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鉴生年考

董其昌 诗词手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鉴  仿巨然溪山高士图 立轴 纸本墨笔 182.9厘米×83.8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王鉴 山水清音图(其一) 册页(十开) 纸本设色 25.7厘米×16.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王鉴的生卒,今人著述皆作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生, 清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卒。这一公论,向无异议。然今见王鉴《梦境图》跋语云:

今六月避暑半塘,无聊昼寝,忽梦入山水间,中有书屋一区,背山面湖,回廊曲室,琴几萧洒,花竹扶疏,宛似辋川。轩外卷帘,清波浩渺,中流一叟,乘棹垂纶,旷然自得。予趺坐中堂,观左壁画,乃思翁笔,幽微澹远,不觉抚掌赞叹。遽尔惊醒,鼻端拂拂犹作异香,令人有天际真人之想。嗟!余焉能真有此境,便当老是乡矣。然余年已四十八,颠毛种种,纵至七十,亦不过二十年一梦耳。况未能必,又安知此梦非真境耶?起而涤砚伸纸,记境成图,不爽毫发。悬之座右,以当望梅止渴而已。掷笔惘然。

《梦境图》山水立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王鉴毕生的代表作。据该作题跋可知,《梦境图》创作于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六月,时王鉴在苏州半塘避暑,午睡中梦入辋川别业,醒后描绘梦中山水佳境而成此图。值得注意的是,跋中王鉴称“然余年已四十八”,由此推溯王鉴的生年,得出的结果不是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当为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较之于旧说,王鉴的生年应当推后十一年方符合事实。

王鉴 梦境图(题跋) 纸本墨笔  91.8厘米×4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无独有偶,崇彝《选学斋书画寓目笔记》有《王圆照摹古山水册》的相关著录,其载王鉴自跋云:“己酉(1669)夏日避暑半塘僧舍,戏摹古人十册,娄水王鉴。”尤为重要的是崇彝考订文字云:

前附页有竹痴及毕涧飞秘笈印二,朱文印,首页有毕泷鉴赏一印,末页有澹游及清芬书屋二印。后附页有毕公行书一题,误谓康熙己酉是湘碧先生六十一岁,殊为大谬,其实为七十二岁笔也。

显然,由于崇彝对王鉴生年之公论(1598)不疑,故认为毕泷称王鉴时年“六十一岁”为“大谬”。事实上,毕泷的说法才是应该被正视的。毕泷为毕沅(1730—1797)之弟,江苏太仓人(其时划归镇洋县),谢堃《书画所见录》有其小传云:“字涧飞,毕秋帆宫保弟也,家太仓。性癖古书画及金石文字,闻有佳物,不辞千里,不惜重赀,务以入手为快。” 毕泷既为王鉴同乡,其生活年代距王鉴辞世未远,且收藏王鉴等清初画家作品颇丰,故而他对王鉴行年的记载当为可信。毕泷云康熙己酉(1669)王鉴六十一岁,即意指王鉴生于1609年,与《梦境图》题跋中的纪年完全吻合,是指向王鉴生于1609年的明证。

更重要的证据来自王鉴知友的题跋史料。如王时敏《题玄照画》云:

余长于玄照二十年,宦游里居,踪迹略同,亦有笔墨之嗜。乃余以资力腕弱,迄老无成,而玄照宿植灵根,一蹴直造古人之域。余年来焚弃笔砚,虽因衰病目眵,亦由见其近作奇妙入神,为之气夺,不敢复道盘礡事,非但如尹夫人望见刑夫人,俯首下拜而已。

以王时敏与王鉴行谊之深,当不至于将王鉴的年龄弄错。王时敏生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长王鉴十七岁,他在王鉴画作的题跋中称自己“长于玄照二十年”,应为一个约数的说法,可作二十年上下解。倘若王鉴生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其年岁则与王时敏相若,王时敏断然不会称自己“长于玄照二十年”。因此,王时敏的这段题跋,成为我们断定王鉴生年的又一重要依据。

又如,康熙七年戊申(1668)正月,王翚为王鉴祝寿作《寿炤翁仿伯驹青绿山水轴》,款云:

戊申春正月,炤翁王老夫子杖乡之庆,写此呈寿。虞山门人王翚。

跋语中,王翚称王鉴“杖乡之庆”。《周礼》云“《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可知“杖乡之年”是古人六十岁的一种代称。众所周知,王鉴之于王翚,素有伯乐识驹之誉,其师生情谊更成为清初画史上的一段佳话,王翚作画敬祝恩师“杖乡之庆”,即祝王鉴六十岁华诞。 其云康熙七年戊申王鉴“杖乡之庆”,即指王鉴时年六十,此为王鉴生于1609年的铁证。

除上述诸证外,我们尚可从王鉴的画跋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其《仿曹云西寒溪晓色》题云:

董文敏尝谓余曰:“学画惟多仿古人,使心手相熟,便能名世。”每思此言,信足启发后进。奈余赋性懒怠,才染数笔即目昏手倦,置之案头,故五十余年终无所成。今夏避暑于半塘禅室,大千道兄出笺素索拙笔,淹留两月始得小景数帧。虽有志仿古,竟未能梦见万一,恃大老知爱,自为我藏拙也。己酉九秋,娄水王鉴识。

