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高职体育概述

第一节 高职体育的根本任务

在“五育并举”的“五育”中,体育是一门关键的课程,它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校园活动的重要“推动者”,它更是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在于发挥体育对身体生理上的塑造,而“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于发挥体育对精神上的打磨,二者结合,即“健体育魂”。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建设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特色有机融合,能实现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

一、“健体育魂”之“健体”
(一)享受乐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当下,社会节奏日渐加快,新时代学生对获得的新知识的质和量都有了新的要求,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陡增。因此,学生群体在校期间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心理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里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体育者,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也”;“体育能生快乐,能生兴味”。由此可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因开放性的场地、师生的充分互动等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更能为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体验。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促进人乐观地看待事物,同时可以调节人的紧张情绪,舒缓身心。此外,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时还可以促进彼此交流,改善孤独心理,享受交际的乐趣,从而产生良好的团队归属感。

(二)增强体质,塑造学生强健体魄

毛泽东同志在 1917 年《体育之研究》里谈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针对德智体的关系他更是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工作生活的基础,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先决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今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健康的体魄是人之立命的根本,是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性保障。青年的体质健康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而学校体育课程的基础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系统化的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锻炼的意识。

二、“健体育魂”之“育魂”

新时代的中国,铸魂的核心是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以学校体育为载体“育魂”,着重发挥体育对学生精神的打磨作用,强化对学生意志的锻造,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撑。

(一)健全人格,培育学生的高尚品格

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国家的建设需要的是“有灵魂”、有健全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在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即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完全人格”是指,体育在增强体魄的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校体育通过集体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通过体育游戏、竞技性项目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公平公正的意识。与此同时,学校体育能培育学生正确的胜负观,使其克服“锦标思想”,通过传递体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述鲁迅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二)锤炼意志,锻造学生的坚毅品质

要培养学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中国梦、有理想信念,就需要锤炼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学校体育能够通过对学生身体的锻造,磨砺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爆发力。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类型课堂教育的关键是其实践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身的反复练习,但是量的积累过程是枯燥的,量变是缓慢的,并且在身体的锻造过程中会出现瓶颈期甚至受伤等情况,体育教师的目标导向和鼓励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学校体育通过让学生不断与身体进行对抗性训练,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进而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实现质的飞跃。根据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成功感”的不断强化,不断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感,能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更能促使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与职业融合

高职体育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职业特色,强调职业实用性,剖析学生专业特点,打造职业体育教学体系;针对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丰富职业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其不仅做到因材施教和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体育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职业体育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体育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职业意识,促进其优质就业。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体”,谓之“健康体魄”,以及以“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核心的“育魂”,谓之“培养理想信念之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育人方向,“健体育魂”“体职融合”可谓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体育与生命教育

正当大家喜气洋洋迎接 2020 年春节的时候,新冠疫情的暴发把大家的生活完全打乱。疫情期间,很多专家的讲解,让大家学到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有专家说过,在感染病毒初期,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对人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关键还是看每位患者的体质,每个人的免疫能力;相关专家还提出,系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这都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深刻领悟到体育就是一种生命的教育。

一、体育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

著名体育教育家清华大学马约翰教授曾讲过一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句话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同时,体育锻炼可以磨炼一个民族的意志,改变一个民族的基因,是最好的教育之一。它能成就青年的使命担当,助力青年实现梦想,使人生更有意义。

二、体育使人的生命更有保障

体育课程体系包含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属于生命的保障性教育,体育课中的课堂常规、着装要求、热身运动、放松练习、运动损伤与急救等都包含了安全教育,可以说,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强化体育中的安全教育,就是保障生命安全。

三、体育使人的生命更有质量

体育课程体系包含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属于生命的质量性教育,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四个方面。体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免疫细胞的再循环功能,特别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细胞再循环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运动会使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提升,促使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使人体感染性疾病概率降低。这就需要人长时间坚持系统锻炼,养成科学运动的习惯,这也是新冠疫情给我们每个人敲响的警钟。

(二)体育锻炼能全面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体质就是指人体的质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从三个维度全面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第一个维度是改善人的身体形态,包括人的身高、体重等方面;第二个维度是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功能;第三个维度是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以及人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游泳等运动能力。人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三)体育锻炼能对抗病毒的侵蚀

居家隔离期间,人们慢慢从新冠疫情的恐慌中平静下来,但新冠疫情仍旧肆虐,我们需要树立信心并战胜它。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根据体育锻炼的一些基本原则,制作了一系列适合室内体育运动的视频,然后借助一些新媒体,让居家隔离的人可以参照视频进行身体锻炼。对于健康人群,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作用巨大,间歇训练法对心肺循环系统有充分的刺激作用,训练时间要持续 20 分钟以上。一些年龄比较大、身体比较弱的人群,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瑜伽等运动负荷相对柔和的运动项目,从而提升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我们要和时间赛跑,积极行动起来,对抗病毒。

第三节 体育与生存教育

一、生存教育的内涵

生存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有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健康发展。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获得自我意识,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实现个体为社会服务的目的。而个体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人类生存的基础上。生存教育是为获得谋生手段以延续生命所进行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人类的生存需要,是体育运动产生的源头,反过来体育运动又能提升人的生存能力。

二、体育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一)体育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体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生产力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为了获得生存条件,学会了跑、跳、追逐、角力、投掷,或模仿鸟飞、兽走、鱼游等生物的行为,成人常把自己的生活与劳动经验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授给下一代,同时孩子们自发地对周围环境和成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人们利用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生活、劳动等方面的生存技能教育,并逐渐把游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则的体育运动。

