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体育的发展

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存在和发生的。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据体育活动出现的顺序,结合人类社会的变革及体育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将体育的发展分为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由于地理位置和认识发展的需求,本书主要对中国和欧洲国家不同时期的体育发展概况进行简单的概述和分析。

一、中国体育发展概述

(一)中国古代体育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和形成于原始社会,基本成型于奴隶社会,发展和繁荣于封建社会,从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上看,我国古代体育主要是以养生保健、消遣娱乐、军事训练、教育礼仪的线路存在和发展的。在史前社会,原始形态的体育是随着劳动等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劳动、部落战争、日常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走、跑、射箭、攀岩、搏斗、跳跃、舞蹈、导引等运动形式。从公元前 21 世纪夏王朝建立到秦王朝建立之前,随着战争的频繁、学校的兴起和宗教祭祀仪式的出现,射箭、技击、赛车、奔跑、导引、游戏、棋类活动和各种体育思想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周代学校教育实行文武结合,教育的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等。这一时期,军事体育随着战争的出现而逐渐兴起,此时战争的基本形式是以战车为主的“阵战”,训练的主要形式为“田猎”和“武舞”。“田猎”是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于一体的军事活动;“武舞”主要是为适应阵战而进行的队列训练。同时,这一时期长寿、养生思想开始萌芽,如传说中“阴康氏”的“消肿舞”是以类似舞蹈的动作来健身和防治疾病的一种保健活动。秦汉三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初步繁荣,伴随着民族融合过程中物质、文化的相互交流,形成了后世体育发展的基本格局。这一时期,军队的身体训练体制基本形成,部分训练项目逐渐从军队训练中分化出来向竞技化、表演化方向发展;娱乐体育活动初步兴盛,如秦汉时设有专门管理宫廷和民间乐舞的政府机构,奠定了后世乐舞和宫廷娱乐活动管理的基础;养生理论与炼丹术初步形成。这一时期,在先秦诸子对养生实践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经秦汉三国时期的融合,奠定了我国古代养生理论的基础,如“法天之纪,用地之理”养生原则的形成。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我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为古代体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风行;城市的繁荣和宫廷娱乐的开展,推动了各种传统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并吸引了妇女阶层的积极参加;与周边国家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和丰富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使体育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体育的黄金时期。唐朝以后,我国出现北宋、辽、西夏并存,后为南宋、金和西夏鼎立的局面,后又随着元朝的建立,中华大地重新归于统一。这一时期,我国的体育发展是多方面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军事武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各具特点。同时,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城镇健身娱乐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蹴鞠、马球、角抵、游泳、龙舟、围棋等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在养生方面,注重对前人导引养生资料的编撰和整理,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导引养生著述,文人儒士、佛道教徒对导引养生术的研究和练习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明清两代的鼎盛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体育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民间的宗教组织和秘密结社的盛行,促进了民间武艺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体系。在养生方面,编辑和整理了古人的精华之作,并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导引养生体育逐步完善和系统化。传统蹴鞠、击球等体育活动因竞技性减弱而走向衰弱,角抵、秋千、风筝、举重、跳百索等体育活动在民间得到了普及。中国古代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朴素和谐、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其竞技性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带有强烈对抗性的形式,而更加注重礼仪和实用性。

(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体育,是指 1840—1949 年中国流行和实践的体育活动。它既包括中国自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体育,也包括由西方传入的近代体育。从时间和区域结合分析,主要有晚清时期的体育、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体育、抗战前后民国时期的体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体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体育,并开始了漫长的体育近代化历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务派的“新军”和“新学”中的“体操”,开创了近代体育之先河。清末民主主义者利用体育与军事相联系的特点,以体育作为培训革命军事力量的重要途径,同时西方教会的文化教育活动,也成为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重要渠道。比如排球就是由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教士传入我国的。辛亥革命,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变革,也推动中国近代体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如:在学校体育中,以体操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发展为以球类、田径等多种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培训体育师资的工作在较大范围内展开;受远东运动会的影响,全国省市等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已粗具规模;体育竞赛的组织等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1927 年以后,近代中国体育业进入了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在教育部成立了体育委员会(1941 年改为国民体育委员会),下设学校体育组,作为专门管理体育的组织,诞生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和其他许多体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体育运动竞赛在这一时期空前发展起来,举办了 4 届全国运动会,派运动员参加了 3 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体育理论界,不同的体育思想学说在中国得以发展和形成;学校体育开始比较系统和有序地发展起来。1937 年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在体育领域也出现了沦陷区的殖民地体育、国统区的战时体育和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体育。总之,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体育的兴起、繁荣,促进了群众军事体育的产生;既引入了近代西方体育形式如兵操、户外运动等,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体育如武术、养生导引等运动项目的强烈发掘和保护;既介绍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也引发了中西体育思想的激烈碰撞,如“土洋体育之争”等学术争论。这一时期,是我国引入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思维、教育观念和体系的高潮时期,也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思想和意识与近代体育项目、体育思想和意识矛盾结合的时期。

