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短序

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算得上大一统王朝的,其实就那么几个——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其中,最没有大一统王朝气象的就是西晋,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也是个大一统王朝。

这倒不是因为它的存在时间太短,如果是因为这一点,短命的秦、隋,为何历史存在感那么强呢?

西晋的历史存在感那么弱,主要是因为它的气质太猥琐——登场鬼鬼祟祟,演出贻笑大方,退场一片狼藉。

从统一天下到彻底崩溃,这个大一统王朝只存活了三十多年,去掉十六年此起彼伏的内乱,以及紧随内乱而来的外部危机,它有效统治中国古代的时间,其实只有十多年。而且在这十多年里,无论疆域政治建设,还是制度文化建设,它都乏善可陈,历史贡献不值一提。

简单说,西晋的历史存在感那么弱,是因为它太孱弱,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如果非得说它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那就是它一手导演了狂暴的八王之乱,给中古时代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发生八王之乱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上篇开头我说过,那是因为西晋王朝的国家设计有问题——司马炎开历史倒车,恢复了早就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分封制。不过坦白地说,那是一个“投机取巧”的结论,必须把历史节点卡在西晋王朝的时间段里,这个结论才是成立的。

因为司马炎作这个决定并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当时的历史环境让他必须那样做。或者说,作为士族当中的一个个体,他必须采用分封制压制司马氏之外的其他士族,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

那么,士族又是怎么形成的?这必须上溯到东汉。为什么士族会出现在东汉呢?这又必须上溯到西汉……一环一环往上推的话,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长篇大论才能说明白。所以说,将发生八王之乱的原因归结为西晋的国家设计有问题,是一个“投机取巧”的结论,它的背后是许多历史残留问题的堆积;而司马炎恢复的分封制,只是让这些问题有了一个宣泄的口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八王之乱是历史规律的一种表现,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也是我把上篇命名为“事件手书——盛衰岂无凭”的主要原因。

然而,“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是一种概率,并不代表必然会发生,在历史规律之外,还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西晋王朝上层的治国之术足够高明,八王之乱的悲剧并非完全不能避免;但是很可惜,西晋上层的表现,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里所说的上层,也就是下文将要谈到的司马炎、贾南风、贾充、王衍等人,他们当中谁应该为西晋王朝的崩溃负主要责任呢?我的看法是:西晋的崩溃是他们集体促成的,他们都有责任,无所谓主要次要,就连刘琨、祖逖,也不见得就那么清白。

这也是将下篇命名为“人物画像——兴亡谁人定”的原因。 YEKLqwMFanMBZWKL9hiVSDgvYHH/5dxZyXNGmFY8k4DOifE9fOIkNcD+PyGvH3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