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五禽戏功法源流

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我国远古时期。根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河水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于关节不利的“重膇(zhuì)”之症,为此,“乃制为舞”“以利导之”。具有“利导”作用的“舞”,正是远古中华气功导引的一种萌芽。《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

除此之外,《庄子》所言“吹呴(xǔ)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提及“熊经鸟申”,并非仅指两个动物的导引动作,而是指模仿走兽飞禽的所有仿生导引动作。熊代表的是走兽,鸟代表的是飞禽,即当时的人希望通过练习这种模仿走兽飞禽的导引术,来达到长寿的养生目的。这里也是对古代养生之模仿动物姿势习练气功功法动作的形象记载。同时,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也有不少模仿动物的姿势,如“龙登”“鹞背”“熊经”,虽然一部分出土的图中注文有一定的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动作。华佗编创的五禽戏之记载最早见于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在范晔的《后汉书·华佗传》中,也有与此基本相同的记载。这些史书的记载,确也证明华佗编创了养生功法五禽戏。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最早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南北朝距东汉末年不过300年,因此可以认为该套五禽戏动作比较接近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但是操练起来动作难度较大。明朝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大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习练方法。尤其是文字说明部分,不仅描述了“五禽”的动作,而且还有神态的要求,并结合了气血的运行。但是,这些五禽戏功法的记载内容与《养性延命录》的记录有极大出入,“五禽”动作均为单式,排序也变为“虎、熊、鹿、猿、鸟”。

五禽戏发展至今,也逐渐形成不少流派,而且每个派别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从整体来看,他们都是根据“五禽”的动作,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不同流派主要如下,外功型:偏重肢体动作,模仿五禽动作,意在强身健体,如五禽戏功法;内功型:仿效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如五禽气功图;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来治疗疾病,甚至用于散打技击、自卫御敌,如五禽拳、五禽散手;以柔劲为主:讲究动作姿势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为主,如五禽舞、五禽功法图。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数量沿用了《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为10个动作,在功法的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两式动作,以体现形、意、气的统一,更加符合习练者的实践,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群体的运动规律;它的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传承,吸取了优良传统的精华并对其加以提炼与改进;其中对动作的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等进行有机结合,突出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在习练过程中,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的动作仿效了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统一。

健身气功·五禽戏作为养生导引术中的经典代表,其功效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人通过它来养生保健,长期坚持锻炼,必有收获。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eq4HnGTEt6WwsdCGAKQsCe+33dlzbs4bhVeKTvWaAtojL7laRfTBGMtyAU6EXw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