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世间万物,怎一个“情”字了得,影视作品的表达也是如此,演来演去,都是在演“情”。试问人世间,情为何物?亲情、友情、爱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编剧写剧本,写来写去也是如此。在编剧行业有一种说法,即“三流编剧写故事,二流编剧写人物,一流编剧写情怀”。也就是说,能够把“情”写透,是编剧最高的境界。

这三类编剧中,有的擅长设计故事情节,有的擅长塑造人物,还有的善于挖掘冲击我们内心的精神。擅长设计故事情节的编剧,能够把一个个事件像搭积木一般进行组合,哪些事件放在故事的开头,哪些事件放在中间,哪些事件放在结尾,心里十分清楚,因为他们谙熟搭建结构的方法,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剧本结构的思维体系。擅长塑造人物的编剧,醉心于探索什么样的人物是观众喜爱的,这类人物身上有什么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是怎么形成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物,他们的生活境遇如何,直到自己笔下的人物渐渐地鲜活起来,并且性格迷人,能够打动人。写情怀的编剧,善解人意和了解人性是他们的基本功,他们的作品除了有真实感,还有能够冲击我们内心的某种东西,或许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许是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如果一个编剧只擅长其中之一,那么擅长设计故事情节的编剧写出的作品,虽然情节一波三折,曲折动人,但是人物性格却会单一、扁平、老套。擅长人物塑造的编剧,不擅长设计故事情节,结果作品的情节平淡无奇,让人看了昏昏欲睡,没有哪个观众会看一个人平淡的生活日常。如果一个编剧对人性的解读入木三分,在故事情节的编织和人物塑造上很弱,那么他很难通过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即便写出来,观众也很可能是强忍着枯燥无味将整个作品看完,而且这样强忍着看完不能吸引自己的作品的观众少之又少。

完美的状态是这个编剧既懂故事情节的设计,也擅长塑造人物,他的作品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性思考,或某种人文精神。虽然这样的编剧并不多,但是作为编剧必须有这样的追求,才能写出优秀的剧本。

问题是当我们什么都还不懂的时候,从零开始写剧本,到底从哪里出发呢?

从无到有,构思出一个剧本,在许多人看来是很神奇的事情。万事开头难,如何启动剧本,是最难的一件事。预设人认为从主题出发,先想清楚要表达什么,再开始写剧本;也有人认为从人物出发,预设一个能够打动观众的人物,从这个人物开始创造剧本;还有人认为从剧本的结构出发,设计一个故事的结构框架,然后再往这个框架里填充细节。

这些启动剧本的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要写一部给小范围的专业人士看的文艺片剧本,上述三种方法都适用。如果我们要写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给普通大众看的剧本,那就要遵从这类剧本的创作套路,因为这个套路或者说是公式适用于普通大众的观看心理。

写剧本并非天马行空,毫无规律可言,剧本创作是有规律的。尤其是商业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在剧本创作上已经摸索出一套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套路,并且是经过市场检验、观众接受和喜爱的方法。既然如此,在进行剧本创作时,我们不妨直接学习这种方法,免去曲折和弯路。

故事、人物与情怀这三者中,最基本的是要懂得如何讲故事,其实故事就是一个好结构,也就是要懂得剧本的结构的设计。好比有人在说老虎,你要知道老虎长什么样一个道理。说到剧本,我们首先要知道剧本长什么样,剧本的结构就是剧本的样子。最传统也最行之有效的是“三幕式”结构,即开端、中段和结局。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指出电影剧本是一个“三幕式”结构。而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对“三幕式”结构进行了更加详尽的分解。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一书中也对电影结构进行了更精细的分析,并从“三幕式”结构中衍生出15个节拍。

作为一名编剧,入行的第一步就要知道剧本长什么样,也就是剧本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这是讲好故事的开始。关于“三幕式”结构,本书在第四章“结构”这一章节中会详细讲解,并且你会发现好莱坞经典“三幕式”结构与中国传统戏曲讲故事的“起承转合”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人人都爱好故事,没人能够抵挡住一个好故事的魅力。无论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哪怕是一个微短剧,或者是剧情类短视频,都要讲好一个故事。即便是短视频,时长有限,来不及层层展开,也十分讲究结构。反转叙事是编剧常用的故事结构,开端即高潮,接着来个反转,把剧情推向一个新的方向,出乎观众的意料。

懂得讲故事,懂得对一个个散落的事情进行布局还不够,“见事不见人”不是一个好编剧的标准,故事需要人来演绎,故事的灵魂是人物,编剧必须重视人物的塑造。

情节结构的功能是提供不断增强的阻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难的两难境地,迫使他们做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无意识的自我。而人物塑造就是编剧必须让笔下的人物具备某些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让观众相信他们能够做而且将会去做他需要做的事情,比如,他足够年轻或年老、强壮或虚弱、世故或天真、受过教育或目不识丁、慷慨大方或自私自利、聪颖机智或冥顽不化等,这些都需要编剧通过适当的配比,进行适当的组合,形成人物的性格和人物关系的设计。

