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从考古学所见的古代社会经济

抗战前,中央研究院的李济等人在河南安阳县考古,在黄河北之后冈发掘出不同颜色的粗细陶器,其分布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彩陶、黑陶、白陶(灰陶)。可证明此地区之人类,最早用彩陶,其次用黑陶,最迟用白陶,可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考古学家给予三者以不同之名称:

彩陶在河南渑池发现,为“仰韶文化”之代表。

黑陶最早在山东济南附近的龙山镇发现,可作为“龙山文化”的代表。由于当地土壤为黑色,故为黑陶。在龙山附近还发现了石器、蚌器和骨器。因山东近海,故有蚌,也有用兽骨为器者。其中有一种骨器作占卜用,此为甲骨文的先声。

白陶(灰陶)最早于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故称“小屯文化”。古人到了用白陶时,已同时进展到青铜器时代,开始使用铜器了,此即“殷墟时代”(殷商时代)。

可参看梁思永《小屯、龙山与仰韶》(《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一文,其中讨论了后冈殷墟三种不同陶器在地理上的分布。又有瑞典人安特生(Johan G. Andersson)所著《中华远古文化》( An Early Chinese Culture )与《甘肃考古记》(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Kansu )二书,均为地质调查所出版,可作为仰韶文化之参考材料。

人类有陶器后,便可过定居的生活。游牧时代不可能有陶器,因不能定居也。

此外,在彩陶的地层同时又发现一些石锄、石耨等工具,作农耕之用。可以想象,仰韶文化时期之人类已过农业生产之生活。同时在彩陶陶器上,有谷粒等农产品之图案,表示此时代已进入农业生产时期矣!

除了河南西部外,在陕西、甘肃、辽宁等地均有彩陶的发现。除辽宁外,其他均在西北山地或高原地区,故彩陶代表中国古代西北山地的文化。同时,以彩陶为代表的文化,已开始有农业生产。西北山地的土壤为黄土,故又称为“黄土高原”,此种黄土之特点是较为干燥,较为卫生,不似东部平原之低湿,故宜人居住。黄土又松,土中有洞穴,易于挖掘耕种,故在古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形下,较易从事生产。此外,西北黄土高原尚有一特点,即没有原始大森林,开辟耕地较为容易,故古代生产工具虽落后,但也能成为农业社会了。

可以推想,古代中国之农业发展地区是在西北山地,而非东部大平原也。

在西北山地有彩陶处,同时有鹿、鱼、鳖发现。鹿住山林中,鱼、鳖住沼泽中,这可能是因西北山地的耕地有限,故需以渔猎所得作为补充。

陶器的发明,首先须用火烧泥土,而人们使用火乃长期经验积累而成。老祖宗初遇火,如山火或雷电的走火,初见害怕,便逃离火区,待火灭回原处,后悔未连同野兽一起带出,但鼻闻香味,于是发现火可供烧烤。人类因此设法保存此火焰,将火用剩后,用灰或泥轻覆其上,以便再用,此为人类早期用火之法。在原始村庄中,有一种“长明火”(permanent fire),使之不灭而存其火焰以供奉社神。再过一段长时期后,始有人发明钻木取火(fire-making),即用石钻摩擦木头而生火。史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之法,《韩非子·五蠹》云:“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古人知用火烧吃食物后,如将食物放于篮子或葫芦中,在火上烧烤,容器便被烧掉了。于是以葫芦等作模型,发明了陶器,因此人便可定居。以前由于人需水,故须居住在近水地方,自有陶器后,人居住便可较为远水了,因水可由陶器保存。 F9r14B6i7HgazkpWvoe4TlYJLq7lmyaVn5xLvRGqWeTk9gg3eH4Gso+q9bANfM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