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开放经济条件与虚拟经济安全

按照《世界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相对,通常情况下指商品、资金和人员在国境内外可以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的国家(地区)的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之下,我国对外开放进程被不断扩大和深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其中,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已迈出新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再次提出,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然而,随着我国主动参与并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乱象丛生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虚拟经济的影响势必更为深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在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虚拟经济安全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它既可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整体经济共同发展;也可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制约经济发展。可以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对我国整体经济安全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已然成了当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问题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时期,我们对开放经济应作何理解?开放经济条件又与虚拟经济安全存在何种联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又应如何保障?

总的来看,尽管逆全球化趋势不断显现,但是全球化仍是主要趋势,其本质仍旧是虚拟经济全球化,即全球虚拟经济的高度融合。任何一个国家的虚拟经济风险都可能通过国际贸易而对其他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冲击。对此,理论界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展开了广泛探讨,其中,有关全球化下的虚拟经济安全及其保障,已成为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重点研讨对象。在经济学界,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更加强调统筹虚拟经济安全与发展。在法学界,一个较为流行的观点是,经济安全是一切安全之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其实质为利益安全,即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利益或行为的保障程度及其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并且,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加以理解。 如果说民商法所保护的交易安全属于微观经济安全的范畴,那么经济法则为宏观经济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与发展的统筹必然离不开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但现实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往往囿于虚拟经济风险“太多连接而不能倒”“太大而不能倒”,以及规制、规则及制度不对接而得不到充分保障,进而致使与之相关的理论探讨进退失据。基于此,本部分将重点探讨开放经济的一般理解,再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一般理解,进而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实践逻辑。

(一)开放经济的一般理解

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实践逻辑是基于开放经济而展开的,因此,梳理开放经济理论思潮、我国开放经济发展阶段是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实践逻辑的前提性问题,这有助于深化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实践逻辑的理解,并拓展其理论研究的深度。

1.开放经济的内涵

第一,开放经济的含义。所谓开放,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跨越了国界,与别的国家的经济活动有了联系,此种联系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大方面。 开放经济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规范概念,其在《市场经济学大辞典》中被视为国际化程度高或开放度高的经济,其在《世界经济学大辞典》中被视为封闭经济的对称。如果将开放经济视为由封闭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部分组成的,随着一国经济与外界联系的不断增强,其在作出自己国家的经济决策之前,必然不得不考虑其他国家和政府对本国经济政策可能作出的反应和它们所可能采取的相应政策,而该国也不得不关心其他国家或政府、它们的经济政策会对我国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于开放经济这一概念,具有共识性的认知是,贸易不受限制的地区的经济,即任何个人和本地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自由的业务关系和贸易关系; “参与国际贸易的经济的一种经济” ;贸易流动和资本流动,即各国经济对世界都是开放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开放型经济是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系,商品、劳动、资本、创新等要素实现跨国界或区域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政府按照市场运行机制来管理。 第三种观点强调开放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有很大区别,认为开放型经济是在开放经济基础上更加注重开放后带来的结果,开放型经济与开放经济相比,更加倾向于制度性和科学的战略。 第四种观点认为开放经济即开放型经济,二者并无区别,开放型经济具有更高的要素流动性、资源优化程度、市场与政府的协调程度。 第五种观点认为,开放经济的运动是一种系统的运动。 第六种观点认为,当代经济是开放经济,其已经作为一种现代生产方式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既是一个现代生产方式,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条件;经济开放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决策,又是一条共通增长途径。

第二,开放经济的本质。鉴于开放经济直接表现为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为虚拟经济全球化,因此,可以说,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虚拟经济全球化。 这主要是因为“虚拟资产的国际流动使世界经济在全球体系内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正是这种不受传统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虚拟资产的流动,才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交织渗透、融合,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运行体系。这是实体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做到的。”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运动推动,而反过来,经济全球化又成为资本运动极度扩张的温床。经济全球化给资本运动的扩张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得到无限制、无约束的释放。其重要表现,就是经济全球化使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虚拟经济日趋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虚拟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不仅转变了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变革了财富创造方式,还推动了实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 此外,全球经济失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都与虚拟经济的全球化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有效应对虚拟经济全球化,必然需要协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虚拟经济风险的监管和预警力度。