(二)体育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运动不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现代社会“文明病”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体育运动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必要条件。适量运动能够使人得到必要的身体锻炼,保持体质健康;运动还具有调整心态、陶冶情操等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作用。学校体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从体育课程中学到一些必要的生存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以后的社会生活,提高其生存质量。

(三)体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人的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非智力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现代社会的自杀现象、白领阶层的过劳死以及频发的心理疾病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发展的限制。而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朝气蓬勃的运动场上,良好的群体氛围能使学生热爱生活,让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体育运动所表现的顽强拼搏精神能让青少年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面对激烈运动中的对抗和竞争,他们能体验到奋斗的艰辛、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而这些心理上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学生时代艰苦训练的体验能够移情到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使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

第四节 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

深化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政会议精神的重要创举,是将体育本有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心灵的法宝,是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抓住“寓德于体、融道于心”的特点,弄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是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学校教育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素质需要,深入融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全力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中,实现体育课程的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目标,帮助学生在磨炼筋骨、挥洒汗水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
(一)它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需要

从近年来我国印发的一系列教育、体育方面的重要文件和教育改革措施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出的要求;从“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必然性。

(二)它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体育课程内在价值的需要

体育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是体育课程的灵魂。体育课程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渠道,特别是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课程较强的实践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制造、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中华体育等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浸润于学生心灵。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讲“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是强健筋皮骨、提振精气神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中的人文精神需要体育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加以传输,有了体育课程思政的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三)它是解决体育课程突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问题突出。一是在教学理念方面过度要求技术技能、成绩达标,把体育课程误视为枯燥无味的体能训练,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初心和使命;二是在教师综合素养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体育课程与专业学科同等对待,教师缺少综合素养提升的机会,这导致教师观念落后、因势利导的能力欠缺,除了运动训练知识外其他方面知识缺乏;三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重实践、轻理论;重运动、轻生活;重技术、轻观念;重结果、轻习惯。而体育教学内容的偏颇与失衡,不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要弄明白教什么

为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学校首先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见表 1.1、表 1.2)。

表1.1 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续表

表1.2 要深入挖掘的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一)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体育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实现精神文明和体育成绩的双丰收。我们党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健康,体育作为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想,关乎着人民幸福,民族的未来。体育教育向学生传授着个人梦、体育梦都与中国梦交织在一起,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只要我们携手努力,体育强国梦就一定能实现,中国的体育事业就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二)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

体育和人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的“六艺”教育中,包含的体育内容就有“射、御、舞”,这体现了体育、美育、德育的完美结合。“射”蕴含着礼仪文化,正如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讲君子的相处之道,对待输赢的态度;“御”蕴含着管理智慧,执辔如组,打造高效能团队。还有中华武德展示的仁、义、礼、智、信、勤、勇、忠的内涵,更有纵观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的历史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名作《体育颂》,第一段“啊,体育,天神的欢愉,生命的动力!……”体现的是友善;第二段“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体现的是和谐;第三段“啊,体育,你就是正义!……”体现是公平;第四段“啊,体育,你就是勇气!……”体现是敬业;第五段“啊,体育,你就是荣誉!……”体现是诚信;第六段“啊,体育,你就是乐趣!……”体现的是文明;第七段“啊,体育,你就是培育人类的沃地!……”体现的是富强;第八段“啊,体育,你就是进步!……”体现的是法治;第九段“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体现的是平等。这正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三)围绕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知识

思想是行动的武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体育教育要因势利导,充分融入和挖掘体育与健康理论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见表 1.3),通过讲授、示范、举例、讨论、总结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掌握和价值引领双丰收。

表1.3 理论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四)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教精神

学校根据国家专业目录,结合“双高”建设专业群,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通过冶炼加工,把课程思政理念全方位融入职业体育教学(见表 1.4)。

表1.4 “双高”建设专业群下的“职业体育”教学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立足学生做到全面融入

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教育全过程。按国家要求设置体育理论课比例,在日常教学中因势利导,找准思政教育结合点,精巧融入体育精神与文化,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理论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将其植入学生心灵;体育教师在课前备好课、精心设计每节课,课中教授每项技术或开展体育游戏,融入思政教育,课后通过布置集体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等,顺理成章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师通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提升课程魅力。

(二)立足教师提升育德能力

教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其把握思政教育规律能力,紧跟新时代步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搞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必须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增强思想育人的自觉性。最终,学校通过体育教学信息反馈(图 1.1),可以了解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鼓励学生争做拥有“四有好老师”标准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图1.1 体育教学信息反馈流程

(三)立足课堂增值教育效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会、勤练、常赛”“多元协同育人”是教育部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这表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课标又要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学校要加强“术道结合”,潜心拓展体育教学内容。课堂设计要丰富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人人参与联赛、“互联网+”“智慧+”等新式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性,适时利用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验证课堂效果(见图 1.2),提升课堂育人合力。

图1.2 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四)立足课外丰富德育形式

教会、勤练、常赛是做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广义上讲,课外体育比赛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业余时间还能广泛参与、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课程优势,提升德育的覆盖面。利用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代表队、体育俱乐部、团队拓展、“物联网+锻炼软件”等载体,传导体育文化知识和亲身感受体育的力量,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省(市)级、国家级体育联赛,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

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既要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强健身体、美化心灵、健全品格,更要践行人人参与、人人提升、人人健康、人人幸福的理念,响应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体育课程思政改革,要灵活运用体育价值引领,丰富体育课程锻炼形式,在全力推动体育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关于体育的论述 HAtkbT5HRoeqJF0eVX2OreDydi4FKXH1f/GIQ+G0UiplVu7OVrBEe74g5rH0YA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