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实践基础:中国“道路”践行中国故事

故事不是凭空编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其背后是活生生的事实以及沉甸甸的实践。可以说,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辉煌成就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坚实的实践基础。“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这“两个奇迹”的重大判断,就是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底气。

我们之所以能讲好中国故事,是源于有一个“好中国”,有一条好的中国道路,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发展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逻辑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科学阐述,更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状态的科学构想。

1.5.1 中国道路是中国故事的实践基础

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全球持续发展,各国必须齐心协力、共迎挑战,其间不仅需要科技经济等“硬”支撑,更加需要文化文明等“软”力量。作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者、参与者、贡献者,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中国正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思想实践、道路方案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与高度期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要注意,将中国故事讲得清楚明了、深入人心,必须注重夯实理论根基,强化智力供给。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中国在深刻变革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的改革发展并非一路坦途,其间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是世界共性的难题,回答和解决好这些难题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近年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强烈,这使得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中国,以寻求发展之道与解题之策,特别对于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想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热切关注中国的发展,聚焦造就中国奇迹的伟大实践,更渴望了解推动奇迹发生的中国理论。因此,中国不仅要有本事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要有信心、有能力讲好中国的故事。

当前,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就必须讲清楚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揭示巨大成就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支撑。习近平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树立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用高质量的理论成果解答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认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从而进一步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常言道,“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对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方案进行专业解读,通过系统科学的学理阐释讲明道理、消弭隔阂、拉近距离,为有效加深理解和彼此认同打好理论基础、作好先期准备。伴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程度日益深入,方式不断丰富。然而,在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些场域中,由于叙述主体对某些中国概念掌握得不够清楚透彻,表述不够细致严谨,致使讲述中产生碎片化、随意化的传播倾向,进而使得接受客体难以精准地对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进行理解,也无法形成整体的把握,极易导致偏见和误解。特别是在部分西方舆论别有用心的鼓噪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常常被误读、曲解,甚至被妖魔化。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中国回击国际社会的恶意诋毁甚至霸凌的坚实有力的理论武器,运用相关专业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论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解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问题的深远意义,展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讲清楚“我们一直保持‘温良恭俭让’的态度”“中国梦不是‘霸权梦’”的做法,从而让“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邪说异论不攻自破。

话语是沟通的桥梁。但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信息流存在很大的“逆差”,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仍有“反差”。这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较小、西方话语在世界话语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起步较晚,很多学科体系是在西学东渐的浪潮影响下逐渐建立的,因此中国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等常常带有明显的西方烙印,原创性、标志性的理论成果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但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中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更无法用西方的既有理论和固定话语进行解释。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必须强化学理支撑,跳出西方理论与西方话语的窠臼,避免再以秉持西方价值体系、套用西方概念方法来分析判断中国实践。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要有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底气和信心,着力加强学术创新,形成具有持久影响力和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理论赋能,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更加精准传神、影响深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用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截至2022年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经出版4卷、37个语种版本,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极大地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步入新时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做好理论研究,夯实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根基,打造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并具有鲜明中国标识的话语体系,用理论和学术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5.2 把“道”贯通于中国故事之中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同年11月,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可见,“道”是中国故事的灵魂和价值所在,离开背后蕴藏的“道”,故事将变得空洞乏味。

1)什么是中国故事背后的“道”?

什么是中国故事背后的“道”?就此,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进行过阐述。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谈国家文化软实力时就指出,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又强调要“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更加明确地提出,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由此可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思想和主张融会其中。在对内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时,传递的“道”要有不同的侧重。

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国的讲故事曾经出现过外宣复制内宣的倾向。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仅换一种语言和换一个平台,这样导致听众因不能理解传递的内容而不感兴趣。内宣外宣需要相互支持,但也要有所不同。从任务使命上来看,内宣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外宣则是为了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从传播对象上看,中外民众的语言思维、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均有差异,并且一些国外民众长期接触偏颇的报道和“中国威胁论”的宣传,对中国陌生,产生隔阂和偏见;从手段方法看,内宣有传统媒体、新媒体等主流媒体的支撑和法律制度的保障,而外宣在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情况下,更加需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从话语体系看,内宣中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的融通以及流行元素的加入,颇受人民群众好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外宣方面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全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基于此,故事中所传播的“道”需要注意内外有别。

国内方面,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这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基本逻辑。新时代,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主题讲好中国故事,是十分重要又颇具难度的事。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历史维度、结构维度、价值维度系统概括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支撑了中国故事的道理内涵。虽然其中讲述的道理精炼而准确,但如何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想听爱听、真懂真信,则需要在宣传方面多加转化。对老百姓而言,讲述者要讲清楚中国故事背后的“道”,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用生动的形式来演绎,才能让他们真正地入耳、入心。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表率。他曾用“三个女红军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百姓”的故事来描述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马克思在外衣进当铺之时仍坚持写作《资本论》”的故事来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质和气节。他还经常讲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的廉政故事,“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的品格故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的治理故事等,寓理于情,引人深思。

国际方面,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理念,是中国故事之“道”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国际重要会议和场合通过讲述中国外交历史中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的故事,来传播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故事或具体的例证来讲述中国道路的有益经验和价值等。例如,2015年4月在巴基斯坦议会讲述了汶川地震中巴基斯坦倾囊相助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讲清了“烈火见真金”的中巴友谊和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5年10月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用真实的数字讲述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和价值所在;2017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向与会的各国政党领导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的努力;等等。

中国故事是中国道路的具象化,是要让中国道路更加可感可触;中国故事是中国道理的形象化,是要让中国道理更有温度有情怀。中国故事不能也不可能离开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而讲出别的什么东西。习近平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不论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中国梦的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讲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还是讲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都要把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贯通起来,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

2)如何让听众接受中国故事背后的“道”?

