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如何确定课程大纲、小节内容

如果把开发课程比喻成一棵竹子的生长,那么课程立题则就是春日的竹笋。当竹笋从土壤里破出,生发出竹竿、竹枝和竹叶时,课程的立纲和立节就完成了。

前面我们解决了立题知方向,这个部分我们解决立纲的模型搭建、立节的知识落地,也就是如何做到立纲知模型、立节知落地。

一、课程主体内容从哪里产生

(一)应需而生

企业微课程的开发是针对明确的课程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编写的过程。课程需求源于企业要达成的学习期望,或者是部门、员工希望通过学习解决的问题。

在课程开发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员的动机?设计什么能让学员感觉课程是有用的?这些数据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培训需求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建议你了解:第一,企业/部门业务相关的需求,思考这个课程能够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企业业务发展;第二,现状与达成业务差距的需求,即调研需要聚焦到受众的现在绩效行为上的差异;第三,学员达成绩效的能力需求,即需要解决学员提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第四,学员学习动机需求,即要对学员的兴趣、自信和学习风格等有所了解。

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发放《简易课程需求调研表》(如表 1-4所示)收集企业以上几种需求信息,可发放给每一个可能参与的学员,也可以选择性发放该调研表格;调研表的最佳回收时间是表格发放后 30 分钟。

表 1-4 简易课程需求调研表

微课程开发前的培训需求调研不仅限于问卷调查法,还可采用观察法、体验法、单据分析法、报表分析法、访谈法、需求调研会法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二)内容罗列

培训需求调研信息整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调研信息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到微课程开发设计者的课程开发方向和授课艺术效果。

1.需求汇总分类

第一步:将收集到的需求分别填入“学员需求汇总表”(如表1-5 所示)。

表 1-5 学员需求汇总表

(续上表)

第二步:在相同内容需求重复时,只进行需求人数增加即可。

第三步:遇到与本微课程内容无关的需求,将其另行填写在“备用课程需求汇总表”上(格式与“学员需求汇总表”相同)存档备用。

第四步:信息汇总一定要进行需求内容文字整理,确保整理文字表达条理清晰。

第五步:汇总后信息往往会比较多,很难通过一个微课程解决问题。我们可参照表 1-3 对拟开发的微课程课题进行优选排序。

需求汇总分类的过程往往就确定了这门微课程开发的呈现形式。要让课程有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调研,了解企业和学员对培训所有重点问题的把握,根据课前调研充分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才能保证课程的质量。

2.讲师自身经验

进行微课程开发时,微课程开发设计者还可根据自身在该业务/知识领域的经验进行相应课程内容补充和调整课程时间分配比。也就是说,微课程开发设计者必须是该业务领域的研发专家或实战专家,否则其开发出来的微课程就可能会浪费资源、浪费时间。

还有一些微课程的开发源于讲师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经验,经过实践论证或提出新观点而形成的具有讲师品牌化和标签特性的内容提炼,也形成了这类课程的主体内容。

3.内部专家请教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企业内部这种情况最为常见。

微课程开发和设计者可以向企业内部在该课程业务领域的专家寻求支持,可以请这些内部专家当智囊团,一起讨论,寻求合适的建议,以获得在该业务领域中多维度的补充经验和强化该课程方向,避免只采取单一说法,以免过于主观。

(三)原生知识

对于原生知识,微课程开发设计者可凭借企业已有的知识系统,根据自身经验和内部专家的补充,进行二次迭代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也可根据该内容中适合微课程开发的部分进行微课程形式的呈现。

需求分析是任何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一门课程的产生源于需求,课程的立题确定源于需求,课程的主体内容同样源于需求。只有课前充分了解目标学员的需求,才是课程内容有效的根本保证。

穷尽该主题内知识、技能、态度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所有内容,提取规定时间单元内的所有学习要点,找出各学习要点之间的内存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排序,形成课程的大纲模型;对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透彻,才能建构出微课程整体的知识体系框架,这才是课程主体内容产生的关键之所在。

二、内容安排有哪些逻辑可用

有些课程内容,学员一听就非常清晰、通俗易懂;可有些课程内容,学员听到最后都没搞明白重点讲了什么。不同的逻辑安排,让教学结果出现了千差万别,有的学员听明白了还能记得住,有的学员记的和老师讲的不一致,有的学员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学习的习惯是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往往是喜欢对事物进行归类和组块?或者是喜欢找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记忆?也有可能在把别人告诉我们的信息结合自身过往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理解?

