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大黄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中药名:大黄;别名:葵叶大黄、鸡爪大黄。

【原植物形态】

掌叶大黄 高大粗壮草本,高1.5~2m,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叶片长宽近相等,长达40~60cm,有时长稍大于宽,顶端窄渐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多为5条,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下面及边缘密被短毛;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密被锈乳突状毛;茎生叶向上渐小,柄亦渐短;托叶鞘大,长达15cm,内面光滑,外表粗糙。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通常为紫红色,有时黄白色;花梗长2~2.5mm,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6,外轮3片较窄小,内轮3片较大,宽椭圆形到近圆形,长1~1.5mm;雄蕊9,不外露;花盘薄,与花丝基部粘连;子房菱状宽卵形,花柱略反曲,柱头头状。果实矩圆状椭圆形到矩圆形,长8~9mm,宽7~7.5mm,两端均下凹,翅宽约2.5mm,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果期果序的分枝直而聚拢。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高大草本,高1.5~2m,根及根状茎粗壮,黄色。茎粗,中空,具细棱线,光滑无毛或在上部的节处具粗糙短毛。茎生叶大型,叶片近圆形或及宽卵形,长30~60cm,顶端窄长急尖,基部略呈心形,通常掌状5深裂,最基部一对裂片简单,中间三个裂片多为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窄长披针形,基出脉5条,叶上面具乳突或粗糙,下面具密短毛;叶柄近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被粗糙短毛;茎生叶较小,叶柄亦较短,裂片多更狭窄;托叶鞘大型,以后多破裂,外面具粗糙短毛。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紧聚,花小,紫红色稀淡红色;花梗丝状,长2~3mm,关节位于下部;花被片近椭圆形,内轮较大,长约1.5mm;雄蕊多为9,不外露;花盘薄并与花丝基部连合成极浅盘状;子房宽卵形,花柱较短,平伸,柱头头状。果实矩圆状卵形到矩圆形,顶端圆或平截,基部略心形,长8~9.5mm,宽7~7.5mm,翅宽2~2.5mm,纵脉近翅的边缘。种子卵形,黑褐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药用大黄 高大草本,高1.5~2m,根及根状茎粗壮,内部黄色。茎粗壮,基部直径2~4cm,中空,具细沟棱,被白色短毛,上部及节部较密。基生叶大型,叶片近圆形,稀极宽卵圆形,直径30~50cm,或长稍大于宽,顶端近急尖形,基部近心形,掌状浅裂,裂片大齿状三角形,基出脉5~7条,叶上面光滑无毛,偶在脉上有疏短毛,下面具淡棕色短毛;叶柄粗圆柱状,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具楞棱线,被短毛;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上部叶腋具花序分枝;托叶鞘宽大,长可达15cm,初时抱茎,后开裂,内面光滑无毛,外面密被短毛。大型圆锥花序,分枝开展,花4~10朵成簇互生,绿色到黄白色;花梗细长,长3~3.5mm,关节在中下部;花被片6,内外轮近等大,椭圆形或稍窄椭圆形,长2~2.5mm,宽1.2~1.5mm,边缘稍不整齐;雄蕊9,不外露;花盘薄,瓣状;子房卵形或卵圆形,花柱反曲,柱头圆头状。果实长圆状椭圆形,长8~10mm,宽7~9mm,顶端圆,中央微下凹,基部浅心形,翅宽约3mm,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及生物学习性】

掌叶大黄产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等省区。生于海拔1 500~4 400m山坡或山谷湿地,现在甘肃及陕西栽培较广。

唐古特大黄产甘肃、青海及青海与西藏交界一带。生于海拔1 600~3 000m高山沟谷中。

药用大黄产陕西、四川、重庆、湖北、贵州、云南等省及河南西南部与湖北交界处。生于海拔1 200~4 000m山沟或林下。多有栽培。

野生大黄多生于海拔2 000~3 700m气候冷凉的高寒地区,生于林缘、灌木丛、山坡草地。栽培大黄多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种子生命力强达3~4年,播种当年或第2年形成叶簇,每年3月中旬至4月返青,第3年5—7月开花结果,6月下旬至8月中旬果实成熟,11月地上部枯萎,生长期240d左右。

