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骨碎补

【来源】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的干燥根茎。中药名: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等。

【原植物形态】

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根状茎直径1~2cm,密被鳞片;鳞片斜升,盾状着生,长7~12mm,宽0.8~1.5mm,边缘有齿。叶二型,基生不育叶圆形,长(2~)5~9cm,宽(2~)3~7cm,基部心形,浅裂至叶片宽度的1/3,边缘全缘,黄绿色或枯棕色,厚干膜质,下面有疏短毛。正常能育叶,叶柄长4~7(~13)cm,具明显的狭翅;叶片长20~45cm,宽10~15(~20)cm,深羽裂到距叶轴2~5mm处,裂片7~13对,互生,稍斜向上,披针形,长6~10cm,宽(1.5~)2~3cm,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顶端急尖或钝;叶脉两面均明显;叶干后纸质,仅上面中肋略有短毛。孢子囊群圆形,椭圆形,叶片下面全部分布,沿裂片中肋两侧各排列成2~4行,成熟时相邻2侧脉间有圆形孢子囊群1行,或幼时成1行长形的孢子囊群,混生有大量腺毛。

【资源分布及生物学习性】

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附生树干或石上,偶生于墙缝,海拔100~1 800m。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北部、印度(阿萨姆)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香港。

槲蕨是一种典型的蕨类植物,可以产生孢子,长势旺盛,根状茎肥大,以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密生须根。槲蕨一般可作为树干附生植物,或裸石攀附的植物材料,槲蕨植株生命力旺盛,根状茎生长快,幼叶萌发迅速,易成活。温度:槲蕨产于热带温暖湿润的雨林中,一般附生在树干或林下岩石上。耐阴,喜湿热环境,低于12℃的低温会严重抑制生长甚至幼叶的萌发,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湿度:相对湿度最低50%,最佳湿度65%以上。光照:槲蕨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耐阴蔽,但是适当强度的光照能促进植株生长。

【规范化种植技术】

1. 选地整地

槲蕨根状茎肥厚,贮藏有大量水分及营养物质,须根密集,吸水保水能力强,一般将其绑缚在树干或岩石上即可正常生长繁殖。此方法使植株的根系及根状茎完全裸露在空气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气生根的需氧量,可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2. 繁殖方法
2.1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槲蕨最简易便捷的方式。具体方法是选取槲蕨健壮的根状茎,每20~30cm截断作为一个繁殖条,繁殖条要保留健康正常的叶片,一般情况下,切口无需任何消毒处理。然后用铁线或其他东西直接将繁殖条绑缚在树干或岩石上即可,注意绑缚力度适中,松紧适度,待植株完全贴附在附主后可解开。

2.2 快速繁殖

适时采集足量、新鲜而成熟的槲蕨孢子,置4℃冰箱干燥保存,萌发力可保持两年以上,可随时播种。播种方法有土培法、水培法及组培法,最高效经济的方法是先期水培催萌、后期用土壤培养,组培法只适用于某些生理性研究,不适于生产实际。采用水培至土培法培养棚藏的最适环境条件是(25±2)℃、每天日光(2 000±300)lx光照14 h、环境相对湿度大于90%;发育节律是:5~7d孢子萌发,2周左右发育成原丝体,约45d原叶体始有成熟,两个月左右的受精率能达到13%~15%,若人工辅助受精,受精率可提高至75%,即1dm 2 可产幼孢苗800株以上,培养3个月左右,可将幼孢苗分株复壮,复壮培养3个月后方可定植。孢苗复壮是提高定植成活率的关键环节,复壮基质以阔叶腐殖土为最佳,防止积水和空气干燥、避免高温,分株5d后,给以约3 000 lx的散射日光光照。

3. 田间管理
3.1 日常管理

槲蕨属耐阴喜湿热植物,但荫蔽度不宜过低。适当强度的光照可促进叶片生长,植株健壮,同时可以使叶片颜色鲜艳。光照强度较弱,如连续阴天时,叶片颜色较深,反之则浅。当环境温度低于12℃时槲蕨的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枯叶,此时可将枯叶直接剪掉,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也可将所有叶片全部剪掉,以免浪费营养物质,待温度回升,新叶将会很快萌发。由于具有强大的根状茎及根系,环境相对湿度对栎叶槲蕨影响不大,但当植株同时萌发多个拳卷叶时,应保证环境相对湿度在65%以上,并注意及时补充根部水分。失水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刚伸展开的拳卷叶最幼嫩,如环境相对湿度过低,细胞极易失水,组织受损,严重影响叶片生长。

浇水方法为喷淋。初次绑缚植株后,每天早晚各喷淋少量水即可,直至植株的根系及根状茎完全贴附在附主上,这个过程需要2~3个月。绑缚在树干上的植株,其根状茎围绕树干一圈,形成一个圆环,最终整个植株可形成一个空中花篮的形状。

3.2 病虫害防治

3.2.1 槲蕨病害

发生较少,偶见褐斑病发生。感病后,应立即摘除病叶,并进行集中处理,以免病原进一步扩散。摘除病叶后,应立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300~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施,每5~7d喷1次,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

3.2.2 槲蕨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是蜗牛和红蜘蛛。蜗牛主要危害植株嫩叶。防治方法:将选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烂树叶等用生石灰除虫,清洁栽培场所周围的沟渠并撒施生石灰,去除杂草,以减少蜗牛的发生;人工捕捉成贝和幼贝;撒施8%灭蜗灵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长期的环境干燥容易生长红蜘蛛。槲蕨受其危害后,叶片褪色,叶绿素受到破坏,表面出现密集的小黄点、小黄斑,并逐渐黄化,失去观赏价值。防治方法:红蜘蛛经常躲在枝条、叶片的背面或者叶片茂密的地方,拉网隐蔽,人工捕捉比较容易。如果用化学药剂防治,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剂800~1 000倍液喷洒,对成虫、若虫和虫卵都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

4. 采收加工与贮藏

骨碎补全年可采,以冬末、春初所采为佳。鲜用者去净泥土,除去附叶即得。干用者除去杂质后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鳞片。

【药材质量标准】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 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和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涩。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部着生于表皮凹陷处,由3~4列细胞组成;内含类棕红色色素。维管束周韧型,17~28个排列成环;各维管束外周有内皮层,可见凯氏点;木质部管胞类多角形。粉末棕褐色。鳞片碎片棕黄色或棕红色,体部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86 μm,壁稍弯曲或平直,边缘常有毛状物,两细胞并生,先端分离;柄部细胞形状不规则。基本组织细胞微木化,孔沟明显,直径37~101 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 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通则均为《中国药典》现行版通则,余同)

总灰分 不得过8.0%(通则2302)。

【浸出物】 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6.0%。

【含量测定】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醋酸-水(35∶4∶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柚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柚皮苷6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0.2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h,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柚皮苷(C 7 H 32 O 14 )不得少于0.50%。

【市场前景】

骨碎补作为常用中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药用经验和历史。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已经有广泛的研究。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常用中药的骨碎补在未来的疾病治疗中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家监管越来越严格,药企对药材的要求从外观、杂质、含量上都有提高。而产区、品种、加工方式对骨碎补含量都有影响。含量差的货用量减少,优质货需求相对增加,流动加快。 U9Qs4Dym6Iwp/lfT4GGb9VMTFF+759dAPt42Wg6I+6XmAlqzkRw5ZwbfqUl71x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