(三)中国现代体育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体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发展及状况。这一时期中国的体育发展,依据时间和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又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具体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完全学习苏联训练模式时期、1966—1976 年的停滞不前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的举国体制、竞技时期,1992 年市场经济以后举国体制、全民健身和体育经济时期,新世纪以后的体育强国和全面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 1953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中国全面学习苏联,在体育方面全面引进和借鉴苏联的训练模式和体育理论,实施体育劳卫制,出现了急功近利和浮夸风。在这一阶段,整个体育事业受当时特殊的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短暂的群众体育高潮。这一时期,体育思想进一步被扭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急剧衰落,群众体育也滑入低谷。到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在思想上解放了,体育以经济社会改革为背景迎来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年代。在体育理论方面,熊斗寅“体育整体观”与林笑峰“真义体育观”之争,引发了体育概念的大讨论,迎来了我国体育概念的第二次讨论高峰;在实践方面,形成和实施了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创造了中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卓越成绩。这一时期,在体育理论和体育竞技成绩方面,我国都取得了极大的历史突破。1992 年以后,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改革,我国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5 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我国体育发展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体育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群众体育发展缓慢,竞技体育异化,竞技体育工具化、政治化等弊端和不足也逐渐显现,我国体育全面、健康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随着我国举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尤其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对比我国体育发展状况和体育理论发展情况,我国体育发展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显现,如群众体育发展明显迟缓、学校体育举步维艰、青少年体质下降、体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实现体育强国的愿望,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国民身心健康,满足人们娱乐、欣赏的需求,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合理对接和融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和理论交流等,无疑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体育面临的新局面,由此我国体育发展也进入了国际化、全民化、全面化、均衡化、协调化、持续化发展的新时期。

二、欧洲国家体育发展概况

(一)欧洲国家古代体育发展概况

欧洲国家古代体育,是以古希腊体育和古罗马体育为代表的。当然,在古代希腊体育和古罗马体育存在或传播的同时,其他文明领域的体育活动也在逐渐形成和传播,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古希腊体育和古罗马体育也是欧洲体育形成的基础和来源。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巴尔干半岛南部。公元前 12—前 9 世纪,希腊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从公元前 8 世纪开始整个希腊建立了 200 多个城邦国家,前期以斯巴达(公元前 8—前 6 世纪)为代表,后期以雅典(公元前 5—前 4 世纪)为代表。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开始衰落,到公元前 146 年被罗马占领而结束。古代希腊的体育主要包括尚武教育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城邦之间战争不断,各个奴隶主都重视尚武教育,因此这一时期的体育项目基本都与战争格斗相关,如马车赛、摔跤、拳击、标枪等,人们把体育作为造就公民、增强国力、抵御外敌的手段而大力发展。这一时期,斯巴达大力兴建体育设施、培养身体素质良好的公民。9 000 户斯巴达人统治着 25 万人,为维护统治,斯巴达全民皆兵,每个儿童都属于国家,7 岁以后就被送往国家设立的学校接受教育,12 岁以下的儿童主要学习游戏、投掷、赛跑、跳跃;18 岁接受正规军事训练;20 岁服兵役等,直到60 岁以后年老病多退出军队;妇女也要参加军事训练。而雅典是全希腊教育和体育最发达、最先进的城邦。雅典把体育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雅典人进行身体练习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重视身体的匀称健美、动作协调灵活,还重视培养勇敢、果断、谦让等品质。他们视肌肉松弛、身体虚弱、发育不良为耻辱,而把裸体竞技优胜者视为人体美的代表。古希腊人把体育看作纠正性格上优柔寡断和怯弱的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在运动中适当地把握运动量的问题。除了尚武精神,古希腊体育还注重对身体素质的训练,形成了身体教育培养的体系,古希腊对后世体育最大贡献则是古代奥运会的举办。据考证,自公元前 776 年起,到公元 394 年被罗马所取代,古希腊共举办 293 届古代奥运会,这一为祭祀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现代奥运会的起源。

古罗马位于地中海北岸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公元前 6 世纪以后,罗马逐渐强大起来,公元 1 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罗马帝国。从原始部落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约经历了王政(公元前 753—前 509 年)、共和(公元前 509—前 27 年)和帝国(公元前 27—公元 476 /1453 年)三个历史时期。古罗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成果,对后世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罗马体育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为罗马帝国以前,后期为进入帝国以后。由于当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能劳动又能打仗的农民士兵,所以古罗马前期的体育,一直反对针对肌肉的希腊式体育锻炼,而是强调针对军事的身体训练。对讲求现实的罗马人来说,单纯体态匀称、动作协调优美是没有意义的,锻炼是为了战斗,军中严格的训练使青年人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军事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跑、跳、游泳、掷标枪、格斗、角斗等。进入帝国时期,军人逐渐职业化,普通人不再参加军事训练。奴隶主上层只需要擅长演讲和辩论的人才,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应运而生。罗马公民过着腐朽的享乐生活,对体育的军事价值和达到的目标已不感兴趣,只热衷举办豪华的竞技活动,观看残忍激烈的角斗和模拟海战,或为了个人健康和消遣娱乐而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这些也导致古代罗马体育领域出现了两大特色:竞技场和浴室。当时的医学家盖伦(公元 129—199 年)对职业选手的剧烈和过度训练提出批评,认为体育应当使人全面发展、行动机敏,才能承担国家公务和军事重任;体育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使人心情愉快的方法。