第三,开放经济的特征。根据《市场经济学大辞典》,开放经济的特征为,第一,对外经济部门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基本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第三,国内货币体系要受到外汇的显著影响,也就是货币供给量要受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短期利率要受国外利率或预期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国内的货币政策无法消除这些影响;第四,国内物价水平不仅由国内因素决定,而且也要受国外物价与汇率变动的影响。 我国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开放经济的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开放形态也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开放经济的特征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商品市场的开放度和国际化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我国的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迄今仍保留着相对封闭的状态,它与日益一体化的世界金融市场存在着相当的隔离度。 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对比新时代我国开放经济的特征与1978年开放之初的特征,指出我国开放经济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2.开放经济理论思潮梳理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推进 ,其仍以开放经济理论为基础。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开放能够促进生产要素跨国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并且,国内开放经济理论与国外开放经济理论也有所不同。因此,本部分将从国外开放经济理论思潮的梳理出发,分析我国开放经济理论的演进,进而探讨新时代我国开放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

从国外开放经济理论的演进来看,有学者认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它们均主要从供给面(要素禀赋、技术、要素生产率、规模经济)和需求面(消费者偏好)分析对外开放贸易和参与国际化分工的动机,并在完全和不完全市场竞争上进行国际贸易;它们分别强调了资源的优势、要素禀赋和各种要素的差距,重点突出了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实现更高的效率以及国际上均衡结构的变动情况,但是此理论忽视了贸易的平衡和公平。

从我国开放经济理论的演进来看,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开放经济的实践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质疑、反思和挑战,需要呼唤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开放观是我国构建开放世界经济的理论渊源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接着,推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在党的十二大上被正式提出;但是,“开放型经济”这一概念一直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才被正式提出,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开放型经济”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后,学者们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经济体系为导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分析开放经济的发展方向。此后,“开放型经济”这一概念又在党的各次重要会议上被多次提及,其内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实践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并且已然发展成为包含经济体系、经济体制、全面开放战略、全球经济治理等重要议题在内的较为成熟的理论。

新时代我国开放经济理论是在不断推动改革和深化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中发展而来的,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趋势,主动融入并引领经济全球化,培育了我国新形势下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与国际开放经济理论相比,新时代我国开放经济理论强调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重视公平、高效。与我国以往的开放经济理论相比,新时代我国开放经济理论强调迈出改革开放新步伐,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增强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3.我国开放经济的历史演进

有学者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外贸管理体制实行放开搞活、下放经营权;培育外贸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贸易自由化、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面临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但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初步实践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前,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初步实践阶段。在此阶段,尽管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中苏关系恶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等,我国并未形成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

第二,努力探索阶段。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至1992年以前,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努力探索阶段,此阶段对于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推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转折点。在此阶段,我国通过推行各类政策,以试验型城市为先导,践行对外开放政策,并据此走上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之路,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成效初显。

第三,初步形成阶段。1992—2001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此阶段,我国主要推行“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即通过持续推进和实施出口政策以更好地利用外资和技术,并据此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促使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推动我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第四,完善与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我国步入了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开放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被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强化。例如,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践行多边贸易主义,并且我国已解决了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重新强调,“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随后,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此后,党的各大重要会议均对我国开放型经济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促使我国对外开放结构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我国还不断清理、修订、颁布相关外贸法律法规,这大大地加快了我国制度型开放的进程。

总的来说,从我国开放经济的历史演进来看,我国开放经济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较大的突破,并且体现了,①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②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开放经济的发展历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各大阶段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③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战略已经逐步从“外向型”转向“内外并重型”;④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方式仍然以政府主导为主。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一般解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下文将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的特点和现实表现。

1.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面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 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其有利于世界各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发展。在大变局下,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应对世界经济新一轮经济转型,已经基于改革开放积累了具备把握这一机遇和迎接这一挑战的能力。我国不仅可以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虚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主动融入虚拟经济全球化浪潮,从而推动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

第二,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面临的挑战。与之相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风险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两大特质,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容易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虚拟经济安全问题,进而导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成为极其脆弱的“风险经济”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起点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发展起点要低,这使我国虚拟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经济全球化使虚拟经济风险传导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我国虚拟经济在此背景下更容易遭受外部风险的冲击和影响。另外,经济全球化还容易加深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虚拟经济水平之间的鸿沟,导致我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过度依赖。比如,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十分明显:一是国内金融机构不健全,银行不良资产过高;二是外债过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容易引发债务偿付危机;三是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度,缺乏弹性变动。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夜之间倒退十几甚至二十年。

2.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特点

在非全球化背景下,虚拟经济安全主要由其内部因素决定,如一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虚拟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这主要由政府适当干预经济来防控与之相关的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疫情经济”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虚拟经济安全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也受外部因素影响,虚拟经济安全更加强调内部安全和外部协调。这一方面,要求消除来自内部的影响虚拟经济安全的相关因素,从而维护内部虚拟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要求防范和化解来自外部的影响虚拟经济安全的相关因素,从而保障内部虚拟经济安全。具体而言,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特点如下。