【规范化种植技术】

1. 气候、土壤选择

栽种大黄,宜选择高寒阴湿地带和多雨雾的气候,高度应在1 400~2 500m的北向或西北向阴坡,倾斜度为25°~30°;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腐殖质土,或沙质壤土为佳;其次是较深的灰棕色土壤。不宜于黏重土质或过于粗松的土地,否则块根长不肥大或根系分歧较多,品质疏松。大黄不宜连作,宜与党参、马铃薯、菜子等轮作。

2. 种植方法
2.1 种子繁殖

选择3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6—7月抽出花茎时,应在花茎旁设立支柱,以免花茎被风折断,以及所结的种子被风摇落。四川地区较温暖,大黄在7月中、下旬待种子饱满变硬即可采摘。甘肃地区较寒冷,大黄须在10月间,待种子部分变为黑褐色而未完全成熟前(熟透易于落粒),将种子剪下阴干或晒干,再选其饱满成熟的种子供播种用。种子宜储于通气的布袋中,挂于通风干燥处,勿使受潮,影响发芽率;但不可储于密闭器中。

2.2 茎芽繁殖

在大黄收获时,采取母株根茎之芽或有芽的侧根栽植,其分离或切割的伤口容易腐烂,应涂以草木灰。用芽茎繁殖可以缩短种植时间,且品质优良,不易变种,但难获大量种芽扩大栽培,因此可因地制宜,两种办法同时采用。

3. 育苗与苗地管理

苗床多选择于山间向阳的腐殖质与生荒地,及时开荒整地,除去杂草石砾,挖地耙细,修整苗床,作成140cm宽的高畦,并视土壤肥瘦酌量施以堆肥或人畜粪作为基肥,然后播种。播种又分秋播和春播2种,春播于3月初进行,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秋播于当年7月下旬,8月上旬采种之后立即进行,育成苗后,于翌年7—8月定植。播种方法,撒播条播均可。如条播,行距23~27cm,开浅横沟播种其中,覆盖以草木灰,厚度以不现种子为度,并盖以藁草,防止鸦鹊啄食种子。如果土壤干燥,播种后应适当浇水,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种子发芽后,除去盖草,并注意浇水和施2~3次稀薄的粪水,促进幼苗生长。幼苗过于稠密时,须间苗拔草,保持10~13cm远1株,才能获得壮苗。幼苗在初冬的地上叶片枯萎时,应用草或落叶完全盖好,避免冻坏,到翌年春季解冻,幼苗开始萌发之后,才能揭去。每亩需要种5kg左右。四川和甘肃宕昌等地育苗1年即可移栽,但文县地区需2年才能移栽。

4. 整地移栽

栽地一般选择荒地,越高越好;栽培党参和菜子的熟地种植大黄也好。如用生荒地,可在移栽前1个月将地里杂草铲除烧灰,然后深翻35cm左右,充分碎土;熟地也应翻地1~2次。周围修沟排水,然后挖穴,穴深17cm以上,株行距各68cm左右,穴内可施少许堆肥或草木灰,作为基肥。春播的于翌年3月,秋播的于翌年7月将幼苗或根芽移栽穴内。每亩需种苗1 500~2 000株,能够栽种的幼苗、块根以中指粗壮为宜,并需剪去幼苗的侧根及主根的细长部分,这样,既便于定植,又能增进品质。然后将幼苗直栽于穴内,每穴1株,覆以细土或草木灰,压紧根部。如土壤过分干燥,栽后浇水定根。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施肥

大黄栽后1~2年植株尚小,杂草容易滋生,除草中耕的次数宜多,至第3年植株生长健壮,能遮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每年中耕追草2次就可以。

大黄为耐肥植物,施肥是提高大黄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能增强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在移栽时每亩施草木灰500~700kg,或人粪尿200kg,堆肥1 000~1 500kg。以后每年结合中耕除草施肥2~3次,每次施用桐枯50~75kg或人粪尿1 000kg。第1、第2年秋季每亩施磷矿粉30~40kg。四川药农常以垃圾灰渣、杂草落叶堆于根际,既有肥效,又可防冻。

