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楔子
洪太尉误放众妖魔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自立为王,开始了五代十国时代。经过七十多年的战乱,殿前都点检 出身的赵匡胤(yìn)统一了天下,定国号为宋。乾兴元年(1022年),宋朝第四任皇帝赵祯即位,史称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据说,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他在任期间,注意任用贤臣,使宋朝出现了五谷丰登、夜不闭户的繁荣景象。没想到乐极生悲,嘉祐(yòu)三年(1058年)春,天下瘟疫横行,百姓死亡无数,全国各州各府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龙案上。

三月三日五更 时分,仁宗坐镇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拜。殿头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话音刚落,宰相赵哲和参政文彦(yàn)博上奏:“如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够减免赋税,以救万民于水火。”仁宗听了,立刻命令翰林院草拟诏书:“赦免罪犯,减免赋税,举行法事祛(qū)除灾祸。”可是,瘟疫不仅没有被祛除,反而更加严重。仁宗听说此事之后,深感不安,再次召集百官商量对策。

参知政事范仲淹上奏说:“臣以为要想祛除此次瘟疫,必须立刻宣张天师入宫,让他设坛祈福禳灾。”仁宗听了,急忙命令太尉 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天师张真人星夜赶来祛除瘟疫。

洪信不敢迟延,领了圣旨就直奔龙虎山,几天之后到了信州。信州官员全都出来迎接洪信,并派人向龙虎山上清宫通报消息。第二天,洪太尉在众官员的护送下来到龙虎山。道士们恭恭敬敬地把洪太尉迎进三清殿,将诏书供奉在大殿中央。

洪太尉问监宫真人:“天师现在在哪儿?”

真人回答:“天师生性清高,喜欢修身养性,不喜欢交际,所以住在山顶。”

太尉说:“如今有诏书在此,为何不请他下山听宣?”

真人回答:“天师虽然住在山顶,可是喜欢游历,踪迹不定,无法请他下山。”

太尉焦急地说:“如今瘟疫泛滥成灾,百姓死亡无数,找不到天师可如何是好?!”

真人回答:“如果是这样,太尉可以斋戒沐浴,然后背着诏书走上山顶,诚心叩请天师。”

第二天五更时分,洪信沐浴更衣,带着圣旨和银炉出发了。

监宫真人带领众道士送洪太尉来到后山,对他说:“太尉如果要拯救万民,就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山路很崎岖,要抓住葛藤或岩角才能行走。洪信走了两三里 路,就累得气喘吁吁、脚酸腿软。他心想:“我是朝廷命官,一向锦衣玉食,如今却为了寻找天师遭这份罪!”

勉强又走了三五十步,一阵怪风吹来,随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洪信惊叫一声:“啊!”然后一头栽倒在地。那只虎围着洪信转了几圈后,咆哮着跳下山去了。洪信吓得浑身发抖,连声叫苦,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才平静下来,心想一定要见到天师,于是带上诏书和银炉继续前进。

又走了三五十步,洪信不禁又埋怨起来:“皇上命我来这里,着实害苦我了。”话还没说完,旁边的竹林里忽然刮起一阵旋风,从草丛里冲出一条吊桶粗的毒蛇。洪信见了,不由得扔掉银炉,惊叫:“这回我死定了!”随后跌倒在地,眯眼偷看那条毒蛇。那条毒蛇慢慢地爬到洪信面前,盘成一团,两眼闪着金光,口吐长舌,对着洪信喷毒气,把洪信吓得半死。过了一会儿,那条毒蛇一溜烟不见了。很长时间后,洪信才从地上爬起来,说:“吓死我了,真是惭愧!这些臭道士,竟然如此戏弄本官。等我找到天师之后,一定找他们算账。”说完就提起银炉,准备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松林里隐隐传来一阵悦耳的笛声。洪信循声望去,看见一个道童。这个道童倒骑一头老黄牛,吹着铁笛慢悠悠地转出山坳(ào)。

