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严可均.全晋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萧统.昭明文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3. 陈苏镇.两汉魏晋南北朝史探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十八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 唐翼明.魏晋清谈[M].四川:天地出版社,2018.
6.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 李凭.北朝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 刘玉宏.曹魏西晋时期洛阳商业经济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
2. 刘雅莉.张华年谱汇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5.
3. 郑敏静.刘琨的生平和创作探析[D].湘潭大学,2014.
4. 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 朱安祥.“十朱”钱小考——两晋货币流通之一侧面[J].中国钱币,2019(02).
6. 祝总斌.“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6).
7. 张金龙.“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J].史学月刊,2003(04).
8. 陈苏镇.司马越与永嘉之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1).
9. 王志邦.东晋的建立与江东士族[J].浙江学刊,1987(05).
10. 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01).
11. 权家玉.晋武帝立嗣背景下的贾充[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6(00).
12. 范兆飞.永嘉乱后的并州局势——以刘琨刺并为中心[J].学术月刊,2008(03).
13. 杨德炳.论祖逖与北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