从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约 1453 年)这一时期,被称为欧洲历史的中古时期,通常也叫中世纪。这一时期也是欧洲封建制度在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逐渐形成,基督教渐渐成为统治欧洲的精神支柱并垄断了文化教育。基督教宣扬“身体罪恶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等,反对舞蹈和其他身体活动。在教会学校中,体育被取缔,卫生教育被忽视,严重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中世纪成了体育的“黑暗时代”。但同时,教会和王权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利益,相互勾结,肯定了以军事为目的的骑士教育(规定了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和吟诗),使古希腊罗马体育活动和竞技得到了一定继承和发展。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农奴地位的改善,一大批工商业城市发展起来,城乡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在农闲时期和重要的宗教节日期间,以村社为中心的各种民俗活动逐渐增多。如 9 世纪英国足球原型的出现、荷兰的高跷和滑冰、瑞士等国的投石游戏等等。总之,中世纪欧洲的体育特征可以概述为:体育全面衰退;教会学校取消体育;民间体育发展受到严重阻挠。

(二)欧洲国家近代体育发展概况

欧洲国家近代体育是随着资本主义文化、政治革命、工业革命、近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欧洲的三大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使了欧洲近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宗教的解禁,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近代体育思想的萌芽,启蒙运动促使了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19 世纪前期,从德国、瑞典、丹麦等国家开始,近代体育从学校逐渐发展到军队和社会,而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户外运动一起构成了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这一时期的德国体操又以杨氏体操和施皮斯体操最具代表性。杨氏(费里德里希·路德维格·杨,1778—1852 年)创立的体操具有强烈军事性质,主要包括提高纪律性和战斗能力的队列、器械体操和手持武器的练习以及为提高身体素质的跑、跳、攀登、跃障碍等练习。杨氏体操传遍欧美,杨氏也以“德国国民体操之父”被载入史册。同样,施皮斯(阿道夫·施皮斯,1810—1858 年)为适应反法战争后德国发展的需要,将杨氏体操经过合理改造引入学校,创造了分段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并把音乐和体操练习结合起来,使学校体育内容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他被称为“德国学校体育之父”。瑞典体操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瑞典面临法、俄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以军事、教育、医疗为目的,具有较强的军事性质,同时又以解剖学、生理学等为基础,而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体操。瑞典体操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徒手和器械两大部分,瑞典体操更注重人体的健美和动作的艺术性。瑞典体操的创始者林氏(佩尔·亨里克·林,1776—1836 年),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兵式体操、医疗体操和健美体操。林氏在把体操引向科学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 世纪末,在欧洲大陆的德国体操粗具规模并向外传播的时候,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却没有大力发展自己的体操运动,英国为适应社会生活和个人需求,加之地理位置、天气等综合原因,一些户外运动和竞技休闲类项目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如钓鱼、射击、登山、划艇、帆船、游泳、拳击、足球、高尔夫球、网球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户外运动促进了欧洲近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并促进了欧洲现代体育的诞生和形成。

(三)欧洲国家现代体育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稳定发展,现代体育初步形成,并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奥运会的全球化拓展,各类国际赛事的品牌确立和推广,商业化的渗透与包装、区域民族大众化的蓬勃发展,使现代体育呈现商业化、大众化、专业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民族、区域的体育交流日益增多,体育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体育人文化关怀更为明显,体育科技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竞技体育异化、区域发展失衡、科技作弊渗透、体育资源垄断、职业体育腐败、体育法规失范等现代体育的丑恶一面也如影相随。现代体育的过度功利化、商业化、垄断化也使竞技体育背离了初衷和信仰,沦为商业、娱乐的附属。当然,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人们正在竭力消除或避免其不利的一面。现代体育无论是影响力、商业能力、产业化水平,都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发展一体化的现状相辅相成。

纵观国内外体育的发展概况,我们可知,体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同时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从人类的生存需求,到人类的发展需求;从通过身体的锻炼和培养,到运动知识的完备和人的发展,“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多变的存在形式,多维的功能价值,使得人类无意识或有意识地用于其改变自我的躯体状况、心灵结构、意识构造,甚而是存在形式、认知维度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科技日新月异化、信息瞬间化、社会透明化的大背景下,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缺少的元素。因而,现代体育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grEsAtLUW9MwoXcnsO12GGZZ0bogKbfU4az419CM4oY/boOQey+zM++w8z6gnN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