洪信见那个道童明眸(móu)皓(hào)齿、超凡脱俗,走上前问道:“你从哪儿来?认识我吗?”道童没有理睬洪信。洪信一连叫了好几声,道童才呵呵笑了起来,用铁笛指着洪信说:“你是不是要找天师?”洪信惊讶地回答:“你怎么知道?”道童笑着说:“天师今早说过:‘皇帝将会派洪太尉来山上,让我去京城祛除瘟疫。我现在就驾云而去。’天师这时可能已经到京城了,所以你就不必上山了。再说了,山上有很多毒虫猛兽,万一伤了你,可如何是好!”洪信说:“此话当真?”道童笑而不答,吹着铁笛离开了。洪信心想:“这道童居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他说得没错,不如就此下山,免得白白丢了性命。”于是提着银炉原路返回。

洪信回到山下,监宫真人问他:“见到天师了吗?”

洪信回答:“我可是朝廷命官,根本走不了山路,路上又遇到了猛虎和毒蛇,如果不是我福大命大,恐怕命都没了。你们这些道士真胆大,竟敢戏弄本官!”

真人回答:“太尉言重了,我们并非有意戏弄朝廷命官,此乃天师在试探太尉的诚心呢。山上虽然有猛虎和毒蛇,但它们并不伤人。”

洪太尉又说:“我还见到一个道童,他倒骑在牛背上,吹着一支铁笛。他居然认识我,还说天师早上已经驾鹤飞到东京 去了,我这才下了山。”

真人说:“哎呀,这个道童正是天师。他虽然看起来年纪很小,却有很深的道行,善于祛除瘟疫,世人都叫他‘道通祖师’。”

洪太尉听了大吃一惊:“我真是无知啊,竟然与天师错过了。”

真人安慰他说:“太尉不必担心。既然天师已经说过要去京城,那么等太尉还朝时,说不定天师已经祛除瘟疫了。”洪太尉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吃过早饭,真人带领众道士陪太尉游览龙虎山。太尉游览了山前山后的景致,发现三清殿真是富贵不可尽言。三清殿右廊后有一座庙宇,四面墙和两扇大门都涂有红漆,门被一把胳膊粗的铁锁锁着,门上交叉着贴了好几道盖有朱印的封条,檐前的匾额上写着四个金字:“伏魔之殿”。

太尉指着这座庙宇的门问:“这是什么地方?”

真人回答:“这是历代祖师镇锁妖魔的地方。每传一代就添一道封条,以免后代妄自打开。如今已经历经了八九代,所以上面才有许多封条。据说,如果让妖魔逃脱,后果会很严重。”

洪太尉听了十分好奇,对真人说:“你把门打开,我看看妖魔长什么样儿。”

真人回答:“这可使不得!祖师爷曾经告诫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得擅开此门。”

洪太尉笑着说:“胡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妖魔,分明是你们为了炫耀法术故意安排的。快点儿把门打开!”

真人再三解释说:“真的使不得,万一让妖魔逃走了,可能会天下大乱的。”

太尉怒气冲冲地说:“你们要是再啰唆,我就上报朝廷,说你们妖言惑众,让你们都去充军。”

真人畏惧强权,命人揭了封条、打开大锁。

众人推开门,只见里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太尉命人点起火把,只见大殿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有五六尺 的石碑。石碑正面写着许多字,可是大家都不认识;背面只写了四个大字:“遇洪而开”。

洪太尉高兴地对真人说:“我的姓几百年前就已经在这里了,这分明是让我来掘开它,你们却非要阻拦我。快,多叫几个人过来,帮我把石碑放倒。”

真人再三说明不可以掘动石碑,否则会出大事,可洪太尉哪里肯听。掘了三四尺深时,露出一块青石板,洪太尉命令众人把青石板也掘开。真人苦苦劝谏说:“千万不能掘啊!”可是依然无济于事。

众人掘开青石板,只见下面是一个深约万丈 的地穴,随后只听一声巨响,一道黑气从地穴中飞滚而出,冲倒半个殿角,在空中化作一百零八道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吓得大惊失色,扔下锄头或铁锹(qiāo),争先恐后地逃走了。洪太尉也吓得目瞪口呆,面如死灰地问真人:“飞走的是什么妖魔?”

