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学术界常年不息的纷争

把时光倒回两千多年以前,当时的印度思想界是非常发达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和气候有关,印度处于温、热带,常年天气炎热,加之有三个月左右的雨季,让大家都懒于行动,更多的是喜欢在静默中思考。这也不难理解,喜欢思考的人往往较为年长,或者是因为修习苦行的缘故,身体羸弱,如果让他们四处行走,就比较危险,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把大牙给磕掉。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思想界主要有两种哲学思潮,一种是婆罗门思潮,还有一种是沙门思潮。这两者是相互对立的,沙门思潮是对当时思想界新出现的自由思想的通称,佛教也是沙门思潮之一。这种思潮门派种类特别多,耆那教的经典上说有“三百六十三见”,佛教也有“九十六外道”的说法,不过据考证其实并没有这么多,在当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一共就六种。

佛经上常常说的“六道外师”,就是指这六种学说,它们分别是由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尼乾子·若提子、婆浮陀·伽旃那、富兰那·迦叶、末伽黎·拘舍罗、散惹邪·毗罗梨子等六人创立的,探讨的是一些共同的问题:人有灵魂吗?到底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对道德和宗教应该如何看待?善恶如何区分?世上有鬼神吗?等等,他们各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虽然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还有批评,有的认为对方是骗子,有的声称对方是魔鬼,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反对婆罗门所谓的正统思想。有的学说对婆罗门思想反对得还比较激烈,譬如富兰那·迦叶的学说,就对婆罗门提倡的宗教道德表示了否定和反对,甚至公然宣称,使用暴力不以为罪。这是直接和作为统治阶级的婆罗门对着干,表达了弱者对抗强权的愿望。

对于这些人的学说,佛教也有部分继承,业报轮回说就是佛教继承别家学派而来的,但是佛陀对这些学派最主要的还是批评。譬如说,散惹邪·毗罗梨子宣扬一种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真理都不可遽然断言,像来生啊、因果报应啊等等,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还可以说亦有亦没有,甚至可以说非有非非有,看上去好像不管说什么,都是可以的,佛教就批评这种学说,称之为“难以捕捉的鳝鱼学说”,有的佛经说也把这译作“不死矫乱议论”。

在佛陀看来,六道外师的观点都不够正确,他对这些观点逐一做了批评,现在我们客观地去看这些学说,也能够发现,其中漏洞很多,难以自圆其说,有的观点甚至是比较可笑的。像尼乾子·若提子提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地、水、火、风、苦、乐、灵魂等七种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永恒不变,互不接触,互不影响,人类也只不过是这七种元素的机械组合而已。由此尼乾子·若提子进一步提出,如果我们用刀刃把一个人的脑袋瓜削成两半,也不算损害人的生命,只不过是刀刃穿过七种元素罢了。这就是比较可笑的。

出城四游:太子出城,见生老病死之苦,于众生生大悲悯,于轮回更生厌离。 dt7iJfcQkSWNxDaUn+XdUKrk66MEdnqWofCS4aUWXR5Ccmoaucr+aZDvZDAid9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