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1 敏捷可视化

想要了解敏捷可视化,我们首先要知道“非敏捷”的可视化是如何实现的。在传统BI项目中,实现用户可视化需求的项目通常至少需要经历“项目准备”“需求沟通”“蓝图设计”“系统实现”“系统上线”“支持优化”6个阶段,如图2-2所示。

图2-2 传统BI项目建设阶段

通过传统BI项目实施方法论进行用户可视化需求开发,优点在于用户的需求经过项目各阶段的沟通、确认、设计,产品开发完成后经过充分的测试、上线后才交到用户手中。这样的可视化页面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适用于成体系的、需求相对固定的数据分析场景。

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从用户提出需求到最终使用产品会有一个非常长的周期。对于数据驱动的企业来说,耗费大量资源进行应用场景设计及落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对于一些小企业或需求变化频繁的部门来说,应用传统BI模式成本过高、周期过长,无法满足公司/部门决策的要求。

基于这种情况,敏捷可视化的需求应运而生。在传统模式下,业务人员提出需求,IT技术人员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准备、报表开发后提交给业务人员使用,业务人员有新的需求再提交给IT人员进行调整。敏捷可视化的模式为:IT人员按照主题准备数据,业务人员根据自己的分析需要、基于准备好的数据模型进行自助分析,只需对应主题的数据是完整的,如何分析完全由业务人员自己决定,省去了需求调整后的响应时间。两种模式的差异对比如图2-3所示。

图2-3 传统可视化与敏捷可视化

SAC的敏捷可视化是通过“故事”的应用实现的。故事是一种演示文稿样式的文档,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PPT,通过使用统计图、可视化对象、文本、图像和象形图,使得数据的呈现更加直观。如果故事的设计者创建的故事通用性较强,可以与其他用户共享;设计者(故事所有者)为要分享的故事授予权限,共享故事之后,具有查看权限的用户就可以查看其他人开发的故事了。通过故事,每个业务用户可以基于IT人员准备好的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可视化页面的调整用户自行处理即可,省去了需求沟通、定制开发、验证的时间。 nW+Wc7Y2y9StrNoao2Hhax7vF48MJRhLC0LA7sQinjAd+YpA3dD6aAn/BbuVRM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