真人叫苦连天,回答道:“它们是三十六天罡(gāng)星、七十二地煞(shà)星,如今被你放走,将来肯定会祸害人间的!”

洪太尉自知有错,不敢多问,带着手下星夜赶回京城,叮嘱众人千万不要泄露此事。

洪太尉回到京城时,天师已经作法祛除瘟疫并离开了。仁宗不知道洪太尉误放了妖魔,还重赏了他。

此后的几十年,天下都很太平。 2sIPNXVlAhBMG5ih0uc7dzOWEeNWtwl4hEwxmfaVjiJGXIcKUAzFb/XskNnZpdI9



第一回
端王府高俅巧发迹

哲宗(1085—1100年在位)时期,京城有个无赖名叫高二,他整天不务正业,只会吹拉弹唱、舞刀弄枪,尤其擅长踢气毬 ,所以大家都叫他高毬,他给自己改名为“高俅(qiú)”。

由于没有真本事,高俅只能靠帮闲 为生。他人品很差,经常被人扫地出门。

有一次,高俅怂恿王员外的儿子去喝花酒,被王员外告上了官府。官府打了高俅四十棍,把他赶出了京城。高俅只好来到临淮州,听说开赌坊的柳世权喜欢招纳三教九流,就投奔了柳世权。

三年之后,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被柳世权引荐给了在京城开生药铺的董将士 。董将士心想高俅并非善类,怕他带坏自己的孩子,决定打发他走,可又碍于柳世权的面子,只好先收留了他。大约过了半个月,董将士以怕耽误高俅的前程为由,把高俅转荐给了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得知高俅是不务正业之人,也不愿意收留他,又把他转荐给了哲宗皇帝的妹夫都太尉王晋卿。

高俅到了都太尉府之后,深受重视。没过多久,王晋卿过生日,专门宴请了自己的小舅子端王。端王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虽然没有济世之才,却精通琴棋书画,喜欢踢球打弹。酒过三巡,端王离席方便,路过书房时看到一对狮子形的白玉镇纸,非常喜欢。第二天,王晋卿就把这个镇纸和一个白玉笔架装在一起,吩咐高俅送给端王。

高俅来到端王府时,端王正在跟几个小太监踢球。碰巧有个小太监把球踢到了高俅脚下,高俅就使出“鸳鸯拐”这个花哨的脚法,把球踢给了端王。端王收下玉器,叫高俅陪他踢球。高俅不敢,再三推辞,最终不得不上场,并把平生的本事都使了出来,只希望能讨端王欢心。端王见高俅球技高超,收高俅为贴身随从。两个月后,哲宗皇帝驾崩,端王继位,史称徽宗(1100—1126年在位)。之后不到半年,高俅就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挑了一个好日子走马上任。殿帅府里的官吏基本上都来祝贺了,只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没到。高俅问:“王进为何不来见我?”有人回答:“王教头半个月之前就生病了,正在家里休养。”高俅根本不信,只当王进看不起他,于是派人召来王进。

王进无奈,跟着士兵来到殿帅府,叩拜高太尉。高俅问:“你就是禁军教头王进?”王进回答:“正是小人。”高俅呵斥王进:“你为何推说患病不来见我?既然生病了,怎么还能来?分明是看不起本官!”王进回答:“小人不敢,确实是有病在身。如今太尉叫我,我怎敢不来?”高俅大怒,命令手下:“给我狠狠地打!”众将大多和王进交情不错,纷纷为王进求情:“太尉,今天是您上任的大好日子,您就网开一面吧。”高俅说:“好,看在众将的面子上,我暂且饶了你,日后再跟你算账。”王进谢过高俅,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心想:“原来是他!看来我的小命不保了。”原来,高俅以前在街上欺负人时,曾经被王进的父亲打成重伤,在家休养了四个月才痊愈,如今他成了王进的上司,自然不会放过报仇的机会。