5.2 割花茎

大黄抽出花茎时,除留种的部分花茎之外,应及时用刀割去,不使其开花,以免消耗养分。花可做饲料。

5.3 壅土防冻

大黄根块肥大,不断向上增长,故在每次中耕除草施肥时,结合壅土于植株四周,逐渐做成土堆状,既能促进块根生长,又利排水,若能与堆肥和垃圾壅植株四周,效果更好。在冬季叶片枯萎时,用泥土或藁草堆肥等覆盖6~10cm厚,防止根茎冻坏,引起腐烂。

6. 病虫害防治
6.1 根腐病

病症:大黄根腐病常在收获当年或前一年发生,但主要是发生在当年春季移栽的幼苗上。发病部位主要在根的下部和中部。初期表现出湿润性黑褐色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病斑。发展严重时病斑不断扩大,深入根茎内部,使局部或全部组织腐烂变黑,呈水演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易于剥离。地上部分叶部无明显症状,但在植株外缘叶柄基部有时出现棕褐色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严重时会造成全株萎蔫死亡。病苗移栽后病轻时可以出苗,但生长弱小;病重时出不了苗,根茎全都腐烂在地里。

病原:大黄根腐病系由镶刀菌( Fusarium sp.)引起。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和病苗根部越冬。病田土壤和病苗是侵染为害的初侵染源,销售和外运病苗是该病害扩散和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办法:①实行轮作。宜与马铃薯、豆类、蔬菜等轮作4~5年后才能复种。②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现病根及时拔除,烧毁深埋,用5%石灰乳灌病穴。④发病时用药材根腐灵800~1 000倍液灌根,每7~10d一次,连续2~3次。⑤清洁田园,将枯枝残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

6.2 叶斑病

6月下旬发病,7—8月危害严重。危害叶片,叶部初期出现黄色不规则状斑点,后扩大蔓延,使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①收货后彻底清理枯枝残体,集中烧毁。②严格实行轮作,不宜重茬。③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d一次,连喷2~3次。④发病严重时,喷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或托布津800倍液,7~10d一次,连喷2~3次。

6.3 霉霜病

于4月中下旬发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严重。患病植株的叶片上出现呈多角形或不规则状病斑,黄绿色、无边缘、叶背面生有灰紫色的霜霉状物,致使叶片枯黄而死。

防治方法:①发现病株后,可连土移出深埋,并在穴内撒生石灰消毒。②实行轮作,避免造成留在地里的病叶侵染。③在发病前或发病时用58%瑞毒霉锰锌6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25%甲霜灵600倍液喷雾,每10d一次,共喷2~3次。

6.4 轮纹病

幼苗出土收获前均能发生。受害叶片出现近圆点形的病斑,红褐色,具有同心轮纹,边缘不明显,内密出黑褐色小点,严重时使叶片枯死。

防治办法:①秋季和早春彻底清除地面残病叶,并集中烧毁。②7月份喷洒1∶1∶150波尔多液保护植株。③发病期选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两次。

6.5 蚜虫

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纲翅目蚜科。以成虫、若虫为害嫩叶。

防治方法:冬季清理园地,将枯株和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生期喷50%杀螟松1 000~2 0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续4~5次。

6.6 甘蓝夜蛾

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

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或在发生期掌握幼龄阶段,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 500倍液,7~10d 1次,连续2~3次。

6.7 金花虫

以成虫及幼虫为害叶片,造成孔洞。防治方法:用9%敌百虫8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喷雾,每隔7~10d 1次,连续2~3次。

6.8 蛴螬

又名白地蚕。以幼虫为害,咬断幼苗或幼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白天常可在被害株根部或附近土下10~20cm处找到害虫。

防治方法:①秋冬季节深耕土壤,避免与幼虫嗜食的作物连作或套种。②施用的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防止成虫产卵。③耕地时顺犁沟人工拣除。④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或50%硫磷乳油500mL拌入细土,顺犁沟施入。

6.9 地老虎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腐熟,以幼虫咬食叶片,8月严重时叶片被食光,只剩下主脉。

防治方法:在傍晚前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或40%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雾,10d一次,连续2~3次。