习近平指出,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引人入胜”要求内容信息要具有吸引力,让人想听愿听。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同于深刻难懂的理论、复杂精确的数据和严肃的官方发言,讲故事简单易行且受众广泛,听众无论种族、年龄和性别,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兴趣之处;与此同时,每个人无论学历和职位高低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讲故事,这增加了讲述者的层次性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对于中国故事来说,要让听众接受故事背后的“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选材上要关照听众,从小处着手。现如今,传播具有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故事主题的选择应当考虑听众的所思所想和接受能力。不仅如此,宏大叙事往往不如贴近生活的细节打动人心,中国故事中需要包含着一个个的小故事。因此,从大处着眼的同时,可以从小处着手选择题材。习近平总书记在任职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时,曾鼓励青年要做奋发有为的新人。对此,他并没有选择直接讲述大道理,而是讲述了县里的一个青年,他虽身患小儿麻痹症,但仍然努力学习绘画、照相搞副业、养貂致富的故事,为他人树立了“不悲观不等待”的身边榜样。二是讲述主体上要众声合唱,也要各取所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要整合各类资源,奏响交响乐、共吟大合唱。尤其在外宣时,要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增加听众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三是载体上要连接古今,更要手段多样。读史使人明智,习近平十分善于运用历史典故表达深意,比如他曾讲述过杨震“四知拒金”、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岳飞“精忠报国”等故事。与此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也要抓住各种机会和现代化手段,用好新闻发布机制、智库交流渠道、重大赛事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海外文化阵地等途径。现如今,无论是图书、照片,还是影视节目,甚至美味佳肴都可以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精彩载体。四是语言上要循循善诱,更要幽默有趣。循循善诱,意味着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要求信息具有说服力,让人真懂真信。而风趣幽默的讲述风格,更能够吸引听众,让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悟道明理。习近平曾指出,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因此,一个能让人悟“道”的好故事,需要将事实、形象、情感和道理充分融合。

在国际上,存在有一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国的言论,要打破这些言论,事实往往比道理更直接有效。例如,2008年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下面简称“中远集团”)获得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时,曾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无端指责。许多希腊员工深感忧虑,他们担心中国人来了,会导致自己失去家园和饭碗,但历经十余年,比雷埃夫斯港不但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港口,更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中远集团在当地的中方管理团队仅5人,却为当地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事实改变了希腊人看待中国的眼光,打破了“中国威胁论”。

不仅如此,比雷埃夫斯港的故事更是许多希腊员工的人生故事,一位位希腊员工的亲身经历,让比雷埃夫斯港的故事鲜活起来。2010年,中远海运全面接管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营运权,希腊员工米拉皮蒂斯加入中远海运,入职3个月后生下了儿子。彼时希腊深陷债务危机,其他公司纷纷减员降薪,但中国公司始终信守承诺,向希方员工足额发放工资,让她保持了体面舒适的生活。国际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两种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因为缺乏共同的历史和价值观,且处于不同的国情和话语体系中,有时难以彼此理解,甚至可能引发误解。而故事可以蕴含人类最普遍的情感,打动世界各地的听众,在跨文化传播中引发听众共鸣。希腊米佐塔基斯在讨论比雷埃夫斯港的故事时说:“当希腊身处债务危机时,中国帮助了希腊人民。希方也从中深刻体会到‘朋友’一词的真正含义。”“朋友”正是一个跨越国界,各民族人民都能理解的动人词汇。

世界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世界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当今时代,世界需要与中国合作,中国同样需要与世界合作。但如果中国与世界互视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中国的道路与制度从内容到形式与西方社会当然是不同的,但其背后立足本国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考量与西方社会、世界是共同的。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把这些不同中的共同讲出来、传播出去、让世界知晓,通过存异求同、通过汇聚共识、通过寻找共同关注点、通过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来夯实合作的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是如此。着眼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归根结底当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梦,但中国梦绝不是独善其身,更不是以邻为壑。正像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人民通过追求中国梦,用自己的道路与制度、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安居乐业、幸福成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巨大的市场,中国人民辛勤的劳动,中国经济强劲的拉动,中国制度溢出效应等,都可以为世界繁荣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提供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亦是如此。作为在新起点上的对外开放,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不附加意识形态的条件,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制度选择,完全在经济层面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倡导发起的,但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让“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至于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等,皆是如此。好故事是带着感情讲出来的,有感情就有温度、有色彩,就不会干巴巴、冷冰冰。中国故事讲的是中国自己做出的事情,积淀着我们的付出,承载着我们的希望,自然也寄托着我们的感情。热情洋溢地讲自己的故事光明正大,标榜什么“中立”与“超然”才真是虚伪了。更何况讲好中国故事,只要把一个真实的中国讲清楚说明白就够了,既不用刻意拔高,也不必专门雕饰。一个真实的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综上所述,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形式的多样灵活,但又不能局限于故事本身,而应实现故事形式与故事背后之“道”的完美融合。习近平指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这清楚地说明了讲好中国故事中“道”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中国道理反映着中国的初心,彰显着中国的理想,宣示着中国的宗旨,贯穿着中国的价值,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讲中国道理不仅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也是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传递极为明确的信号,表达极为坚定的意志。习近平曾经讲过:“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讲好中国道理,充分彰显中国与世界的相助、相通、相合、相融,大有可为。有哲人说,很多时候改变了世界观也就改变了世界。把这样的理念、这样的价值、这样的思维告诉世界,让世界所接受、所认同、所秉持,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8FrkEMsQ9pMXEZ54J5w7cr3QNnDxGbLXHlYrqW2Nngyc3bW2JXsQ8W6zc60aZ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