王进回到家之后,跟母亲商量了一番,决定逃往延安府,投奔父亲的世交——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于是赶紧收拾行李,当夜就匆匆上路了。母子二人晓行夜宿,走了一个多月。这一天天色已晚,母子二人借宿在一座庄院里。王母因为劳累,犯了心痛病。庄主听说此事以后,留他们母子住下,用偏方治好了王母的心痛病。王进自然非常感激庄主。

这一天,王进看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练武。那小伙子光着上身,身上文着几条青龙。王进看了一会儿,脱口说:“这棒使得马马虎虎。”小伙子听了大怒:“你说我不行,那你敢跟我比试比试吗?”庄主赶来喝止了他,得知王进会使枪弄棒,就叫他拜王进为师。小伙子不肯拜:“爹,你不要听这家伙胡说!如果他能打赢我,我就拜他为师。”王进笑着对庄主说:“我怕误伤了令郎。”庄主回答:“不要紧,就算打断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

王进听了,从枪架上拿了一根哨棒 ,走到空地上摆开阵势。小伙子举起哨棒奔向王进。谁知王进拖起哨棒,转身走了。小伙子抡棒赶上,王进一转身,举棒向小伙子劈来。小伙子见了,急忙举起哨棒招架。王进却收了手,转而直刺小伙子的前胸。小伙子没有防备,被刺倒在地。王进连忙扔下哨棒,上前扶他。小伙子输得心服口服,当下就跪在地上,要拜王进为师。

王进为了报答庄主的恩情,答应了小伙子的请求,并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庄主回答:“老汉世代居住在这华阴县界,前面就是少华山。这个村子名叫史家村,村里三四百户人家都姓史。小儿名叫史进,他从小就不务正业,只喜欢使枪弄棒,身上文有九条龙,所以大家都叫他‘九纹龙’。如果教头能好好教他,老汉必有重谢。”

王进尽心教导史进,只用了半年就把自己的本事都传给了史进。王进担心高俅早晚会找来,到时连累史进一家不说,他自己也难以逃脱,决定离开史家村。史进父子苦苦相留也无济于事,只好设宴为王进母子饯行。 TVdk8DPS2d32csffUjVPAaKcpYGN51zj7O9CAq2e0fewGyq4BVHhmn6QRaCYZzFa



第二回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王进离开之后,史进依然不务正业,每天都忙着练武。半年之后,史太公染病去世,转眼又过了三四个月。

六月中旬的一天,史进在柳树下乘凉,发现本村的猎户李吉正探头探脑地望着他。史进问:“你往日里经常来我庄上卖野味,我也没有亏待过你,如今你怎么不来了?是不是怕我没钱?”李吉回答:“小人怎敢,只是近来没有野味了。”史进说:“胡说!少华山这么大,难道连獐(zhāng)子、野兔都没有吗?”李吉回答:“大郎有所不知,最近少华山上来了一伙强人,老大是‘神机军师’朱武,老二是‘跳涧虎’陈达,老三是‘白花蛇’杨春,另外还有六七百个小喽啰 、百十来匹好马。他们占山为王,不许我们到山上打猎。”

史进寻思了一阵,叫庄客 摆下酒宴,宴请村民,并对村民说:“听说少华山上有一伙强人,我猜测他们早晚会骚扰我们,所以把大家请来商量对策。我建议,大家一有情况就打起梆子,通知其他人前来救援。”村民们知道史进武艺高强,都愿意听他指挥。史进整顿刀马,以防御山贼。