第一,虚拟经济安全受虚拟经济自由影响。经济安全和经济自由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孰轻孰重、何者为先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每个市场主体都是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无须政府指引便可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市场也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在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推崇国家宏观调控的学者们看来,由于存在“信息偏在”“负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国家必须干预经济,即国家应该在经济低迷时拉动需求,在经济高涨时稳定市场,从而确保经济安全运行。可以说,虚拟经济安全深受虚拟经济自由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随着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虚拟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高度膨胀的态势,而实体经济则相对萎缩,并且二者的比例严重失调,各国政府普遍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凯恩斯主义重新回归世界经济舞台, 虚拟经济安全也不言而喻地成了前置于虚拟经济自由的国际共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虚拟经济安全就绝对排斥虚拟经济自由。因为市场经济具备资源配置的自由性,而虚拟经济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产物,也应当具备自由属性。虚拟经济的自由化,从整体来看,可以使经济要素在国际自由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个体来看,在各要素自由流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危及国家虚拟经济安全的问题,如贸易条件恶化、受国际资本控制等。

第二,虚拟经济安全需要虚拟经济制度保障。根据制度安全观,解决安全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也不应单纯依靠军事实力来维持,通过建立相互遵守的原则、规范和规则之上的国际制度,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度与日递增,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为国际规则的产生,以及各国规则、制度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有助于构建全球统一大市场,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和政府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经济安全。因此,可以说制度安全是本源,也是经济安全的保障。

从此意义来看,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就主要表现为制度安全。在“疫情经济”时期,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完善和对接相关制度、规则,有助于促使我国进一步融入和引领经济全球化,预防和化解来自外部的虚拟经济风险。可以说,虚拟经济制度安排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能否与国际规则或通行做法对接是判断制度安全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虚拟经济安全能否得以保障的重要因素。

(三)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实践逻辑

开放经济条件作为虚拟经济的外部环境,其变化将对虚拟经济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进,我国虚拟经济安全的实践逻辑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基于前文所探讨的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一般解读,本部分将重点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外部条件、现实动因和内在要求。

1.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前提条件

经济全球化是开放经济的直接表现,也是虚拟经济得以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说,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一词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社会科学界使用频率最高,内涵界定分歧最大的概念之一,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全球化概念的内涵。 因此,全球化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被视为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等相互影响的结果。有学者还进一步指出,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可以从世界体系研究法、全球文化研究法、全球社会研究法、全球资本主义研究法着手,并且它们各自有着其鲜明的长处和不足。

经济全球化又是全球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一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中期,之后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国际社会大为流行,并在科学研究文献中被广泛应用为一个学术概念 。学者文军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指出在许多经济学家眼里,全球化毫无疑问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垂直分工越来越让位于水平分工,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等在国际的流动越来越迅速,资本的配置也越来越超出民族国家的范围而向全球扩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度也日益增加,出现了“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相互依赖局面。 胡必亮等学者在中外学者对全球化定义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学界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来展开探讨的。 而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则在其著作《风险社会》中阐述了自己的“风险社会理论”,并首次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来阐述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中“全球化”首先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是生产要素,即技术的、信息的、资源的、市场的各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重新配置。 它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推动的市场机制在全球的扩展。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加,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逐渐消除,各国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亦即“经济一体化”,它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生产全球化等。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具有吸引力或者华丽的辞藻……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这个词在学术界或日常语言中被普遍使用,因为它已经无处不在了。并且,任何想要理解我们将来的人都不能忽视全球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全球化究竟始于何时,这一问题并不好确定。但总体来讲,应该根据全球化的实质来加以判断,即市场经济机制超越民族国家的边界在全球内不断拓展和深化,由此形成了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导致各国政治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互动。 并且,不同阶段下的全球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探讨,大致分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国外学者劳伦斯·钱迪和科纳·塞迪尔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通过外国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移民存量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这三个指标去衡量。 国内学者阎孟伟、朱丽君两位学者认为,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萌发于16世纪的西欧国家,第二阶段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即“二战”之后; 胡必亮、武岩、范莎等认为,第一次全球化为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使得贸易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跨国公司也在此背景下产生;第二次全球化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使得全球化浪潮遭遇了短暂的停滞放缓,随着苏联的逐步解体,区域合作竞争更为普遍,并且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不平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此种观点源自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浪潮,但不同的学者又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张可云、蔡之兵两位学者将全球化划分为了三次浪潮:16世纪以后,随着各种技术尤其是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重视开辟新航路或新商路,这些国家通过战争掠夺和殖民地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了直接的经济联系,从而暴力催生出经济全球化的萌芽,这是第一次具有近代意义的全球化进程,其特征为军事掠夺;第二次全球化进程始于18—20世纪,英美等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军事殖民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其特征为军事殖民;第三次全球化始于20世纪中下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通过构建全球性的经济、贸易、金融合作组织来主导第三次全球化进程,世界三大经济组织——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从无序状态迈向体系化和制度化,其特征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经济及贸易运行规则。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虚拟经济安全的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确保我国经济安全,开放的大门不能关闭。并且,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对虚拟经济安全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过去,我国经济比较落后,我国虚拟经济正是产生并发展于对外开放的过程之中,如果没有开启对外开放之路,我国虚拟经济的产生估计还要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如今,我国已经走上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道路,我国虚拟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并走向了独立自主之路,但是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虚拟经济容易受外部因素或风险的影响,从而危及我国虚拟经济安全,进而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安全。

