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了义大乘,圆教法门

在《华严经》中,佛陀其实连一个字都没有说,但所有菩萨说的一切,无不是承佛神力说出来的,所以归根结底,《华严经》还是佛陀所说。佛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这也是我们读《华严经》感受最深的地方,其中对此的描写比比皆是,什么“如是一一光明,各有佛世界尘数光明以为眷属,一一光明照十佛土微尘等刹”、什么“一一尘中有十佛世界尘数佛刹,一一佛刹中三世诸佛皆悉显见”,此外还有什么“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能入一佛身或菩萨身,而身不见大,世界不见小”,或者反过来“一毛孔中能出现一切佛刹微尘数化身,现一切佛、一切法果、一切众生,而众生无知,毛孔不变大”,等等。

整部《华严经》中几乎充斥着这种描写,可以说,《华严经》的经文之所以那么长,主要就是类似的话太多了,光这样的描写,恐怕就有好几万字。这种庞杂的描写很容易让人头昏脑涨,完全无法形象地想象出这些描写所展示的境界。法藏大师为此曾巧设方便,解释这件事,他取十面镜子,八方安排,上下各放一面,面面相对,然后在中间放一尊佛像,点一支蜡烛,互影交光,大家就因此了解了经中所描写的无穷无尽的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而事实上,这种描写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阐发在华藏世界中,一切无不是圆融周边的。

继续看下去,这样的意图就显现出来了,经文上说:“于一法知一切法,于一切法知一法。”然后由此推广,又说:“知一世界即无量无边世界,知无量无边世界即一世界。”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意思,一法即是佛法,一切法即是世间万法。《华严经》将两者之间的对立加以取消。当初法藏大师曾给武则天讲过这个意思,结果武则天听了半天完全没听懂他在讲什么,于是法藏大师以大殿中的金狮子做比喻,再次象形地向武则天解释他所说的含义。

这我们可以在法藏大师的《金狮子章》中看到,就好像是那尊金狮子,金性和狮子相同时存在,金性即是佛法,狮子相即是世间万法,佛法可以显现世间万法,正如金性可以雕刻出狮子相,世间万法也可以显现佛法,正如狮子相归根结底还是金。这就是圆融无碍的最佳体现,武则天一听这个就懂了。

法藏大师曾把佛法判为五教,即五个层次,他仍然是用金狮子来做比喻的。第一个层次是当我们知道狮子是由因缘而生的,它必须要有外在条件地配合才能存在,知道它是无常的,实无狮子相可得,这就是声闻缘觉法,即小乘佛法。第二个层次是知道缘生此法,各无自性,彻底为空,这就是大乘始教。第三个层次是知道虽然彻底为空,但是不碍幻有,即不否认客观事件的存在,缘生假有,二相双存,这就是大乘终教。第四个层次是即此二相,互夺两亡,情伪不存,俱有无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这是大乘顿教。第五个层次是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这就是一乘圆教。华严宗认为,这也是我们最终需要达到的境界。

这境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圆融无碍,不仅是自己达到了涅槃解脱,同时也不安住于涅槃解脱,而是应该示教利喜,广设方便,普度众生。这就是说,在这个境界里面,不仅有大智,同时还有大悲,不舍世间有情众生。这也是比小乘佛法更前进的地方。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之间有很多差别,但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小乘佛法只求自己得度,大乘佛法却是自利利他。小乘为己,大乘为人。而相比而言,《华严经》的宗旨是更入世的,更注重了对世人道德修养的要求。

牧女献供:一位牧女向悉达多供养了乳糜,悉达多因此得以恢复体力而重新开始修行。 Yz8ecBak8v84wKdYvp1diBAm1EjlsvKZ5r0oRXgEK5UvrqthpOV7g4cVGyIjAP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