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牛津版莎士比亚》英文版主编序

《牛津版莎士比亚》经典文库的缘起,可以追溯至1977年。一天,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约翰·贝尔(John Bell)来到我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家中。当时,我是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课程的高级讲师,工作地点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亚研究院(Shakespeare Institute)。当时的研究院院长是T. J. B.斯宾瑟(T. J. B.Spencer)教授,他是新企鹅(New Penguin)莎士比亚丛书的主编,我是副主编。丛书为平装本,涵盖全部戏剧、叙事诗和十四行诗,用的是现代拼写,附带长篇导读和注释。导读的目的是剧本赏析,并提供剧本有关的基本信息,还包括每部戏剧评论史和演出史方面的情况,语言准确直白,尽量避开专业术语。总体上,丛书旨在方便有学识的非专业人士阅读。斯宾瑟自己编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样本,供其他编者参照。我协助斯宾瑟为该丛书起草了编辑规范,我的职责还有检查交来的打字稿、核查付印后的校样。我自己也编了三部剧,分别是《仲夏夜之梦》《理查二世》《错误的喜剧》。所有这些,为我本人日后成为新一套丛书的主编积累了宝贵经验。

牛津大学出版社偶尔来向我咨询有关项目出版的事情,我也曾为他们编撰、编辑过两份参考书目,所以他们对我的能力有所了解。不过,听到约翰·贝尔来找我的目的,我还是感到惊讶,而且有点受宠若惊。贝尔说,他来找我,是想问我是否有兴趣策划一套新的《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并全职做这一工作。

当时的图书市场有明显的断档。环球(Globe)版莎士比亚系列当时还在出,但最早是从1868年开始的;当时在售的牛津(Oxford)版最先是于1891年出版的,显然也早已过时。牛津大学出版社此前曾几次想请学者以自由作者的身份编一套丛书,但都没有成功,此时意识到这一做法不太实际,因此希望找一位全职编辑到牛津工作,从头至尾负责该项目。对我而言,接受这一职位,就得放弃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研究院的工作,搬到牛津,全职做编辑。牛津的计划是出一部单卷本的全集,以替代牛津自己那部已经过时的全集,同时与英国和美国已有的全集相竞争。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项目,也是我很乐意合作的项目。

我接受了这一提议,举家搬迁到牛津生活。出版社在一幢靠近主社的楼里成立了专门的莎士比亚部门,并任命对莎士比亚也有学术兴趣的克莉丝汀·艾文——卡尔[Christine Avern-Carr,后改姓伯克利(Buckley)]为我的秘书。社里也支持我找一位合适的编辑助理。找编辑助理的过程,开始并不容易,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合适的人选,就是加里·泰勒(Gary Taylor)。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美国年轻学者,当时在剑桥即将读完博士。这些年过去,加里如今已成为校勘届的领军人物,最近还成了2016年出版的多卷本新《牛津版莎士比亚》的总编辑。

我来牛津上任后,给自己定的第一个任务是深入研究莎士比亚拼写现代化的原则。令人震惊的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这件事情。自17世纪以来,以往全集的编辑无一例外都只是在已有版本上写写画画,而且经常是很任意地做些标记。我的研究成果与加里·泰勒对《亨利五世》的校勘研究放在一起,以《莎士比亚拼写的现代化处理及〈亨利五世〉文本的三篇研究文章》( Modernizing Shakespeare's Spelling with three Studies in the Text of Henry V )为题出版。我喜欢做得彻底一些,这与其他一些版本不同,比如美国的河滨版(Riverside),选择保留了一些早期的拼法,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似乎是编辑实践的倒退。

我对当时通行的莎士比亚版本做了调查,意识到市场上还有另外一个大的断档。当时正在进行的严肃学术性多卷本只有一种,是梅休因出版公司(Methuen)七十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出版的阿登(Arden)系列。在那七十多年里,评论界对莎士比亚戏剧和诗歌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研究也有了许多显著的进步。阿登版当时的主编是哈罗德·詹金斯(Harold Jenkins)和哈罗德·布鲁克斯(Harold Brooks)。哈罗德·詹金斯是我当年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London)读本科时的导师。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来找我之前,两位哈罗德曾经邀请我编辑阿登版这套丛书,但我没有同意,因为当时我已经在为企鹅那套丛书工作,觉得有利益冲突。詹金斯和布鲁克斯两人都是很好的校勘学者,但他们自己编辑阿登版是出名地慢。所有这些都促使我向牛津大学出版社提出建议:除了出一部新的单卷本牛津版全集外,我们还应该开始做一个新的多卷本,由我任主编,按照新的编辑原则,重新编辑所有的莎士比亚戏剧和诗歌。社里同意了我的建议,我起草了一份详细的编辑指南,开始挑选编者。我希望组建一支国际化的队伍,由认同我对莎士比亚作品做现代化处理的理念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学者组成。我希望聘请的人精通莎士比亚研究,有较强的戏剧演出意识,乐意与广大读者分享自己的学识与热情,并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发出了邀请,起草了第一批书目的合同,然后就坐下来等待结果。泰勒自己编了《亨利五世》,作为丛书的第一种于1982年出版。我与多位编者紧密合作,回复他们的询问,检查他们交来的稿子,看长条校样及分页校样。这中间也有一些意外,至少有两个我所请的人因觉得稿酬达不到预期水平而放弃,结果还得另外找人。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编者都能遵循预定的框架。有一部戏注释过长,某年圣诞节假期,那是在我离开牛津大学出版社回到莎士比亚研究院任院长和莎士比亚研究课程教授以后,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删减这部戏的注释上。

同时,单卷本的工作也在继续。进展没有达到预期的速度,因此我们的编辑队伍中增加了约翰·兆伊特(John Jowett)教授,后来又增加了威廉·蒙哥马利(William Montgomery)博士。最终,单卷本于1986年与古代拼法版和一册详尽的文本导读一起出版。

我启动多卷本以后不久,就面临竞争。剑桥大学出版社也有同样的想法,并请了时任约克大学英语系主任的菲利普·布洛克班克(Philip Brockbank)教授任新剑桥(New Cambridge)多卷本版主编。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布洛克班克教授打给我的。他提出,我们一起合作,协力出一套牛津剑桥版的多卷本。这个想法让人很感兴趣,甚至也许是一个很理想的主意,但我的牛津东家应该不会喜欢,我自己也觉得过于复杂,很难实际操作,因此婉言谢绝了。多卷本的工作,虽然速度比我希望的慢,但继续做着。1997年,我卸下大学教职退休,用了三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编了《李尔王》。最后一卷是《理查二世》,于2011年出版。

今天,《牛津版莎士比亚》多卷本汉译本即将出版,以帮助中国读者欣赏研究这位世界最伟大的剧作家,我感到非常高兴。预祝这一项目取得方方面面的成功。

斯坦利·韦尔斯(Stanley Wells) JhP6d+Pdg3iqsSSrPhb75OnBcChuIJSZXQ+MxGm85rx28WDBofbM8WpIgf1IIG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