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具象艺术转向抽象和非具象艺术的空间定位

从新石器时代至今,艺术品或装饰艺术中就有明显的抽象元素和抽象倾向,贯穿于整个艺术史,而抽象艺术在现代则可以用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语言来解读,即平面图形构成。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并被赋予视觉化的、力学化的观念。平面图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是对真实自然物象的描绘予以简化的艺术,其美感内容借由形体、线条、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图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20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

构成观念早在西方绘画中就能见到其影子。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领域。平面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形式、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等。平面构成最重要的三要素为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和面的构成形式。因此,平面图形构成中的点、线、面要素就是具象到抽象表现形式转换的语言方式。

绘画语言和创作手段由具象艺术转向抽象和非具象的艺术阵痛期正值20世纪初,西方的现实观开始经历不可逆转的剧变,莱特兄弟飞机的试制成功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产生,改变了西方人以往的时空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也开始让人们关注隐秘的自我意识,敏感的艺术创作在这个时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抽象绘画既不是装饰性的,也不追求在观赏者知觉中重建“纵深感”,画中的形和色不是一般所见的具体物的形和色。

当然,抽象表现并非现代艺术所独创,追溯起来,抽象的本领似乎是人的天性使然。比如,从古时彩陶上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可以看出原始人类对自然物的抽象——山、水、鱼、鸟等,从写实到高度概括,抽象化构成了各种几何纹。原始人类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以达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运用了形式和情感的对应关系,产生了“异质同构”,使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得到统一,即“物载统一”。

现代设计与抽象艺术的联系极其密切,且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满足于仅仅如实地描绘客观物象的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以强调艺术家本身的感情,从而出现了立体派、野兽派、抽象画派等。平面设计受抽象艺术的影响,如商品包装、招贴海报、书籍封面,开始趋向于具象简洁化处理,同时抽象的形式也在增加,抽象艺术摒弃描绘写实而注重表现创作者的感情,强调的是抽象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以及最终给人的精神感染。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都是横跨绘画和设计两个领域的艺术家,但因两人的艺术气质和哲学观点不同,作品大不一样。康定斯基用线动感强,色彩强烈,常表现出一种沸腾的激情,西方称为“热抽象”;蒙德里安则相反,用最单纯的形与色,如垂直线、水平线以及原色和黑、白色,作出理智、冷静的面的划分,被称为“冷抽象”。抽象的“冷”“热”之感,正是视觉语言的内在张力所致。

从美学观点看,艺术奥秘中的若干方面都与线条休戚相关,线条意味着变化的无限可能性。儿童在“创作”“具象”作品之前,线条是其第一形式要素,线条也往往被看作某一特定个人风格与形式的等同物。抽象中的线条远近和方向性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线与线的连续关系以及相异线条并列所产生的幻象,纵横交叉重复的线网若隐若现,曲折线的赏心悦目,线条间宽度变化及线条在其邻接的颜色上所具有的惊动性,徒手线的自然流畅等,这一切都加深了视觉上的变幻性和迷离感。

因为艺术创作者同观众之间的真正对话只有依靠想象力的作用才能进行,而由想象力自由地唤起知性力的“自由的协调”是审美的心理基础。比如,我们对圆形的理解和康定斯基所感受的圆能对应起来吗?“最接近无声休眠状态的是圆形,因为它是两种永远相等的作用所形成的结果,而没有任何角状的突然转折”,“一个圆的圆心是能由点来达到的最完美的静止”。最终我们发现,依据对图形的可感因素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图形语言中形式与情感的对应关系。

又如,20世纪60年代的光效应艺术(Optical Art)是利用视觉偏差构成的纯抽象几何图形绘画,其特点是纯粹以引起视觉心理反应为目的,避免一切内容、观念及情绪的说明,用几何形式和线条之间的张力以及色彩移动和空间波形作用与人的视错觉产生“光效应”。由于它纯以视觉的新奇注目为表现目的,因此很快就被消化、吸收并应用到设计领域,在当时的图形设计、服装、产品包装以及环境设计中都可以见到光效应的魅力。

抽象图形带有视觉意义的模糊性,给人以更广泛的联想余地,含蓄、耐人回味。这种美在似与不似之间,能够深化为意义和情绪的暗示与渲染,因此抽象图形无疑是一种有着丰富的语言表现力的形式,单纯、简洁、明快,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性。在具象图形中,写实性语言突出现场真实感,夸张的变形性语言则有幽默之趣,比喻性语言意义深邃,对具象图形的知觉力是因设计师再现真实而获得的刺激所产生的。

图形语言的意蕴可谓“画外有画,求画外意,生画外妙”。平面设计中的图形,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意在创造一种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的印象,若想人们在一瞬间被所要传达的信息所“击中捕获”,图形比文字更具可视性。尤其就远观效果来评价,直观的图形能在瞬间给人留下完整、深刻、强烈的生动印象,并能引人联想,产生“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使信息得以真正充分地传达。

正如康定斯基所说:“艺术作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即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在因素是艺术家心灵中的情感,具有唤起观众类似情感的能力。……内在因素,亦即情感,是必须存在的,它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形式。”了解这一点会使我们对图形的视觉意义有渐趋入里的会心。

章节练习

具象思维的平面性转化:

1.任务主题:选择照片做平面图形转化练习。

2.表现方法不限,可以单色或多色表现。

3.纸张不小于8开(数量一张)。

图1-29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术设计 2019级 高雨欣

图1-30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术设计 2019级 罗爱林

图1-31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术设计 2019级 童周轶

图1-32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术设计 2019级 黄捷

图1-33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术设计 2019级 何汶钊 /hFM7V2b4USTUeWDNHPJ9CMsLj5CKof/hRr3PgYzLjePfgR0N/2ey6tpyOMuds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