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川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中药名:川芎;别名:山鞠穷、芎藭、胡藭、马衔、西芎、京芎、贯芎、抚芎等。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cm,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cm,宽10~15cm,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cm,宽5~6cm,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mm,宽1~2mm,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cm;伞辐7~24,不等长,长2~4cm,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mm,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mm,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mm,向下反曲。幼果两侧扁压,长2~3mm,宽约1mm;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资源分布及生物学习性】

川芎主产四川(彭县,今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重庆、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川芎喜温和湿润气候,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阳光充足,需盖草荫遮。否则幼苗易枯死。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忌连作、涝洼地。在四川多种植于海拔500~1 000m的平坝地区或丘陵,繁殖材料则常在海拔900~1 500m的山区培育,但川芎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则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川芎采用无性繁殖,整个生育期280~290d。

【规范化种植技术】

1. 选地整地

川芎的块茎生长较快,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气透气性能良好的油砂壤土或半沙半泥的土地栽培最好。栽种前应深翻土地,每亩用磷肥120kg,拌农家肥1 500kg作底肥,耙细整平,作畦。一般8月初为栽种适宜时期,最迟不能超过8月下旬,栽时宜选晴天。挑选大小一致,粗细相同,无病虫的健壮茎节作种秧,去掉上尖,剪成3cm左右的小块,每块上带有一个节盘,节盘两端各长1.6cm,剪好后用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也可用25%可湿性辛硫磷150倍药液喷洒,或用1∶10的大蒜汁浸一下,以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采用育苗移栽,待水稻收获田腾出后再移栽。移栽按行距33cm、株距26cm挖穴,穴深3~7cm,每穴放1~2个种秧,栽时芽口向上,覆盖稻草3cm左右,然后用清粪水浇灌栽种窝。种后覆堆肥、盖稻草,出苗15d左右揭草。适当密植可提高经济效益。

2. 繁殖方法
2.1 茎节繁殖

川芎是采用地上茎的茎节繁殖。茎节俗称“苓子”,要在海拔1 200m左右的山区培育(主要是为防止退化)。育苓用地,荒地熟地都可以,但不能连作。一般在1月上中旬,挖取平地栽培的川芎根茎(即“抚芎”),除去茎叶、泥土和须根,运到山区栽种。一般按行窝距各24cm打窝,深7cm。大抚芎可切成2~4块,每窝栽1块;中等抚芎每窝栽1个;小抚芎每窝栽2个。芽口向上,按紧栽稳,然后施上堆肥;盖土镇平。每亩“抚芎”量为150~250kg。

2.2 组织培养

以川芎根、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表明川芎根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 MS+6BA0.8mg/L+NAA1.2mg/L;茎段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均为 MS+6-BA0.5mg/L+NAA1.5mg/L;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 MS+6-BA2.2mg/L+IAA0.3mg/L;茎段及叶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 MS+KT2.0mg/L+IAA0.5mg/L。根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方面的诱导率分别为84%、86%和87%;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2%和96%,其不定芽分化率为98%,生根率为93%。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8%。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栽种后约20d幼苗出齐时,揭去盖草。栽后60d内,中耕除草3次,每隔20d进行1次。第一次中耕深约6cm,第二次深约3cm,第三次只略耕土表,除去杂草,结合除草,把沟里的细土一起培到畦面上。在第一、二次中耕时及时补苗。

3.2 追肥

每次中耕后及时追肥,将人畜粪水和油饼或硫酸铵混合,或者用复合肥结合过磷酸钙施用。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10多天进行,少施淡施,每亩用腐熟猪粪尿1 000kg加腐熟油枯25kg,第二、三次多施。第三次施水肥后应在霜降前,用土粪、草木灰、油饼、过磷酸钙等拌匀,撒在蔸部。第二年1月中旬返青后,还应在2月底或3月初用人畜粪水施春肥1次;如果雨水充足可以撒施追肥。

3.3 灌溉和排水

苓种在雨水多、湿度大的条件下生长健壮,产量高。因此,在2—3月苓种生长阶段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补水,以保证苓种正常生长。如遇大雨,注意排水。