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将对虚拟经济安全产生多重影响。从虚拟经济自身来讲,虚拟经济的开放程度是一国整体经济开放程度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其一方面会促进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虚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我国虚拟经济过度依赖外部环境,并使之处于全球虚拟经济风险之中,甚至会危及我国虚拟经济安全。

2.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现实动因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寻求虚拟经济安全,是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国际竞争的现实驱动。正如前文所述,不同阶段我国开放经济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虚拟经济安全问题,同样存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而言,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虚拟经济安全困局。就我国而言,我国虚拟经济起步较发达国家晚,而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已经高度发达,这已然给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诱发一系列发展问题,导致我国虚拟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而一切发展问题都与安全问题相关。与此同时,这也导致我国虚拟经济容易受到外来风险的威胁和国际资本的资源掠夺。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寻求虚拟经济的现实动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虚拟经济国际竞争力较弱。我国虚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飞速发展,资本在全球快速流动,这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本身也是财富创造的重要形式,虚拟经济所创造的财富和虚拟经济发展规模已经成为体现一国国际地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可以说,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虚拟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身就意味着虚拟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对我国而言,还是应该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因为不发展虚拟经济,就意味着丧失了国际经济竞争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会遭遇更多的经济问题。而现实是,自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虚拟经济才逐步发展起来,并且远远晚于美国、英国等虚拟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尽管我国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等在内的虚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目前与发达国家虚拟经济之间仍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不仅导致了一系列潜在的经济运行风险,还使得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变弱。

第二,我国虚拟经济容易受到外来威胁。所谓的我国虚拟经济安全意味着国家的虚拟经济运行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在虚拟经济发展进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抵御外来冲击,以确保国家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虚拟经济安全状况也反映了我国虚拟经济受威胁的程度,以及我国对虚拟经济监测、预警及评估的有效性,其既是虚拟经济风险预防的基础,也是有效应对虚拟经济风险的依据。而现实是,虚拟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不可避免,并且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越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虚拟经济安全极易受到外来风险的威胁,从而引发一系列虚拟经济安全问题,例如,世界上爆发的历次金融危机,多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它们大多是虚拟经济发展不适当所致,而这将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寻求虚拟经济安全的另一现实动因。

3.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实践要求

第一,政治层面。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要求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并且不断推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所体现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的保障需要我国在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参与虚拟经济全球治理。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以社会经济形态为骨骼,以社会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为血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虽然我国已经逐步走上了全面开放的道路,但是经济的开放和发展必然需要政治上的改革和开放予以配合。可以说,虚拟经济安全这一概念容易将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政治层面的竞争。

第二,制度层面。历史经验表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历次经济危机均与市场失灵、国家调控或规制不力直接相关 ,其中,不论是调控或规制,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机制。因此,推动各类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法律化,有助于为具体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合法化框架。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各类经济体制的法律化,不仅可能体现在相关国家的“经济宪法”中,还会存在于经济法领域,并构成经济法的重要内容,从而使“体制法”成为影响经济法制度结构的重要因素,以及具体的调控制度和规制制度的运行基础。 由此不难发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安全必然与相关的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其中包括金融体制改革、竞争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等。据此,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尤其是经济法律制度中,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的有效配置,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为各类机制的安全运行提供相应的法律框架,从而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三,技术层面。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着全球虚拟经济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虚拟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对一些国家的虚拟经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安全。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安全在技术层面要求构建国内与国际协调的虚拟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安全防范体系,这不仅有助于防御来自外部的各类风险和危机,还有助于提高我国虚拟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维护虚拟经济安全的重要砝码。在技术层面则必然需要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基本事实,构建与虚拟经济风险相适应的预警机制和虚拟经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以金融业为例,有学者曾选取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影响金融安全的四大因素,即国际竞争力指数、出口对外依存度、资本对外依存度和外资股权控制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通过采用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度进行了测算,指出我国必须提升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改善国际金融环境。 7wvSbRL5GxAU3MzG2/NCdMPSxTjDT4gHbEWPLs+v52MlnvhzE0gIW6kir+Nyfy5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