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高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体育的地位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高校体育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既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体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高校体育最主要的功能,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由它构成的体育锻炼过程,给各器官系统一定的强度和量的刺激,使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这种适应性反应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

1. 有效地促进身体正常生长 发育

大学生的身体可塑性很强,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内容,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坚持经常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的血液供应充分,骨细胞生长能力增强,身高增长加快,肌纤维变粗,体重增加,胸围、肩宽、臂围和腿围都增大,还可以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心血管及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断提高。对于个别学生身体的某些畸形(如脊柱侧弯、驼背,平足等),也可以用特定的锻炼手段加以矫正,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壮、均匀的体形。

2.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17~22 岁,生理上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向成人化发展并基本定型。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研究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发展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这个时期加强大学生体育教育,通过大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和运动竞赛,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而且为大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了基础。

(二)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学生可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对锻炼效果产生满足感,逐渐培养兴趣,形成爱好,养成锻炼习惯。体育锻炼往往由学生自主进行,因此,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组织、裁判、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等都会得到发展,学校可以培养出许多未来社会需要的体育骨干。按作息制度安排的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是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持之以恒坚持锻炼,又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外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文化娱乐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活动,能使学生热情乐观,精力充沛,学习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高校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具体翔实、直观形象,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高校体育在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型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精神;班级乃至全校统一的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的意识;各种身体练习可以培养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积极进取等思想意志品质;各种竞赛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公正和公平的竞争意识。高校体育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XoRqxxWZdk3JnXejnH9gLO20gisIrji7sKwSLSUnKhylSgJjNOSzhJfDAKsg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