3.4 掰苗、控苗

第二年开春后1月,茎叶已萎黄,应先除去茎叶,再中耕除草1次,并把行间泥土壅在畦面,保护块茎。掰苗后,待苗新发后根据长势决定是否控苗,如地上枝叶有徒长现象,则用矮壮素控苗,每亩用量为100g矮壮素兑50kg水,施用2次。

3.5 病虫害防治

3.5.1 根腐病

该病可通过种苓和土壤带菌传播蔓延。本病发生于每年的4—5月,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是种植川芎的大害。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切忌重茬;用无病健株留种,播种前注意汰除病种子;及时整地,适度深翻晾晒,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喷淋或浇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3.5.2 叶枯病

俗称“麻叶子”,多在5—7月发生。发病时,叶部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斑点,随后蔓延至全叶,致使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 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每10d 1次,连续3~4次。

3.5.3 白粉病

6月下旬开始至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先从下部叶发病,叶片和茎杆上出现灰白色的白粉,后逐渐向上蔓延,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使茎叶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理田园,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托布律1 000倍液喷洒,每10d 1次,连喷2~3次。

3.5.4 川芎茎节蛾

主要虫害是川芎茎节蛾,其各代幼虫从叶鞘处蛀入茎杆,咬食节盘。

防治方法:可在贮藏苓子时,用敌百虫加水100~150倍喷射防治;也可在栽种前,除严格选择苓子外,用烟骨头和麻柳叶各5~6kg,加水50kg,共煮后晾冷浸泡苓子24 h;或用敌百虫加水150倍左右,浸泡苓子1 h后栽种。

3.5.5 小地老虎

主要为害川芎的幼苗,使之生长不好。

防治方法:栽种前敌百虫0.5kg加水25kg浸苓子;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醋酒液诱杀成虫(红糖6份∶醋3份∶白酒1份,加少量胃毒剂,再加适量水。用5%西维因或10%巴丹粉剂进行土壤处理,幼虫期喷施20%卫士高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3龄幼虫前群集在杂草和幼苗上,抗药力低,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4. 采收加工与贮藏

在栽后第二年小满至芒种收获,即5月下旬—6月上旬。选择晴天,用双齿耙挖起植株,抖掉泥土,摘去茎叶,在田间略晒后,将块茎放在竹制撞篼里,撞去泥土,运回干燥。川芎通常用烘炕干燥,火力不宜过大,每天翻2~3次。把半干块茎取出,用撞篼撞1次。续炕时,下层放鲜块茎,上层放半干品。到上层有部分全干后。再分上下层各撞1次,除净泥沙和须根,选出全干的即为成品。未干的放到上层,继续干燥,如此每日翻动,直到全部干燥为止。另外,应放干燥处贮藏,以防止发霉和虫蛀。

【药材质量标准】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髄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 μm,长约21 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 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微波状弯曲。油室多已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导管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 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放置10 h,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甲醇饱和的氢氧化钾溶液2滴,显红紫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置棕色量瓶中),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通则2302)。

【浸出物】 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含量测定】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醋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1nm。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20 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阿魏酸(C 10 H 10 O 4 )不得少于0.10%。

【市场前景】

川芎,原名芎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止痛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降压、扩张血管、抗血栓、镇静、解痉挛等疗效,常用于头痛、肋痛、风湿痹痛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川芎主要有藁本内酯、3-丁酰内酯、魏酸、瑟单酸、香草醛、咖啡酸、原儿查酸、棕榈酸、亚油酸等成分,现代药理表明具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动性、抑制体外形成的血栓、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促进功能恢复、调节血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等病症。除此之外,川芎还具有解痉作用,对胃功能也有影响。总之,川芎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中药品种,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其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亦有人将其有效开发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药软胶囊。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有227个成方制剂中含有川芎,占所收载成方制剂的15.2%,其对中药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川芎除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川芎种植方法简便,栽培技术成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农产品。因此,川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适宜农民栽种。 lVCsMI50ISIMS5+l8vch2Cydl9JqRWamFjGkL+0IRypRwA/KLSar91YFAmbKTJ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