题跋所署年款“己酉”年,即1669年。据史料载,王鉴因家学渊源,自幼染习绘事,如顾云臣云:“湘碧先生幼喜绘事,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名公墨迹。” 再如《临北苑潇湘图》中有其堂弟王曜升题跋亦云:“伯兄绮岁即好点染,积五十年心力,始得成家,洵知此道非易……” 因此,从《仿曹云西寒溪晓色》王鉴自云“五十余年终无所成”可推知,王鉴时年当为六十岁左右,与其生于1609年相合。倘若王鉴生于1598年,则此时已七十二岁,那么其画龄已达六十余年,此则与“五十余年终无所成”一语相抵牾。因此,结合上述诸证,王鉴生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当为不争的事实。

而所谓王鉴“生于1598年”之说,其出处大抵源自《清史稿》《历代名人年谱》《直隶太仓州志》《镇洋县志》等史料。如《清史稿》云:“鉴,字圆照,明尚书世贞曾孙……与时敏同族,为子侄行,而年相若。……康熙十六年卒,年八十。” 较《清史稿》为早者,清代学者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亦载有王鉴的生卒年,该书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条载“王员照鉴生”,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条载“王员照卒,年八十”。 吴荣光为嘉道时期的学者,《历代名人年谱》迄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显然较《清史稿》为早。然较之二著,《直隶太仓州志》成书时间则更早,该书《人物类》“文学”卷王鉴小传云:“王鉴,字圆照,世贞曾孙……年八十卒,遗命以黄冠道衣殓云。” 《直隶太仓州志》刻于嘉庆七年(1802),成书早于《历代名人年谱》四十余年,然《直隶太仓州志》只云王鉴“年八十卒”,并未明说其确切生卒时间,故而还须寻找更早的源头。

经考查,最早记录王鉴生卒年的文献为乾隆年间金鸿、李鏻纂修的《镇洋县志》。该书卷十二《人物类》云:

王鉴,字员照,号湘碧,世贞曾孙……康熙丁巳,年八十卒,遗命以黄冠道衣殓。

王鉴 仿巨然溪山深秀 纸本墨笔 22.9厘米×31.1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编者金鸿在《镇洋县志》弁言中称:

礼延绅士之淹雅者,开局编摩,共襄其事,而州志亦同将事焉。……开局在癸亥之四月,迄今甲子之九月,凡十有七月而告成,遂付诸梓。

可见其修志当始于乾隆八年癸亥(1743),成于乾隆九年甲子(1744),在时间上远早于《直隶太仓州志》。然就“州志亦同将事焉”一语味之,则《直隶太仓州志》与《镇洋县志》之关系密不可分。从《镇洋县志》所记王鉴小传的行文与内容来看,大可推知该书即《直隶太仓州志》《清史稿》中王鉴行年文字的原型。而《历代名人年谱》所记王鉴的生卒年,虽未注明出处,亦大抵可知其由《镇洋县志》推出。

由于迄今尚未发现记载王鉴生卒年的墓志、寿文、行状或时人所撰传记,而《镇洋县志》编撰时间距王鉴卒年逾六十年之遥,所记王鉴“年八十卒”,亦未知所据,却成为后人推定王鉴行年的论据,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他诸作,皆诞于《镇洋县志》之后,文字相互沿袭,更加不足为凭。而《梦境图》为王鉴盛年力作,其亲题时年四十八岁,当为确定其生年最雄辩的证据,加上老友王时敏、门人王翚的题跋史料,更是有力的辅证。诸证相合,可以确证王鉴并非生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其真实生年应为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

至于王鉴的卒年,《镇洋县志》载“康熙丁巳,年八十卒”。设若王鉴卒于“康熙丁巳”(1677)无误,那么根据王鉴生于1609年,则其享寿并非八十,而是六十九岁;倘“年八十卒”无误,王鉴卒年当退后十一年,即卒于1688年。那么,王鉴的卒年究竟是1677,还是1688?我们尚有必要对之进行辨析。据王士禛《题王元照仿宋元人小画为牧仲 作》云:

琅琊家世凤麟洲,

翰墨人间第一流。

松势高低疑鹳啄,

溪纹参伍学蚕头。

扶笻名岳云峰细,

放鹤空亭雪栈幽。

白首奉常今又死,

买丝重拟绣廉州。

据诗下小注“烟客先生以今年卒”一语,知王士禛此诗作于1680年。 又据“白首奉常今又死,买丝重拟绣廉州”二句味之,知王鉴先于王时敏辞世,即王鉴去世时间应在1680年之前。再考察王鉴的画迹题跋,署款纪年为康熙丁巳的画迹存世尚夥,而康熙丁巳之后的纪年确乎鲜见。由此,《镇洋县志》记王鉴卒于“康熙丁巳”(1677)当为可信。迄至是年,王鉴享年六十九岁,故《镇洋县志》言其“年八十卒”,实为误记,正是由于这一误记,才致使王鉴的生年在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伪史遮蔽。

金鸿、李鏻纂修 镇洋县志 乾隆十年重刻本

王鉴 溪山深秀 立轴 纸本设色 161.7厘米×6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iVRfnaZXw4Adu5uDTKQxsrNdB3IfxIJSynhbn5vt6+sgYQhCPIca2phWLbwrj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