情节结构和人物是相辅相成的,人物从他们的面具后面做出的选择既塑造了他们的本性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故事的结构来自人物在阻力之下做出的选择和他采取的行动,而人物在阻力之下选择如何行动可以揭示人物的真面目或改变人物的性格。在某种情况下,如果你改变了事件设计,那么你也改变了人物;如果你改变了人物的深层性格,那么你就必须重新编排事件的脉络和情节的走向,使其与被改变后的人物相符。

因此,对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设计十分重要,只有明确了人物性格,才知道这个人物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如何行事。塑造有灵魂的人物很重要,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因为人物刻画得好,多年以后,你很可能忘记了这个人物背负的具体使命,但是导演镜头下人物的眼神还会在你眼前闪现,那是因为这个人物打动了你。

想想你看过的那些口碑、票房都好的电影,无一不是故事和人物两相兼顾。编剧并非不想讲出一个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牵动人心又能被市场接受的好故事,但是要达到这个水平很难,所以编剧必须经过历练,才能到达这个水平。

能够讲好故事,还能塑造出观众喜欢的人物,并且通过作品表达编剧对人生深刻的看法和崇高的普世情怀,那就很完美了。三者具有互文关系,因为故事是人物来演绎的,人物的性格和经历构成了他们行动的动机,所以情节缜密的故事一定是符合人物性格需求的,如果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不符合他性格的事,那故事和人物就毁了。而在众多的人物中,我们往往记住的是那些能够立得住的,那是因为编剧在他们身上注入了情怀,我们被这些人物打动了。

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情怀很重要,它凌驾于情节和人物之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涉及几个方面:一是选取的题材能够达到的深度,这种深度包含编剧创作的美学品格,对生命的洞察,对政治、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人性各个角度的挖掘;二是作品所涉及的广阔程度,能够囊括方方面面的人类情感,可以是民族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可以是温婉浪漫的小情小调,甚至能从朴素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真谛;三是作品所蕴含的力量,用温暖的或温情的方式解决激烈的矛盾冲突,实现心灵的救赎,达到人性的高度。

只有“天才”一开始就能成为一个一流的编剧,如果不是,我们可以从三流的编剧开始,先把故事讲好。如果你还年轻,阅历还不够丰富,那么就先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做好剧本的情节结构,学会讲故事。随着你人生经历的增多,阅人无数,在人物塑造上不断下功夫,就会进一层。当你对剧本的结构熟悉到像一张地图一样刻在你的脑海里,且掌握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方法,思想足够深邃,看人看事入木三分,你自然能够写出有情怀的一流剧本。故事、人物与情怀并非编剧历练的先后顺序,三者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

掌握剧本的结构,终究还只是编剧讲故事的基本功,就好比练武之人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招式,最终武功的高下,还要看内功好不好,所以编剧最高的境界是能够从一个人物出发讲述一个有情怀的故事。内功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从做编剧的第一天开始,甚至还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时候,就需要开始有意无意地训练这种素养。

多年来,笔者作为一名编剧,参与多部影视剧的剧本创作,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追鱼传奇》《哎呀妈妈》等在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卫视台播出,电影《皮鞋》等在院线放映,积累了一定的剧本创作经验,为本书的撰写带来不少心得。另外,本书涉及的《我是公主》人物小传、《那年你十七我十八》故事大纲、《艺术团》剧本等为笔者多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积累的作品选段,在此作为实训案例使用。

写剧本不是“一口吃个胖子”,而是要分步进行,先做人物小传,确定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再写故事大纲,做好剧本结构,只有这些基础都打牢了,才能开始写剧本。为此,全书分为十章,首先从主题讲起,一开始就涉及内功的修炼。另外,本书在讲述理论的同时重视剧本创作的实战训练,因此,整个按照剧本创作流程中涉及的剧作元素,即主题、人物、冲突、结构、故事大纲、分场、语言等几个方面一步步展开,学完本书,就等于经历了一次剧本创作实战训练,剧本创作的全过程你都走了一遍。

讲好中国故事是电影电视剧编剧、导演等影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书讲述了写剧本的方法、技能、理论、实践经验等,涵盖戏剧理论、叙事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可以用于高等院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剧本写作课程的教学,也可以供正在进行长视频和短视频创作的工作人员使用。

阅读本书,创作出好剧本,解决影视行业“剧本荒”的问题,可以助力我国的影视行业繁荣昌盛。

屈定琴 w3sWeBHieok0sZbtSHDSKaGcYDN90Zz4fNh1i6klEe63MqPLBT+lcpKDG1Wem6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