所以,课程开发者和培训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一定要考虑以下四点:内容要便于学员记忆和理解;帮助学员培训后多线索提取内容;易于课程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便于课程内容的提炼和取舍。

基于以上四点思考,本书为大家推荐微课程开发过程当中常用的以下三种逻辑排序。

(一)顺常规三大纲逻辑

顺常规逻辑排序要求课程内容的知识系统完善、条理逻辑清晰,且每个大纲都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这也是大多数课程开发者和教育工作者最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排序。

排序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方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从简单到复杂顺序、从一般到具体顺序、从小到大顺序、问题解决流程顺序、工作任务执行顺序。

微课程开发的顺常规三大纲逻辑,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为什么

“为什么”是课程的起源,也就是这个课程是为什么而产生的,通常是告诉学员为什么要掌握该项技能,或者该知识的核心价值有些什么。该部分的重点就是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提升学员对内容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一般是指“课程的目的、意义、重要性”“课程概述”或者“现状及问题”“痛点”等内容。

例如,【案例 1-1】的第一个大纲就可以是“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重要性”,或者“该业务现状及问题”“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目的”。

2.是什么

“是什么”是解决前面“为什么”大纲的问题而产生的大纲。在微课程中通常是掌握该项技能有哪些知识、理论要点及其详细要求有哪些。一般指“概念”“操作流程”“标准/规范”等内容。

例如【案例 1-1】的第二个大纲为“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流程”,或者“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标准”。

3.怎么做

“怎么做”是实际操作该项技能的具体实施步骤、实施的要点的执行训练。讲完前面的大纲,引发了学员对内容产生的重视,在知道是什么之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就形成了理论带动操作的培训。

“怎么做”决定了课程的执行力度,课程是否落地,学员能否学到预期的知识,都看这一大纲是否做得好。一般分为“技巧训练”“示范及训练”“流程训练”三步骤。

例如【案例 1-1】的第三个大纲为“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流程训练”,或者“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流程示范及演练”。

顺常规逻辑的这个三组合是微课程中最为经典的逻辑排序方式,结合学习领域知识、态度、技能可以表示为“2W1H”的三大纲模式。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掌握该项技能/其价值,这属于态度类。

What——是什么:知识和理论要点及其详细要求,这属于知识类。

How——怎么做:技能项目、实施步骤和实施要点,这属于技能类。

这种逻辑在微课程中非常广泛,而且所有课程都可以使用这种逻辑进行开发和讲授。

【案例 1-3】《无折无卡取款业务培训》顺常规逻辑课程大纲

我们以【案例 1-1】产生的《无折无卡取款业务培训》课程为例,该微课程依据三大纲逻辑整理后,课程大纲内容如下:

大纲 1——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目的

大纲 2——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标准

大纲 3——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示范及训练

【案例点评】

这个大纲的设计无论是线下的微课程,还是线上的微课程,都非常清晰明了,尤其是在企业快速推进某项业务和持续多人次培训中,确保员工在该技能操作过程应用无误。

【训练】顺常规“2W1H”的三大纲逻辑

每门课程开发出一套该逻辑的大纲,在讲课时形成一张独立幻灯片。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

(为什么)大纲 1 :____________

(是什么)大纲 2 :____________

(怎么做)大纲 3 :____________

(二)垂直逻辑

垂直逻辑是指企业在岗位上的某件事情有标准的直线操作流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可以颠倒顺序和改变标准的一种逻辑。

为提升岗位技能,结合工作流程步骤、方法、标准而设计开发出的技能操作课程,我们将其称为企业岗位操作流程课程,就是基于垂直逻辑而架构。

步骤细分的程度决定了垂直逻辑课程的质量和课程开发的时间,将操作步骤分拆得穷尽,才能确保微课程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

垂直逻辑是顺常规逻辑中的一种,在企业岗位操作流程类型的微课程中使用最为频繁,是微课程开发中最容易开发的一种课程类型,也是企业原生课程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程开发逻辑。

【案例 1-4】《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垂直逻辑大纲

借用【案例 1-1】某银行手机银行APP的《无折无卡业务取款操作流程》原生内容进行提炼,形成该微课程垂直逻辑大纲如下:

(1)第一步 登录取款界面

(2)第二步 选择预约取款

(3)第三步 获取动态验证码

(4)第四步 预约取款金额

(5)第五步 预约取款处理

(6)第六步 预约取款确认

【训练】垂直逻辑大纲

每个课程开发出一套该逻辑的大纲,在讲课中形成一张独立幻灯片。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

大纲 1 :____________

大纲 2 :____________

大纲 3 :____________

大纲 4 :____________

大纲 5 :____________

大纲 6 :____________

(三)花田逻辑

花田逻辑,是在企业岗位问题分析与解决型课程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形式。

世间问题有一果多因,也有一因多果。要解决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先行破解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之间,有时候关联性并不很强,但缺一不可。解决哪个小问题的先后顺序也并不关键,但必须逐一解决。

这一类问题的课程逻辑形式,就可以使用花田逻辑。看上去课程里的每个内容知识点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要分别解决单一问题。但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这些内容知识点被一一攻破。

花田逻辑排序,一般适用于即时性产生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让学员学到知识并解决问题,该逻辑在微课程的开发中针对性非常强也非常实用,但对老师的实战能力、专业技术手段、捕捉信息能力要求较高。

微课程源于解决企业已然存在的问题、避免即将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绩效水平。培训的受体是学员,只有学员学到了、学到位了、知道做了,课程才有效。那么,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学员因素,让学员更容易学习,确保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使得信息模块能够有逻辑地传递。

一门好的课程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律和逻辑,课程效果必定遭到人们的质疑。只有找出学习要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要点进行提炼、排序和建模后才能便于学员记忆达到切实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员为中心。

这,就是立纲知模型。

三、小节内容如何选取、安排

微课程中的小节内容就是大纲内容在操作中的具体步骤和知识点,它保证了每个小节知识都能有效地进行深度挖掘,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细化,保证了课程知识在应用中的有效落地。

(一)小节内容的选取方法

1.学员需求应对法

确保每个内容都是根据学员需求而生,并且小节内容直指学员需求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流程、标准来解决。该方法是所有课程开发人员在进行课程开发的第一方法。

2.原生知识借用法

借用已有的原生知识作为微课程小节内容的母本,有利于加快微课程整体架构和知识积累的进程。

3.企业知识转化法

将外部学习的先进知识和方法内化为本企业的知识和方法;将本企业内部资深员工、专家经验进行提炼,并转化成理论教材得以固化知识传承。

4.书籍资料参考法

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中的学术理论和成熟观点,提升课程理论学术内容和实战权威性,是加强课程系统性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5.移花接木妙用法

将经典故事、时尚元素与主体内容巧妙结合、改装,然后应用到课程素材中。以提升课程的艺术性,激发学员兴趣,建议课程中不重要内容使用该方法。

(二)小节内容的设计安排

将小节内容开发结束后,将小节所有内容按知识性内容、应用性内容进行区分后,依据授课对象、课程时间、课程呈现形式进行设计安排。

1.知识性内容

如果是重点内容,要采用讲解、提问、举例、考试等方法设计安排;如果是非重点内容,只需采用简单讲解、学员读片、集体朗读等方法进行设计安排。

2.应用性内容

凡应用性内容一定要做好训练计划,安排纠偏环节。

由于时间限定,微课程的应用性内容培训目标可以设定为当下知道、做到,学员在往后的学习、训练和工作中习惯性地做好。

【案例 1-5】《无折无卡取款业务培训》课程大纲

微课程时间:10 分钟 主讲人:张××

大纲 1.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的目的 预计用时 2 分钟

(1)企业业务发展需要

表 1-6 微课程大纲、小节开发表

(2)员工绩效考核必备技能

大纲 2.无折无卡取款业务操作标准 预计用时 1 分钟

(1)第一步 登录取款界面

(2)第二步 选择预约取款

(3)第三步 获取动态验证码

(4)第四步 预约取款金额

(5)第五步 预约取款处理

(6)第六步 预约取款确认

大纲 3.无折无卡取款业务示范及训练 预计用时 7 分钟

(1)讲师分步示范

(2)学生现场训练 FzNzmU/96uPYwXImW+v8/mMu1rae8rqZ+oAzRgy/6mBp6w+rY/4Xw9I6fVbgH/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