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做英雄还是做圣人?

悉达多最后还是选择出家修道去了,据《佛经》上记载,这是因为出城的时候,他在东门看见了“发白体羸,肤色枯槁。扶杖伛偻,喘息低头。皮骨相连,筋肉销耗。牙齿缺落,涕唾交流。或住或行,乍伏乍偃”的老人,在南门看见了“困笃萎黄,上气喘息,骨肉枯竭,形貌虚羸”的病人,在西门看见了“卧于舆上,香花布散,室家号哭而随送之”的死人,由此厌恶世俗,想要出家。

也有人认为,说悉达多是因为看到老人、病人和死人之后想要出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最初的《佛典》上面,也没有这样的记载,恐怕是后人为了解释佛陀出家的原因,因此附会上去的。季羡林先生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说佛陀是雅利安人,刹帝利贵族,都很可能有夸大之嫌,说不定释迦族原本是当地的土著人,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和他们之间存在民族矛盾,由此悉达多才感到人世的痛苦的。但不管怎么说,悉达多都是因为感到痛苦而选择出家的。

在那阵子,悉达多整天愁闷不乐,出家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净饭王见此非常忧愁,找了很多谋士,让他们想办法,阻止他的太子再这样消沉下去。但那些谋士也想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无非就是建议给太子增加五欲的快乐。这件事净饭王一直在做,根本就没收到过什么效果,但除了这个办法之外,他也无计可施,所以只能继续给悉达多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宫女,更豪华的宴会。可悉达多依旧没有沉迷在这些东西之中,后来他出城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位沙门,就此心中豁然开朗,下定决心,打算离家修道,摆脱世间疾苦!

沙门是勤息、息心、净志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精进的修道者”。现在我们可以在野外求生之类的节目中看到一位人称贝爷的人物,他四处涉险,专去一些充满危险的野外。他一般不带任何食物,就地取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连蜘蛛、毛毛虫、蜗牛他都吃,往往我们看他抓到一个小东西,然后说,这是富含蛋白质的,就说明他打算吃了。没有水喝的时候,他甚至喝自己的尿,喝大象粪便里挤出来的水。所以有人看了就说,贝爷已经不是爷了,他是神了。

古印度的沙门和贝爷在生活方式上有点相似,当然,在吃的东西方面,他们和贝爷还是有点差别的,不过同样都很原始,可能吃一些橡子什么的。平时他们也不住在城镇里,甚至不住在屋子里,只在野外生活,穿着树皮做的衣服,用手捧水喝,看起来生活过得极为潦草,但是他们却勤恳求道,举止庄严,让人看了会不觉油然而生仰慕之感。悉达多见到沙门之后,就对他们的生活赞赏有加,心向往之,觉得这正是他所要追求的,因此萌发了意欲出家的念头。

南怀瑾先生说,当社会经济贫乏,种族和诸侯中时有矛盾和战争,就会有澄清天下或解救世人的非常人物应运而生。这种非常人物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诉诸武力,做统一天下的英雄,一条路是言传身教,做教化天下的圣人。当初摆在悉达多面前的正是这两条路,他能做英雄,也能做圣人,最终他却选择了做圣人,因为英雄虽可以征服天下,但征服不了世间的烦恼和痛苦。 xLP4ISXg5ooUNQBrPm4oeGUOR8CIpPfLgaHA8kekKwvmo914vWDlnrNS4WFfN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