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禅定禅定,什么是禅?什么是定?

离开王舍城之后,悉达多又去拜访了阿罗逻迦兰。阿罗逻迦兰是数论派大师,根据这一派的学说,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没有快乐,纯粹就是痛苦。他们把这些苦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依内苦,包括病苦和心苦,即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痛苦。第二种是依外苦,即物质世界对自己的迫害。第三种是依天苦,即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痛苦。而数论派学说的目的,正是为了摆脱这些痛苦。

悉达多找阿罗逻迦兰,正是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明白如何摆脱世间的痛苦,所以找到他的时候,悉达多特别诚心,向他询问这方面的道理。阿罗逻迦兰搬出数论派经典,旁征博引,说出了五百多句名言,举出了一千多个例子,以此告诉悉达多,修行到了最终的境界,便能超脱烦恼了。悉达多就问阿罗逻迦兰说,该如何修习到最终的境界?阿罗逻迦兰告诉他说,须得学习禅定。

所谓禅定,一般人总以为,结踟趺坐,观照内心,便是禅定,其实这并非真正究竟的禅定。《六祖坛经》上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我们现在都会承认,六祖慧能大师的看法是真知灼见,但是阿罗逻迦兰对禅定的看法,却并非如此,他引据经典,对悉达多解释了如何禅定,以达到解脱的境界。首先要在寂静处学习经论,压制欲望,除去爱渴,喜好法乐,直到圆满,这就是达到初禅天了。然后继续精进,到达二禅天,接着积累德行,到达三禅天,然后更进一步,苦乐俱无,进入四禅天。这个地方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到达这里,就是解脱的境界,就能脱离生死苦海,结束世间的一切烦恼。

悉达多很认真地听完了阿罗逻迦兰的讲解,等他讲完之后,仔细思考了一番,觉得阿罗逻迦兰所说的办法还是不究竟。他讲的那个非想非非想处,是有我呢,还是无我呢?不管是有我还是无我,似乎都不能成立,因为如果是无我,那境界就不能叫非想非非想处,如果是有我,那么这个我是有知觉的还是没有知觉的呢?有知觉即仍不能解脱,无知觉则如同草木瓦砾,不算圆满。

悉达多向阿罗逻迦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能得到他的解答,结果他说不出来了,不知道该怎么向悉达多解释。悉达多因此告别了阿罗逻迦兰,转而又去找一位名叫郁陀的大师。这位郁陀也是数论派学者,和阿罗逻迦兰半斤八两,阿罗逻迦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无能为力。最后悉达多终于发现,整个印度根本没人能解决他的疑惑,因此他决定独自修行,先是进入尼连禅河东岸,登上钵罗笈菩提山,然后又渡过尼连禅河,到达伽耶山的苦行林,进行修习。 iM7uw4ANsMYUu2ZWMbAj5IhEZVORTwI0nv5luU9yIZ9cxAzgWCegpU/mdzhZg+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