与此同时,少华山上的三个头领也在商议生存大计。老大朱武以双刀为武器,精通阵法,很有智慧,他说:“听说华阴县要出三千赏钱捉拿我们,恐怕厮杀是在所难免了,我们应该提早囤积一些粮草,以备不时之需。”陈达建议去华阴县里借粮。杨春说,如果要打华阴县,必须经过史家村,而史家村的九纹龙史进并不好惹,不会放他们过去。朱武也这么认为。可陈达坚决不听,带了一百多个小喽啰就向史家村进发了。

史进一得到消息就敲起梆子,随后带领村民直奔村口,挡住了陈达一行的去路。陈达向史进行了行礼。史进大声说:“你们这帮歹徒,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陈达回答:“俺们山寨缺少粮食,打算经由此地去华阴县借粮,还请各位放行!等我们回来了,一定好好答谢各位。”史进回答:“胡说!俺正要捉拿你们这伙山贼,怎会放你们过去?除非你赢了俺手里这把刀。”说完就挥刀来战陈达。陈达挺枪来迎史进。斗了一会儿,史进卖了一个破绽,诱使陈达去刺他心窝,他却把腰一闪,陈达连人带枪都撞进他怀里。史进把陈达从马鞍上提起来,丢到地上。众人上前绑了陈达,赶走了小喽啰。

史进把陈达绑在庄院里,准备捉了另外两个贼首再向官府请赏。

杨春得报,建议出动全部人马去跟史进拼命。朱武却认为这么做不妥,他想出一条苦肉计。杨春听了朱武的计策,非常赞同,随后和朱武一起下山去见史进。

史进正愁怎么抓住另外两个贼首呢,听庄客报告说他们一起来访,高兴地说:“这两个家伙真是自寻死路。”说完就打起梆子,然后骑马向庄外走去。

朱、杨二人走到庄门口,哭着跪在地上。史进立刻下马,问:“你们这是做什么?”朱武回答:“小人等三人因为吃了官司才被迫落草为寇,当初发誓要死在一起,如今小弟陈达不听劝告,误犯了英雄虎威,我们不求英雄原谅,只求英雄能让我们兄弟一起死。即便英雄把我们交给官府,我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史进见他们兄弟三人如此讲义气,心想如果拿他们请赏,只怕会让人耻笑,就放了陈达,并劝慰他们三人不要向无辜百姓动手。

朱武兄弟三人回去之后,非常感激史进,就准备了三十两黄金,派小喽啰连夜给史进送去。史进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了,还打赏了小喽啰。过了半个多月,朱武兄弟三人又派小喽啰连夜下山,给史进送了一些大珍珠。史进觉得自己应该回敬,就命庄客送了一些布料和肥羊上山。

时光飞逝,中秋节即将来临。史进派庄客王四上山,请朱武兄弟三人于中秋节那天来庄上赏月。三人答应了,并设宴招待王四,还赏了王四五两银子。王四喝得醉醺醺的下了山,走不到十里路就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猎户李吉碰巧经过,他认识王四,就过来扶王四,不小心看到王四褡裢里的银子,顿时起了贪心,想偷偷地拿走一些,于是解开褡裢往地上抖了抖,把银子和信都抖了出来。李吉拆开书信,得知史进和少华山的三个贼首有来往,就拿走了信,准备交给官府请赏。

王四睡到二更天才醒来,发现银子和信都不见了,担心史进怪罪,谎称没有回信。史进信以为真。

中秋之夜,史进与朱武兄弟三人一起在庄院里饮酒赏月,正在兴头上时,只听墙外一阵大喊,一眼看去,院外火把通明。原来是华阴县县尉 带兵包围了庄院。史进得知实情,一刀杀了王四,叫庄客收拾一些行李,和众人一起杀了出去。官兵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连县尉都吓得策马而逃。

史进无家可归,就上了少华山。朱武兄弟三人劝他留下来做寨主,他怎么也不肯落草为寇,坚持要去投奔师父王进,希望可以讨得一官半职。朱武兄弟三人留不住他,只好送他下山。 TVdk8DPS2d32csffUjVPAaKcpYGN51zj7O9CAq2e0fewGyq4BVHhmn6QRaCYZz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