7. 收获与加工
7.1 留种

种子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感染的三年生优良品种作留母株。于5—6月抽薹时在株旁放一支柱,用塑料绳轻轻捆住,避免折断。当7月中下旬大部分种子呈黑褐色时,剪取花梗,置于通风阴凉处使其后熟。数日后收集种子立即播种。如用于翌春播种,则要将种子阴干贮藏。种子自然寿命只有一年,隔年种子发芽率较低。

茎芽大黄根茎侧面萌生有芽眼,在收挖大黄时,将生长发育健壮的母株上的芽眼用刀割下,选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大子芽移栽于苗床培育,至翌年秋季即可出圃定植。切割过子芽母株上的伤口,要用草木灰处理,以防伤口腐烂。

7.2 采收

一般移栽后3~4年便可收获,中秋至深秋当叶子由绿变黄时刨挖。采挖时选晴天先将地上茎割去,再将植株四周的土深刨40~60cm,挖出地下根,抖去泥土,切去根茎部顶芽及芽穴,刮掉根茎部粗皮,对过粗的根纵劈成6cm厚的片,小根不切,直接晒干或慢火熏干,呈黄色时可供药用,根茎部分称大黄,根及侧根可作兽用大黄(称水根、水大黄),4~5kg鲜货,可烘干1kg干货。一般亩产干品600kg。栽培时间过久,根茎易被虫蛀发生腐烂。收获是在冬末秋初大黄叶片枯萎时进行,用锄头挖出根块,勿使受伤,除尽泥土,用刀削去地上部分,根块头部的顶芽必须全部挖掉,以防干燥期间产生糠心(即内部松弛变黑)。将鲜大黄用刀削去侧根,洗净泥土,晾干水汽,用瓷片刮去粗皮,大的纵切两半,长者横切成段,用细绳从尾部串起,挂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修下的大黄侧根,径粗在4cm者,可将粗皮刮去,切成10~13cm的节,与大块大黄一起干燥。名“水根大黄”,亦一同供药用。

7.3 初加工

四川块黄是将鲜大黄刮去粗皮之后用刀横切成6~10cm厚的磴子,用无烟煤烘烤或用太阳晒干。但是切忌急干,一定要其慢慢干燥,才不致造成黑心或糠心。最好是在半干时将其发汗2~3次,这样才能表里干燥一致,可以提高品质。其发汗方法是将其取下堆于木桶或屋角中,上面盖稻草或麻袋,一昼夜后,其表皮又将发软,然后再行烘烤,2d以后再行发汗。如采用太阳晒时,则应昼晒夜堆,加以覆盖,若遇天气不好,则应摊开,久雨不晴,须用火烤,以免腐烂。

7.4 保存

大黄含大量的淀粉,易生霉、虫蛀、变色。应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处,适宜温度为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安全含水量为10%~14%。贮藏发现受潮或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堆垛通风或置50~60℃下烘烤1 h处理。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最好采用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药材质量标准】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和栓内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 μm,有的至190 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 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 h,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5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检查】 土大黄苷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min,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min,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6 h,减失重量不得过15.0%(附录ⅨG)。(附录均为药典附录,余同)

总灰分 不得过10.0%(通则0302)。

【浸出物】 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含量测定】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80 μg,大黄素甲醚40 μ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mL,混匀,即得(每1mL中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16 μg,含大黄素甲醚8 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2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大黄素(C 15 H 10 O 5 )、大黄酸(C 15 H 8 O 6 )、大黄素(C 15 H 10 O 5 )、大黄酚(C 15 H 10 O 4 )和大黄素甲醚(C 16 H 12 O 5 )的总量不得少于1.5%。

【市场前景】

大黄又称香大黄、川军,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在复方中成药中,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大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其根茎及根加工干燥后入药,有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等功效,主治实热便秘、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积滞腹痛、血瘀经闭等症,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为常用中药材,历史悠久,为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要药。驰誉于国内外,深受世人瞩目,为我国传统出口中药材之一。药用大黄,多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也种植有小部分大黄,四川和云南地区的大黄多为药用大黄。因为大黄在不同地区分布有不同品种,其植株外形性状气味都有差异,可区分其产地与药用方面的不同。 UzbAfghmNpKEblFfL414Hchu9Nf1Q6KEq9xd9jELZqK7YuZRu5LkcriaI+WJ7d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