足也很明显:通俗性不足,与大众的关联性不多,实用性不强。对大众来说,仍有距离感。

第二,一部分虽然强调生活的关联性、日常的实用性,但要么缺乏心理学的科学支撑和严谨性,要么其心理学知识片段化、局部化,抑或只涉及某些专题,让人很难看到整个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和面貌。还有些通俗读物往往注意强调个人的感悟,或者受作者个人专业领域的局限。总之,偏向于为大众介绍心理学的通识图书十分稀缺。

这使我想起很多年前看到的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它不厚不复杂,文字简略,娓娓道来,有故事,有生活,有知识,有哲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写给大众的心理学概论之类的图书,应该具备这样的特色,它会让人爱不释手,让大家觉得贴近生活,接地气,学而有用,用有所悟。

当然,要写这样一本书,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相当的投入,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好几年前,先后有多个音频知识平台发来邀请,直到2021年,帆书(原樊登读书)派出编辑小组与我商讨,先后持续了大半年。我感动于他们的执着,终于下了决心,编写、开讲“生活中的心理学”,因为做这件事实在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它不仅推广科学,传播知识,更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帮助大众更好地、更有效地、更快乐地生活和成长。这也是我开设这门课的宗旨。

音频课播出后相当受欢迎,很快播放量就超过一百万。于是,光尘图书的编辑找到我,建议把课程的内容整理成图书出版,呈现给更多的读者,这就有了现在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这套书。当然,我在原来音频课基础上做了相当大的修改,使它系统性更强,框架均衡,内容充实,更便于读者分门别类地吸纳知识。

下面来说说这套书的框架。

这套书共四册,呈现系统性的心理学知识,同时每个关键知识点都联系到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应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认知与理性。 讲解人的认知过程,说明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内容如下。

· 感知:我们是怎么感受世界的,有哪些感觉,各种感觉如何协调工作,我们该如何防止被感知觉欺骗?

· 专注:如何注意该注意的、忽略不该注意的,如何当心注意盲区,如何调整注意策略?

· 记忆:什么是记忆和遗忘,如何提升记忆力,过目不忘是真的吗?

· 学习:人们如何通过各种学习积累经验,有什么窍门?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有什么相通之处,可以借鉴吗?

· 言语:言语能力是天生的吗,有哪些自然语言,如何矫正口吃?

· 思维:如何有效思考、解决问题,如何规避思维陷阱?如何提高思维能力?逆向思维、镜像思维、延展思维是怎么回事?

· 想象与创造力:如何锻炼想象力,如何凭借有限想象力想象无限的事物?有哪些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的策略?

情绪与情感。 例如各种基本情绪,如喜、怒、哀、惧,以及复杂情绪,如焦虑、傲慢、嫉妒、抑郁都有什么特点?情绪的调节方法有哪些?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是什么?负面情绪有哪些积极作用?如何才能更快乐?幸福的密码是什么?如何摆脱焦虑和抑郁?

动机与行为。 人们的各种行为动力来源是什么?本能、需要、驱力、意志如何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为我们提供何种行为动力?为什么有人暴饮暴食,有人却厌食;为什么有人常立志、有人立长志?成就动机怎么来的?不满意的反面为什么不是满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如何提高内在动机?为什么有人为财死,而有人对理想至死不渝?

性格与人际关系。 人的气质和人格是什么,有什么关系和区别?为什么有的人很有耐性,有的人却很暴躁?有的人很执着,有的人很懦弱?文艺作品中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何解读他们的主要性格?他们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什么样的指南?还讲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婚恋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邻里关系。人如何理解这些关系中的心理?如何在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如何更好地经营这些关系,让生活更有质量?

这些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又详略得当。

这套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新”。我选用了不少2020年以后最新的心理学发现,它们大多都还没有进入学院式教科书。大家可以由此看到心理学最新的进展,以及它如何深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先睹为快。通过读这本书,你很有可能比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早知道一些内容。

特别是,我选取了多篇21世纪《自然》( Nature )、《科学》( Science )这类顶级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心理学相关研究,为读者做了解读,使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学如何以相当简明但严谨的方式去剖析非常深刻复杂的现象,领略科学的风采。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这本书,这本书的构造强调三个组成要素:一是知识内容,告诉大家具体的心理学原理;二是生活应用,告诉大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用于自己的生活;三是深刻和高度的提炼,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你会看到,每个章节都贯穿这三个要素。特别是第三个要素,也就是知识凝练,我专门为大家写作了一些总结性的话语,把心理学的智慧提升起来,沉淀下来,凝聚出来。

总之,这是这样的一套心理学图书:

· 它是写给普通人的心理学教科书,写给学生的通识读物。

· 它是比教科书更通俗易读的心理学通识图书,比通俗读物更科学丰富的教科书。

· 它把科学讲进故事,把故事讲出科学。

· 它是不费力气也能读下来的教科书,花点儿心思就能上手的实用指南。

· 它使你不再觉得生活很累,为你增添许多人生智慧。

希望你不是真的因为生活有很多困惑或纠结才来看这本书;但如果你生活中真的有些困惑或纠结,那你一定要来看这本书。送你一句话:放下拿不起的,拿起放得下的。

感谢帆书的舒从嘉、殷紫云,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直接促成了我下决心写音频课的讲稿,并在我随后每一期的音频课讲稿的写作中,给予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感谢我的学生郑清、马星、贾浩哲,他们在我的课程讲义的写作中承担了部分文献和素材的整理工作。感谢光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王乌仁,以及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各位朋友,他们对课转书的定稿提供了许多建议和意见。他们的耐心和专业精神尤其令人敬佩!

王垒
于北京大学 X6hmO5v0HJzwfDn6XzhSNy4BJEJTaPjMCtpWXH0TLkko2bYXJeyClEA+hvmdub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